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中国制造2025》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计划,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作为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之一。

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2.5万台,同比增长27%。

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并已成为全球机器人重要市场。

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5.6万台,同比增长52%,再次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用户已从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为主,向内资企业、乃至中小企业发展。

国内沿海工业发达地区不少企业产品用来出口,对产品质量要求高,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机器人代替产业工人。

在珠三角地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年均增长速度已达到30%,尤其在装配、点胶、搬运、焊接等领域,已经掀起了一股机器人使用热潮。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程度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自2013年中国已经是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但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仍然很低,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仅为30台/万名产业工人,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与工业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韩国(437台/万名产业工人)、日本(323台/万名产业工人)和德国(282台/万名产业工人)相比差距更大。

为此,机电工程系专业教师通过实施每学期一次的专业调研制度,深入各晋东南地区企业、兄弟院校进行
调研,从多个角度、多层面对工业机器人技术行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基本方法以《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山西省“十三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为支撑,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

一、行业规模与发展趋势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于2018年的最新报告,全球制造行业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已达到74台/万人(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而在2015年,全球平均机器人密度为66台/万人。

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

在2013~2016年,机器人装机量显著增长,由2013年的25台/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68台/万人。

在最新数据统计中,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位于全球排名第23名,政府也不断通过政策扶持,欲在2020年之前,将中国打造为全球自动化程度前十的国家,在产业政策《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中,规划到2020年实现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达87000台,占全球整体市场的30%,较2015年上升3%,接近欧洲与美洲的安装总量97300台。

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为13.8万套。

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据调研,工业机器人
技术应用人才的年需求量为15万左右,到2020年人才需求为20万左右,我国高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每年培养的专门人才不足2万人。

这远远不能满足国家智能制造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到2015年底,山西省装备制造业仅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0.44%,远低于全国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近1/3的平均水平。

我省装备制造企业与发达地区相比发展缓慢,制造业中传统加工制造业比重过高。

当前,我国进入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而我省以《中国制造2025》为纲,贯彻落实国务院“互联网+”行动计划,抓住“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市场机遇,从解决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主要问题入手,互联融合,提升产业智能水平。

山西省将着力发展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工业机器人等关键智能设备,同时,加快工业机器人、人机智能交互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随着山西山西省“互联网+制造”的进程不断推进,必将带动工业机器人生产、装调、运行、维保等专业岗位从业人员的极大需求,而工业机器人涉及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控制、电机驱动等多个交叉的技术领域,这种复合型专业人才市场非常紧缺。

二、区域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截至2015年底,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566家,从业人员24.3万人,资产总计2313亿元,工业增加值占我省工业增加值的10.44%,成为我省继煤炭、冶金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2015年末,我省装备制造业共拥有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省级行业技术中心;与装备制造业相关的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数量达到7户。

据统计,现在我省装备制造业32%的重点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不足销售收入的2.5%,而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这一比例达到2.5%时企业方可维持生存,达到5%以上时企业才具有市场竞争力。

十三五期间,我省“互联网+制造”的生态体系的建设,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的过程中,将需要大量掌握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工业机器人等关键技术的人才。

三、院校调研情况
1.省内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点分布与生源状况
依据《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目录(2018年)》,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在全省布点9个,各布点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如下表:
各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2017-2018年招生一览表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在山西省为新专业。

山西教育厅于2016年首次批准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职院校建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截至2019
年5月份,山西省第一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尚未毕业。

设有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院校从2016年的两所增加到2019年的9所,体现出我省各职业院校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重视。

从各学院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招生人数来看,每年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招生人数的平均增长率为80%以上。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2019年山西省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毕业的人数不足100人,这与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24.3万人严重不对等。

这远远不能满足“互联网+制造”山西模式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因此,必须不断加强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只有如此才能为区域智能制造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专业调研结论
1.随着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不断深入,产品档次低、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落后等问题日益凸显,这对我国制造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国家和山西省出台的各项政策和措施都表明,对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智能制造人才的需求缺口大。

“互联网+制造”山西模式的推进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转变业需求大量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

通过调研,我们清晰的认识到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操作与应用、工业机器人维护与保养、工业机器人销售与
售后)岗位和专业方向需求与人才缺口较大的矛盾突出,因此我院申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和培养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定位准确。

2.通过调研,专业教师从宏观上把握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对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人才需求量;通过面对面调研明确了岗位设置与人才需求方向、岗位对从业人员能力要求等。

以及教学改革方向等。

专业教师设置了完整的、符合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有运职院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3.我院申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符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需求,对促进“智造”中国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我院具备在原有《机械制造及自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的基础上,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基础条件,有能力有条件为运城、山西省和国家培养优秀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