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人教版初二
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用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2.学会观看培养基中细菌和真菌菌落同时能够用语言描述其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提高实验能力、观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推理、判定,从而提出假设并去证明这种假设正确与否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围绕探究目标、设计实验、预备器材、物品及实际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依照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分析、判定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

2.通过做〝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设计并实施实验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探究实验的组织教学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法、谈话法
●教具预备
1.教师预备:每组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差不多高温灭菌〕、无菌棉棒、放大镜、标签纸、透亮胶带。

2.学生预备:课余查找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用谈话式教学法与学生共同简要复习上节课内容,从而导入新课。

具体活动如下
〔师生活动〕
教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细菌和真菌的一些知识,你们能简单回忆一下吗?
学生:细菌专门小,用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看到。

学生:细菌繁育专门迅速,它们繁育后就可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学生:细菌的菌落专门小,它的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学生:真菌有大型的类型如蘑菇,也有用肉眼看不到的酵母菌和霉菌。

学生:真菌的菌落一样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常形成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的菌落。

学生:真菌菌落还能出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

教师: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把握得专门牢固,上节课安排了你们课余分小组去不同地点接
种,下面就请各组组长汇报你们采集的地点、接种过程及探究假设。

一组:采集地点——菜市场
方法: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10分钟,再盖上,封好。

假设:菜市场周围空气中有许多细菌和真菌。

二组:采集地点——汽车站
方法: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10分钟,再盖上,封好。

假设:汽车站周围空气中有许多真菌和真菌。

三组:采集地点——池塘水
方法:用无菌棉棒蘸取池水,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

假设:池水中有许多细菌和真菌。

四组:采集地点——土壤
方法:用无菌棉棒蘸取土壤,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

假设:土壤中有许多细菌和真菌。

五组:采集地点——口腔内部
方法:用无菌棉棒擦取口腔内部,在培养基轻轻涂抹。

假设:口腔内部也有细菌和真菌。

六组:采集地点——手
方法: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

假设:手上有许多细菌和真菌。

七组:采集地点——钞票币
方法:将硬币放在细菌培养基上轻轻一按。

假设:硬币上有许多细菌和真菌。

教师:你们的设计思路专门好,那么你们把培养基放在如何样的环境条件下培养呢?两套装培养基的培养皿都需要在同一环境下培养吗?
学生:我们把一套培养基〔1号〕放在温顺的地点培养,把另一套培养基〔2号〕放在冰箱中培养〔一、二、三组〕。

学生:我们把一套培养基〔1号〕放在潮湿的地点培养,把另一套〔2号〕放在干燥的环境中培养〔四、五、六、七组〕
教师:好,下面你们分组观看培养皿中菌落形成情形,然后再互相交流观看结果,最后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
分组观看、对比、互相交流、分析、判定、推理,得出结论。

学生:在温顺、潮湿环境下培养的菌落比较大,生长比较好。

学生:在干燥、冰冷环境中培养的菌落专门小,生长缓慢。

教师:这讲明一个什么咨询题呢?
学生: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教师:通过我们的探究实验及观看结果,摸索分析如下咨询题。

〔投影仪打出〕
1.什么缘故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什么缘故要用无菌棉棒?
2.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种环境中更多一些?哪种环境中少一些?哪种环境中全然没有?
3.在那个探究中,不可能有的情形是哪一种?什么缘故?
4.那个实验是否要设置对比?
〔学生活动〕
讨论、摸索、争辩,尝试回答。

学生:高温消毒是为了杀死培养皿和培养基上原有的细菌和真菌,增加探究实验的可信性和科学性,用无菌棉棒也是那个道理。

学生:大多数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在空气中、池水中、土壤中、口腔中、手上、硬币上甚至专门恶劣的环境中,都有它们的足迹。

学生:在空气中、水中、土壤中、手上、硬币上较多,躯体内部较少,在高温、真空、干燥环境中全然没有细菌和真菌。

学生:在那个探究实验中,不可能有的确实是没有打开盖的经高温消毒的培养基,因为它们差不多被高温杀死。

学生:那个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比。

比如我们把1号和2号培养基放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培养,观看细菌和真菌的繁育情形,从而才能总结出它们生存的条件是什么?
〔教师活动〕
鼓舞评判,补充不足。

教师:我们通过探究实验,明白了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分布最广泛的生物。

了解了它们生存的条件,如此关于我们消灭有害细菌利用有利细菌为人类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

事实上我们大可不必谈菌色变,自然界中,只有少数细菌、真菌对人、动物、植物有害,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专门有益的。

有爱好的同学,回去查找资料,有待我们下节上课时备用。

[课堂小结]
探究实验的成功,取决于同学们的积极参予,献计献策,大胆创新;通过实验,培养了大伙儿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了大伙儿观看、判定、实际操作的能力。

[巩固练习]
1.某同学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了A、B两种细菌进行培养,同时,他还在培养基上放了盐水浸过的纸片。

通过恒温培养一天后,盐纸片周围只有A细菌生长。

你对那个实验结果如何样讲明?
答案:因为A细菌的生长需要盐分。

2.你见过泡菜坛吗?泡菜是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

因此泡菜坛的结构,既要加盖,还要用一圈水来封口,你能估量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答案:因为乳酸菌是厌氧菌。

3.什么缘故高温消毒就能达到杀菌目的?
答案:因为细菌、真菌的生存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高温下它们无法生活。

●板书设计
探究实验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学生汇报
二、观看、讨论、总结
三、提出咨询题
四、小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