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

中原文明曾经遭受过游牧民族的多次重创,引起几次大规模南迁—— 西晋末年(311年)的永嘉之乱。匈奴等游牧民族攻下洛阳,掳走晋怀帝,晋室
政权流亡南方,建立了东晋。北方士族豪门纷纷南迁,进入长江以南,史称“衣冠 南渡”。
宋代(1125—1127年)的“靖康之耻”,金兵灭亡北宋帝国,掳走宋朝徽、钦 二帝,宋室被迫南迁,建都临安(杭州),史称南宋,这次中原文明的大举南迁, 规模之大,超过以往各次。
九品中正制度 特权选官制度
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 也就是中正官。
品评内容:家世、行状、定品(一至九品)
刘禹锡 (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品评结果:"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飞入寻常百姓家。
1、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2、安史之乱,衣冠南渡 3、靖康之难,衣冠南渡
还有一次大规模的中原文明的南迁虽然不是游牧民族引起的,但效果是一样的, 那就是发生在唐代天宝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乱”。
民族的迁徙造成语言、服饰、文化习俗等等一系列的改变。比如满清入关,剃发 易服,须知“唐装”旗袍并非中原汉人的传统服饰,现在在日本人的传统服装—— “吴服”,就是晋室南渡后吴地的服装,才是汉人的正统服装。
北方十五,还有成汉,汉族制度,影响深远, 淝水之战,重现混乱。孝文改革,全面学汉, 缓解矛盾,社会发展,再次分裂,隋文一统。
形成背景
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庄园经济的盛行; 魏晋政权统治基础依赖士族。“王与马,共天下”
制度本质 封建社会维持豪强大地主统治的特权等级制度
门阀士族朋友圈特权:
士族制度
共分三道。 冉闵杀胡
公元221年 夷陵之战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作者:杨慎 (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鼎立
公元220-265年 曹丕称帝,曹魏政权定都洛阳
据《晋书》记载:后赵皇帝羯人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 数十万;石虎更是嗜杀成性,他在城墙上挂满了汉人 的人头,将汉人的尸骨做成“尸观”,恐吓路人。
汉人的传奇英雄,武焯天王冉闵发布《杀胡令》。
317-420年 东晋政权
420-589年南朝 宋、齐、梁、陈
东晋与南朝社பைடு நூலகம்特征
政治
士族制度、九品中正制度 南北对峙处入明显劣势;
经济 江南得到开发;
表现
农业: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手工业: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有了明显 进步;
商业:长江沿岸最为活跃,外贸港口—番禺;
原因
1、北方长期战乱,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充实劳动力资源
3、南方相对稳定,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农业发 展的政策。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闻鸡起舞
五胡乱华
杀胡令-两晋时期,五胡乱华,胡人视 汉人为猪狗,称汉人为“羊”,不仅 大肆杀戮,还烤而食之。后赵大将冉 闵发布了让汉人崛起反抗的杀胡令, 才让汉人的血脉得以保存。“杀胡 令”是冉闵最为著名的政令,此令
十六国与北朝
十六国
大多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的割据政权
采取中原模式的国号、典章制度等
打乱原有族群布局,缩小了民族差异
前秦一度统一,经淝水之战迅速崩溃
淝水
公元383年淝水之战
之战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投鞭断流
……(谢)玄等既破(苻)坚,有驿书至,(谢)安方对 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 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 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动脑筋: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一度因改革而强盛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死后仅30余年便迅速地分崩离析,走向灭亡
了,试问其改革的隐患或弊端在哪里?
三分天下,司马一统,八王之乱,五胡内迁, 北方战乱,司马重建。东晋士族,国家支柱, 朝代更替,建康依然,江南开发,进步明显。
公元221—263年 刘备称帝,蜀汉政权定都成都
公元229-280年 孙权称帝,东吴政权定都建业
公元280-316年,西晋重新实现短期统一!
西晋末年,五胡内迁背景: 汉王朝的军事征服和招诱 三国至西晋中原内乱,人口锐减
主要內迁民族: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
主要影响:
1、民族矛盾激化,国家长期分裂割据; 2、北方汉人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 3、内迁民族逐渐汉化,有利于民族融合;
《晋书》 卷四十九列传第十九
北朝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北魏孝文帝改革 “全面汉化”
改革官制、整顿吏治、变革税制; 迁都改籍、易服汉话、易姓通婚; 实行均田、改革租制……
评价:
大同(平城)云冈石窟
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趋势; 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 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 了基础。……
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很重要官职
占有大量土地和人口的庄园经济
政 治 保 障
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士族名人代表:王羲之,谢灵运 庶族名人代表:陶渊明
起 军 迁家,宁秘累远书迁将衰郎长军亡,史,原—征”江因—西。州《将庾刺随地向晋军亮史着主崩书庾“”南力溃》亮临。北量。卷(薨晋经兴八,明济起十上帝文和《疏穆化唐王称皇差末羲羲后异农之之之缩民传清兄小起》贵)请义、有为的科鉴参冲举裁击选,吏,制士度族打制乌击度衣最、巷终中走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