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晕厥的诊断与处理-WuJin

晕厥的诊断与处理-WuJin


症状(晕厥 症状 晕厥) 晕厥
II 类适应证
IIa类: 类
晕厥不能表明由房室传导阻滞引起的,但其他可能的原 晕厥不能表明由房室传导阻滞引起的, 因已被排除,特别是室速(B) 因已被排除,
HV 间期延长 ( >100 毫秒 (B) 毫秒) 起搏引起的非生理性的希氏束下阻滞(B) 起搏引起的非生理性的希氏束下阻滞
治疗
Modified from Maloney et al., AHJ, 1994
起搏治疗适应证
心律失常 病窦综合症 病窦综合症 + AV 阻滞 AV 阻滞 AV阻滞 房颤 + AV阻滞 颈动脉窦和血管迷走综合症 % 25 10 42 13 10
British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 Group, 1991
有用有限的评价方法 对器质性心脏病更有意义 SHD 50-80% 5018-50% 18无 SHD 对心动过缓意义不大 ACC/AHA/NASPE: Class I 指征: 指征: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不明原因晕厥
有意义的指标
诱发出单形室速 诱发出 SVT 伴低血压 SNRT > 3000 ms or CSRT > 600 ms HV interval ≥ 100 ms 心房起搏诱发结下阻滞
1 • Vasovagal • Carotid Sinus • Situational
Cough Postmicturition
Orthostatic
Cardiac Arrhythmia
Structural CardioPulmonary
4 • Aortic Stenosis • HOCM • Pulmonary Hypertension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特殊类型晕厥
神经介导性晕厥 NeurallyNeurally-Mediated Reflex Syncope (NMS)
神经介导性晕厥 (NMS)
分类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 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 (CSS) 场景性 晕厥 排尿性、咳嗽、吞咽、 排尿性、咳嗽、吞咽、见血 机制 基本机制: 不当的、 基本机制: 不当的、过强的神经反射 临床 机制 : 心率减慢 血压下降
发生率不低! 发生率不低
晕厥: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
占全部住院病人的1 占全部住院病人的1- 6% 占急诊病人的3 占急诊病人的3% 30%反复发作 30%反复发作 死亡率 7% 9%~34%为心脏原因引起,严重者可导 %~34%为心脏原因引起, 致猝死,一年内的死亡率为30% 致猝死,一年内的死亡率为30%
晕厥: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
Framingham研究:男性发生率为3%,女性发 Framingham研究:男性发生率为3%,女性发 研究 生率为3.5%, 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的发生率为 %,75 生率为3.5%,7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的发生率为 6%。 欧洲大约有 150万严重晕厥患者 150万严重晕厥患者 美国大约有1000万的晕厥患者 每年有50万新 美国大约有1000万的晕厥患者,每年有50万新 万的晕厥患者, 发病例
Cardiogenic
Vasovagal
CNS
Undetermined
Other
对电生理医生的重要性
心动过缓 36% 正常窦性心律 58% 心动过速 6%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晕厥的诊断
神经科医生
心脏科医生
诊断及评价
初步诊断 病史、体检、ECG 、BP 实验室检查 Holter、Loop、HUT 危险性评价
56%
2%
20% Unknown Cause = 18%
3%
<1%
Alboni P, et al. JACC 2001; 37: 1921-1928
对心脏科医生的重要性
<65 years n=607 3%
17% 43% 13% 24% 23% 30% 10% 18% 19%
≥65 years n=684
ICD-- 适应证 适应证(98-02)
I类适应证
因室速、室颤引起的心脏骤停,除外暂时性、可逆性原因(A) 自发性持续性室速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B)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B) 不明原因的晕厥, 合并电生理诱发出持续性VT, 血流动力学不稳 定,药物无效、不能耐受(B) 药物无效、 非持续性室速, 有冠脉疾病, 心梗病史、合并左室功能低下, 非持续性室速 有冠脉疾病 心梗病史、合并左室功能低下 电 生理检查诱发出持续性VT/VF, I类抗心律失常药不抑制 (B A) 生理检查诱发出持续性 类抗心律失常药不抑制 自发性持续性室速, 无器质性心脏病,其它治疗困难(C) 无器质性心脏病,其它治疗困难(C)
ICD-- 适应证 适应证(98-02)
II类适应证 II类适应证
IIb 临床推测心脏停跳是由于VF引起 临床推测心脏停跳是由于 引起, 而由于其它原因不能行电 引起 生理检查(C) 生理检查 等待心脏移植,因室速产生严重症状(晕厥)(C) 等待心脏移植,因室速产生严重症状(晕厥)(C) 家族性或遗传性的高危状况导致致命性室性心动过速如长 QT综合征、肥厚性心肌病 综合征、 综合征 肥厚性心肌病(B) 非持续性室速,合并冠脉疾病, 心梗病史、左室功能低下者, 非持续性室速,合并冠脉疾病 心梗病史、左室功能低下者 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持续性VT/VF(B) 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持续性
不明原因晕厥,心功能低下,电生理检查诱发出室性心律失 不明原因晕厥,心功能低下, 常(C)
ICD-- 适应证(98-02) 适应证
II类适应证
IIb 不明原因晕厥,家族中有猝死史,合并RBBB+ST抬高 不明原因晕厥,家族中有猝死史,合并RBBB+ST抬高 (Brugada)(C) 晕厥合并进展型器质性心脏病,病因难定(无创、有创)(C) 晕厥合并进展型器质性心脏病,病因难定(无创、有创)(C)
晕厥的诊断与处理
Syncope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张 澍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晕厥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晕厥? 什么是晕厥
突发、短暂的意识丧失伴晕倒 突发、 — 突然脑灌注不足
与猝死的不同能—“醒过来” 醒过来”
症状四大特点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自发的意丧失 快速性 有先兆 自限性、完全恢复(与猝死的差别) 自限性、完全恢复(与猝死的差别)

真 晕厥 症状 晕 厥 ? 晕厥
断 不 明 确
+ +
( 1 )诊断及鉴别诊断
病史—问什么 病史 问什么
晕厥过程描述 本人及目击者 发作方式 发作持续时间 姿势 伴随症状 后果
12-导 ECG 导
正常与否? 正常与否?
AMI 严重心动过缓及长间隙 AV 及束支阻滞 心动过速(SVT, 心动过速(SVT, VT) WPW, LQT, Brugada
+
血管迷走性晕厥
可通过倾斜试验诊断,阳性率 可通过倾斜试验诊断, 50%,特异性为90% %,特异性为 为50%,特异性为90% ,异丙 肾可提高诊断率 低血压、心动过缓、心脏停跳 低血压、心动过缓、 75% 的患者为心脏抑制型 和混合型 已有研究显示在部分患者起搏 治疗有助益
DG Benditt, UM Cardiac Arrhythmia Center
CNS CT
ECHO CSM 确诊/不明
不明晕厥
耳鼻喉检查 病史+体检+心电图 内分泌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心血管病性晕厥 Holter
头颅CT 经颅血管超声 MRI EEM
ELR/ILR 倾斜试验 UCG 冠脉造影 运动试验 晚电位
( 3 )危险程度评估
高危人群 心脏源性 –独立高危因素 SCD危险性高于非心脏源性、 SCD危险性高于非心脏源性、原因不明 危险性高于非心脏源性 一年死亡率18一年死亡率18-33% (非心脏0-12%、原因不明6% ) 非心脏0 12%、原因不明6%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窦房结功能障碍(98-02) 窦房结功能障碍
I 类适应证
窦房结功能不全,有症状,并有与心动过缓有关的证据, 窦房结功能不全,有症状,并有与心动过缓有关的证据, 某些病人心动过缓与常规量药物有关 有症状变时性功能不全
II 类适应证
症状(晕厥 症状 晕厥) 晕厥
IIa类 IIa类: 有自发窦房结功能不全或因常规量药物有关,心率< 有自发窦房结功能不全或因常规量药物有关,心率< bpm, 40 bpm,但症状和心动过缓之间的关联不明显
危险程度评估
神经源性—预后好但反复发作/ 神经源性—预后好但反复发作/就诊 反复发作性— 反复发作性—并不代表预后差 老年人主要看是否合并心脏病
第三部分 晕厥的治疗
晕厥的治疗
器质性心脏病 流出道梗阻 一旦明确诊断,治疗具有针对性 一旦明确诊断, 目标 降低死亡率 预防复发 改善生活质量 不明原因晕厥,治疗目标不清楚 不明原因晕厥, 有争议 病人教育 泵衰竭 心包压塞 主动脉夹层 电生理异常 特殊类型 神经系统病变
诊断及鉴别 诊断
诊断的“金标准” 诊断的“金标准” 在自发症状时记录到症状相关 ECG
可做出初步诊断
( 2 ) Holter/ILR
用于间隔较长的复发者 常规检查不能确诊
21%因晕厥查Holter 2%有心律失常+晕厥 15%有晕厥但无心律失常
*Medtronic data on file
心脏电生理检查
常见并危险!
晕厥: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
麻烦、费钱 麻烦、费钱! 晕厥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是引起老年人摔伤的常见原因 用于晕厥的诊断和治疗的费用昂贵 将近50% 未能明确诊断, 将近50% 未能明确诊断,不能给予有效 治疗
晕厥的原因(晕厥门诊 晕厥的原因 晕厥门诊) 晕厥门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