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古雷两度爆炸,如何让公众信任
项目固然如专家所称不会对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造成威胁,但是,在施工和生产过程中如果监 管不到位,就必然会把安全隐患变为事实。
年 联合国评选全球十大最幸福国家
根据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就业率、居民心理健康和家庭稳 定度,联合国发布的全球幸福报告评选了全球十大最幸福 的国家:丹麦 挪威 瑞士 荷兰 瑞典 加拿大 芬兰 奥地利 冰岛 澳大利亚
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位 居世界第多位,在全世界个人口超过万的国家中,居倒 数第三位;中国的人均森林和草原面积,只有世界平均 水平的%和%,其中森林覆盖率.%,居世界第位;人 均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位居世界第 位,其中人均淡水资源位居世界第位。
我国矿产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仅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大型和超大型矿床比重很 小,贫矿、难选矿和共伴生矿多,实际可供利 用的资源比例较低。我国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 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 气、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人 均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 和。
护最优配置的诸多治理方案中的一种。
先污染后治理”是追求发展难以逾越的现实规律
思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是否真的存在必然矛盾?
美国环境经济学家格罗斯曼 和克鲁格就此提出了著名的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即 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存 在一种倒型曲线关系:在某
科学家称地球生态系统正在逼近大极限
指标
临界点
中国年钢铁消耗量与美日相比,超过美、日和 欧盟钢铁消耗量的总和,占全球;年消耗水泥 约亿吨,约占世界的%;能源消耗约为亿吨标 准煤,占世界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消耗 。
(二)水资源缺乏,水质污染严重
我国是全球个贫水国家之一
水资源总量亿居世界第四 河川径流亿 居世界第六 人均 为世界 居位 座城市 座缺水 座严重缺水
“先污染后治理说”,便是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 展相互关系的一种观点。它认为在经济发展的一定 阶段,不得不忍受环境污染,只有当环境经济发展 到一定水平,才可能有效地去治理。持这种观点的 人,并不是反对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防止污染,也 不是认为治理污染毫无必要,而是指出在经济水平 不高的条件下,相当一部分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 将由于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而不能实现,社 会需要忍受环境污染的后果。无论是源头防治、过 程控制还是末端处理,都是追求经济效益与环境保
当前值
评估
海洋酸化 全球文石饱和

度比率

本世纪中叶将有部分海
洋超出警戒线
臭氧浓度
平流层臭氧浓 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个多布森单位
淡水消耗量 淡水年消耗量
立方公里
个多布森单位 立方公里
安全但亟待改善 本世纪中叶将达极限
生物多样性 百万物种年灭 绝数量
氮磷循环 大气年固氮量
土地使用率 用于耕种的非 冻土比例
二氧化碳浓 大气中二氧化
(一)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
人口占全球首位 人口密度从年每平方公里人上升到人 每年新增国民产值中约.%的比重为新增的人口消费所抵 销 人口素质较低
例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美国每万人中达人, 加拿大 人,日本人,前苏联人, 中国为人,仅为美国的/,不到 日本的/。
我国陆地面积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 万公顷耕地 和 万公顷可利用草原,均居世界第四;森林面积 万 公顷,居世界第六;已探明各种资源的潜在价值居世界 第三;水能、太阳能、煤炭资源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 、第三。
水源涵养功能退化 黄河上游年代水量比年前减少
到世纪中期,我国总用水量将由目前亿增长到亿,占可利用水 资源总量以上(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用水量超过其水资源可 利用量的,就会发生水危机水污染问题严重。缺水已经成为威 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紧迫问题。
一、主当要代中内国容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
二、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根源分析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概述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 ——马克思 自然是这么美的!人生有时虽然 似乎太残酷,自然的美却是始终 不变的。 ——德莱塞
先污染后治理不可避免 网易新闻两会策划 环保篇
在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国的矿 产资源浪费惊人,综合利用率极低。我国矿产 资源的综合回收率平均不超过%,综合利用率 约为%。
资源消耗巨大 能源利用率低
美元所消耗的能源(相对值)
日本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英国 美国 加拿大 中国
我国每单位的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倍
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说: “我国用了全世界%的煤炭,%的钢材,%的 石油,%的水泥,淡水占15%,创造了全世 界%的,反差太大了。
经过长时间的宣传和教育,“先污 染后治理”在民间话语体系里已基 本等同于错误的发展模式。然而, 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违背的规 律,也并非如我们所想那般一无是
处。
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天生就是冲突的。环境作为一种自然资 源,除了具有满足人类生存和生理需要的“生存性功能”,同 时又有为人类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容纳,分界,净化废弃物的 空间的“生产性功能”。“污染”这一概念的本质,其实就是 “生产性环境功能”降低了“生存性环境功能”的价值。经济 模式的选择,意味着要在这两种环境功能之中作权衡和抉择, 换句话说,即选择“污染”的程度。如果单从环境保护的角度 出发,那么取消第二种功能,即停止一切生产活动,自然可以 使环境永远保持在最好的状态。但由于环境本身的稀缺性,客 服矛盾的办法不可能是消灭其中一个保留另一个,而是要寻求 一种组合,使得这两种功能对人类产生的效用综合达到最大。

碳浓度
万吨
万吨
严重超标 严重超标 本世纪中叶将达极限 超出极限
一、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
当今世界存在着两大类环境问题: 一类是工业化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废渣 带来的环境问题; 另一类是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的森 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物种灭绝等生 态破坏问题。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两类问题兼而有之,更严重 的是第二类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