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的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
文章从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课程标准建设的意义入手,探讨如何进行课程标准建设和建设要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建设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提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1)由此可见,高职的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中的关键问题,也是一个焦点问题!它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内涵建设整体水平,促进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课程标准的内涵何谓标准?在汉语词典里的意思是“衡量事物的准则”,那么何谓高职教育的课程标准呢?针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高职课程标准可以理解为各各院校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规定课程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要求及过程等的为课程教学提供指导的文件。
课程标准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化,是规范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涵:(一)内容标准内容标准里包含了课程的学习任务与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是学习领域课程的基础。
它是在每个学习情境下,设计的要学生完成的基本工作任务。
学习内容是为完成学习任务,课程应讲授的具体知识与技能。
简单地说内容标准就是说明“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
(二)考核标准考核标准里包含了学习目标和考核评价。
学习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明确学生在经过学习以后应该“知道什么”和“会做什么”,还有学生要“学到什么程度”,老师要“教到什么程度”,是指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考核评价也就是“考什么?怎么考?”,对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提出“质”与“量”的考核标准,并提出相应的考核方式。
(三)教学指导教学指导包括了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根据内容标准与考核标准要求,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科学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完成课程学习目标。
二、课程标准建设的意义(一)有章可循课程教学应该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程序、有内容的活动。
(2)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教与学的主要指导依据。
课程标准科学合理,才有可能完成课程的教学内容并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改革离不开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首先要从课程标准建设入手。
因此,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关键问题。
进行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的必要过程。
正如管理的逻辑过程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一样,课程标准的建设包含了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整个逻辑过程,从之前的策划与设计,到教学的组织设计,到教师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和最终教学质量的检查监控。
(三)与行业企业零距离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课程标准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把工作任务的要求课程化,把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课程化,使学生达到职业岗位素质能力要求。
基于此,与行业企业零距离的课程标准建设势在必行。
三、如何进行课程标准建设(一)精准的课程定位好的课程标准建立在精准的课程定位基础上,而精准的课程定位的前提是对课程开发过程的了解,对典型工作任务如何转换为此门学习领域课程的了解。
在制定课程标准之前,首先要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要求,典型工作任务来明确课程的性质,弄清本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用简练的语言对该课程的性质、典型工作任务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进行总体描述。
其中,课程性质要说明该课程在
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典型工作任务要充分体现相关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课程衔接要说明与本课程有关的前续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描述要明确、具体。
(二)明确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关键内容,必须具体、准确、可测量,能够满足课程定位的要求。
(2)课程目标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