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街保护与现代城市的发展

古街保护与现代城市的发展

古街保护与现代城市发展之间的冲突——以西安为例邹武成韩宪涛苏麒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也大步向前。

城市基础建设热火朝天,城市设计各方面都快速发展起来,但是城市组成元素表现形式的互相抄袭和趋同现象越来越严重,城市个性和城市特色在发展中逐步丧失。

与此同时一些具有体现历史和民俗意义的传统也在逐步消失,使得城市具有的地域性、民族性和个性特征日渐消退。

特别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古街道在城市化进程中被严重破坏,在城市规划和城市用地方面等与这些古街之间有越来越多的冲特。

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处理处理传统因素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冲突,如何更好地规划城市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这也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话题!本章将会以西安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为例来重点阐述古街保护与现代城市发展之间的冲突以及解决途径,为现代城市建设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一、西安城市古街历史渊源及现状西安是我国最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对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而言,西安曾有过无与伦比的贡献。

在一千余年的漫长岁月里,西安作为中国十多个王朝的国都,是展示中国历史的舞台。

西安城迄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历时1200多年。

西安的古街和其城市一样具有悠久的历时,自从西安建城以后其古街就作为城市的一部分与城市共同发展。

这些传统的街道以及街道两旁的古建筑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西安的城市道路,城垸内大部分形成于明清两代,其中东北隅多形成于民国时期。

唐末长安城被毁,佑国军节度使韩建缩建新城,使得唐代少量古街保留下来,例如位于今南大街的唐安上门街,以及位于今东大街的唐景风门街等都是唐代遗留的街道,据《金京兆府城图》记载,当时西安遗留的街巷16条。

据清嘉庆《咸宁县志》记载,明代西安有街巷道路160条,清代又增加到368条。

建国以后,西安城市道路随着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城市道路的增加以西安城主要道路为基础,借鉴唐长安城均衡对称的格局,形成现今规划的棋盘式道路网。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中国七大古都之首,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其深邃博大的文化底蕴成为万众向往的历史殿堂。

但从实际的调查中发现,不仅西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已遭到破坏并日益消亡,而且在城市道路的扩建中,大量具有历史特征的街道也在城市建设中烟消云散,以至于西安古城墙内的城市环境成为今日“有墙无城,有城无市”的局面。

目前西安古城墙内的街道,仅有北院门、三学街、德福巷等少量的街区,巷道保留有历史文化风貌,以及基本建设完成的西大街仿古风貌的街道其余的城市道路基本为现代特征的城市风貌。

西安古街的破坏状况的形式日益严峻,保护措施不到位,如果不在政策上和城市规划上加以重视的话,那么几十年之后我们很难再看到古老的西安面貌了。

虽然我们获得了现代化城市的称号,但是我们丢掉了历史,丢掉了我们的精神和灵魂!这将会给我们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也是多少财富都换不回来的损失,因此西安古街的现状让人堪忧!二、西安古街保护与其城市发展之间的冲突西安古街在其城市现代化建设中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这就说明西安古街与西安城市现代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冲突,也正是因为这些冲突造成了西安古街的破坏。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西安古街与其城市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冲突:(一)、西安古街与其城市规划之间的冲突。

古代城市规划的理念与今天有很大的不同。

古代城市功能单一, 而且重政治、轻经济, 帝国都城更是注重封建等级观念而有违经济规律并有较强的迷信的风水观; 而现代城市则更多地考虑到交通的便捷, 发展高层建筑提高土地利用率, 居民日常家居条件的舒适等。

比如有专家就认为, 城市现代化要有以下6个方面的标志: (1) 城市规划科学合理化; (2) 基础设施现代化; (3) 生态环境园林化; (4) 人民生活高度社会化;(5) 各种资源利用的高度信息化; (6) 城市科学技术高层次化。

因此, 具体到我们的议题来讲, 各种现代化改造就难免要导致对古代建筑(文物) 乃至传统风格的民居的拆迁和保护的矛盾。

完全另择新址固然可以避免这个矛盾, 但实际上往往因时间急迫而无法兑现。

所以, 近代无论是国民政府在南京的建设规划还是人民共和国在北京的建设, 对于旧城改造的实践都留有不少遗憾。

西安古街也是基于这种冲突而遭到改造,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也显得越来越尴尬!(二)、西安古街与其城市发展以及用地之间的冲突。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当城市进入高速发展的时候,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而且会迅速以城市中心为核心向四周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古城就会被包在城市中间,并渐渐显得与城市规划不和谐。

城市的扩张和发展会使得城市中心的土地价格不断飙升,迫于现实环境需要,城市就会出现大规模的改造,这样城市中的古城就落入了一种“任人宰割”的悲惨局面。

有的城市为了提高城市用地的使用率,使土地升值,不惜在历史文化遗产密集的区域进行开发;有些地方为了满足现代城市中高速、便捷的机动交通的需要,改变历史城市的格局和风貌,甚至直接拆除或迁移文物古迹。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目前在旧城改造中破坏文化遗产的现象已蔓延到中小城市甚至小城镇。

历史上著名的“江南六镇”,基本上都在进行“旧城改造”,原有的古城特色正在渐渐丧失。

和江南六镇一样,西安在其城市的快速发展时期也面临着旧城改造的问题。

随着西安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地价的不断上涨,其古街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也显得的越来越不协调,这是迫于现实的压力政府就需要对以前的古城进行改造,同时许多的古街也在改造中遭到破坏。

(三)、西安古街预期城市功能升级之间的冲突。

众所周知,西安城是在原有老城的基础上建造起来的。

也就是说西安的老城在其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这就在客观上要求西安城必须完成功能升级以满足人们舒适生活的须要。

西安古街大多是明清两代遗留下来的,也有少部分是唐代遗留下来的。

这些古街在功能少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在电网、下水道、马路等方面古街都存在天然的缺陷,而这些缺陷严重的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

古老的街道对天天住在其周围的居民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这些居民所关心的是他们的生活是不是更加舒适更加方便了。

同时西安城市的城市发展也要以发展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这样的话在客观上就要求西安城市必须完成功能的全面升级,从而这些古街就成为了被改造的对象!(四)西安古街与其城市居民在观念上的冲突。

现代城市居民要求越来越舒适,越来越便捷的生活方式,这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理念。

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现代城市的发展主要目的就是要为住在这个城市的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在国家和世界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当然,西安城市的发展也不例外,西安也想找回曾今的辉煌,希望其在现代城市中也能有过去那样的崇高地位。

西安的名胜古迹众多,而那些古街相对而言并不比其他的名胜古迹对游客更有吸引力。

反而西安古街在其城市的发展中扮演了一种尴尬的角色,让西安市民觉得弃之可惜留之无大用!那些古街并不能给西安城市居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舒适和便捷的生活,与他们头脑中的城市观念有较大的冲突。

三、西安古街遭到破坏的原因除了西安古街与其城市发展之间的冲突以外,其遭到破坏的原因还有以下几方面:(一)、管理不完善,在体制上存在多头管理,政令不一。

如一处遗产地往往分属多个单位管辖。

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背景,各有各的靠山。

互相掣肘,遗产遭殃。

在管理上存在法律依据不足和执法不严的问题。

我国至今还只有一部《文物保护法》。

该法又不能完全覆盖文化遗产。

法律法规的缺陷是破坏遗产者得以逍遥法外的主因。

(二)理论不完善。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缺少强有力的理论指导的问题,我们甚至连一些基本的概念都没有完全弄清楚,就开始忙着进入申报程序。

世界遗产组织的定义有的并不科学,如“非物质遗产”,其翻译就缺少斟酌,导致有人戏谑地将“非物质”称之为“不是东西”。

还有应予保护的“历史街区”内的居民该不该迁移,古建筑修缮成果如何验收等等,相关职能部门并无标准可以参考。

由于缺少理论研究和技术规范,遗产保护出现了种种不和谐的现象。

西安古街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似乎当地很多领导并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而在城市的发展中对那些古街不加限制的改造以便实现国家化大都市的梦想。

向西方许多国际化大城市并没有多少文化古迹,如纽约、华盛顿等城市。

因此,国际化大都是的概念并不一定要排除古老的成分在内,许多国际化城市没有多少古迹存在是其自身年轻的原因造成的,而不是人为刻意造成的。

(三)、缺乏合理的制度。

在干部政绩考察上缺少必要的行政督察机制,对于行政作为错误而导致遗产破坏的决策者没有相应的惩罚规范。

前几年在华东某老区就有为了迎合港商而毁掉整条明清商业古街,也没有人追究决策者法律责任的怪事。

正是缺少制度上的保障那些古街在城市的改造中才显得那么低无助,在保护上才显得如此地困难。

(四)保护面的单一问题。

现在许多城市在古文物保护上以保存文物的数量和历史价值、革命意义作为选定的标准。

这个标准忽视了古城的其他价值,遗漏了大量具有地方文化特性的街区和建筑及其文化内涵。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地政府无力拿出大量资金用于历史古城的保护,古城的改建和保护目前只是由当地居民或一些投资商来自发地进行,虽然也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或保护规划,但实施的力度较弱,广大居民对城市固有的历史文化的价值认识不深,致使古城保护仅限于一种政府行为,而得不到大众的呼应,缺乏群众基础。

西安古街在西安其他古文物中的相对弱势的地位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它的重要性甚至受到了很大的忽视。

现代城市文物保护面的单一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许多文物因为不被重视而遭到破坏!最后是经济体制转变带来的影响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对文物保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国现行的文物保护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矛盾、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以及文物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经常发生。

首当其冲的就是责、权、利的分配和保护经费问题。

今天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已经不可能让工程建设部门不考虑经济效益而在各种文物面前止步不前;工程建设中的文物保护经费的支付也决不会像计划经济时期那样。

事实上,随着改革的深入, 基本建设投资主体已经呈现多元化,国家鼓励外资、企业和个人投资水利、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方必然严密计算投资成本, 以实现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和回报率。

要求所有的投资方都把文物保护经费列入投资计划和劳动计划实际已经很难做到。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西安古街在经济体制转变带来的影响中遭到了破坏!四、西安古街的保护措施1.要坚持整体性原则。

每个城市都有自身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地形和气候,城市居民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审美理念,这也是树立城市的整体性形象和充分体现城市个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