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段落训练四步法转自网络【内容提要】议论文写作是高中作文训练的重点。
写好议论文是高中学生必备的素质。
然而,现在的学生对议论文写作往往不得其法。
本文从议论文的段落训练出发,指导学生掌握段落布局结构、如何使用论据及如何结合论据进行分析。
力求使学生在写作时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章法。
【关键词】段落训练结构论据分析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说:“在语文表达中,段落是至关重要的。
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够写好一篇。
不重视段落训练,这是不少学生写不好文章的重要原因。
”的确,在当前教学实践中,我们忽视了写作训练中的重要一环——段落训练,特别是议论文的段落训练。
由于没打好“段”的基础,学生在写作上的毛病往往发生在段落里,他们在段落中论证不能充分展开,不知道怎么摆论据和分析论据,致使行文拉杂,思维紊乱,既没递度,又没深度。
须知“段”是“篇”的部分,是“篇”的基础,要写好篇必先要写好段。
笔者在议论文教学过程中初步探索到一种议论文段落训练方法,实践效果较好。
下面略作论述,以求教于各位同行。
一、段落结构的整体把握议论文讲究布局结构,逻辑思维。
如果段落内部前后衔接不紧,思维混乱,就会影响文章的表达,分析论证就不会到位,文章就会缺乏说服力。
因此,进行段落训练时首先应让学生从整体把握,掌握好议论文段落的布局结构。
一个完整的议论段一般有三部分:起始、展开、收束,可分为四环节:第一环节,提出本段论点,即分论点。
通常只有简洁的一句话;第二环节,围绕本段论点,至少提供两个以上的论据;第三环节,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对论据进行分析,对段落论点进行论证;第四环节,重申和深化本段论点,但用语不能和起始部分雷同。
这四环节一般都不能缺,这样才是规范的段落论证。
例:①“浪费好比河决口,节约好比燕衔泥。
”②司马光身为朝廷大臣,拥有的财富不计其数,却只谆谆告诫其子“以俭素为美”,不要“以奢糜为荣”;方志敏身为红军将军,经手的经费动以万计,他最贵重的私人财产却只有一支钢笔;周恩来身为共和国总理,但一双鞋鞋底磨穿了三次,牙刷只剩半边毛了还凑合着使用,连洗脸用的毛巾也补丁叠着补丁。
③只有念念不忘“节俭”,才能不断走向胜利,一个人如此,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
④贫穷要节俭,富有也要节俭。
这是一个完全段,四环节都有。
①起始,引用俗语提出中心论点。
②举三个例子。
③用求同归纳说理。
④终结,重申论点。
二、精彩段落的审美感知学生仅有写作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他们必须亲自接触,有所感悟,才能有例可循,写起来才有据可循。
考虑到这一点,在训练之前,首先提供一定量的精彩示例是必需的。
因此我首先选择十多篇贴近高考的议论文精彩段落给同学们反复诵读,鉴赏学习。
学生通过诵读,有所感悟,对具体写作心中也有了数。
这些段落里缜密的逻辑思维和精炼优美的语句,将在学生以后的段落写作中起到无形的引领作用,这样便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段落内论据训练高考《考试大纲》要求学生议论文论据要充分,但许多学生在写议论文时所用论据或与论点无关,或空泛,或臃肿,或啰嗦,或安排杂乱无序,或千篇一律、陈旧老套、内容单一,令人感到枯燥乏味。
那么该怎样选好论据呢?一般来说,选用论据要有六个特点:准确、典型、贴切、新颖、灵活、全面。
这里笔者不作赘述,着重谈谈使用事实论据的基本技法:1.叙述扣心法。
即叙述扣住中心。
在众多的事实论据中,除了一部分寓言故事表意比较单一外,多数材料都具有表意的多向性。
这虽给我们选择论据提供了广泛性、灵活性。
但如果利用不好,常常会使论据和论点不相吻合,甚至背离脱节,使观点和材料相差甚远。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采用叙述扣心法,在叙述材料时,根据所论证论点的需要。
有所侧重,有意识地突出强调事实与论点一致的地方。
以孙膑的故事为例。
假若论点属于“嫉妒的危害”时,叙述的着眼点应侧重于庞涓对孙膑的嫉妒等方面的内容。
假若论点属于“变通的作用”时。
叙述的着眼点应侧重于孙膑打破常规赛马方面的内容。
总之,根据论点的不同需要,对事实论据从不同角度的叙述,并运用不同的议论性语言,揭示了迥然不同的思想意义。
在运用此法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准确地把握材料与论点意义上的一致性。
二是要多用些揭示中心的词语予以明示,使材料和观点的统一性更明确。
2.虚实相交法。
实例,交待具体时间、地点或人物的例子;虚例,指不交待具体时间、地点或人物,或者“本无其事”的例子。
实例与虚例可结合使用。
例:安于现状,是对自身的一种纵容。
三国蜀汉后主刘禅在投降后被封为安乐公,他不死亡国之痛,不觉亡国之辱,而是沉湎于灯红酒绿的世界,安于纸醉金迷的生活。
于是,这种对自身的放纵,导致了他灵魂的尽失,从而留下了千古骂名。
安于现状,是对人生理想的一种阻挠。
人生理想宛如一座百仞千丈的高峰,无限风光,尽在险峰之巅,绝壁之顶。
于是,实现理想,也就是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过程。
然而,当有些人登至半山腰,看到些花花草草,看到了片云只月,便欣欣然,安于途中,不愿登上山顶,一览天下奇景。
这种“安”不是淡泊,而是阻挡前进的障碍。
此例论证“安于现状,是对自身的一种纵容”时,就用了实例“刘禅乐不思蜀”,后面带出有些人“登至半山腰,安于途中”则是虚例。
实例虚例的结合使用,可以先虚后实,也可以先实后虚。
先虚后实,虚例如铺垫;先实后虚,虚例如概括。
有实有虚,虚实结合,使论证更加有力。
3.以面代点法。
为了使文章的论据充分,观点更具说服力,可以用以面代点法来尽量多容纳一些论据。
所谓“点”,就是文中需要详写的内容,具体来说,就是那些比较具体、生动新鲜的材料;“面”就是那些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相对典型的事例,多用一些类似排比句的句型列举出来。
这样,既能使论据数量充足,也不会因论据增多而使文章臃肿。
例如论证“努力请从今日始”这个论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文学家鲁迅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挤时间,拼命地学习和工作,他给我们留下了七百多万字的宝贵文化财富。
别人称赞他是天才,他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著名绘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有一句名言:“不教一日闲过。
”他非常珍惜时间,从不肯放过一个“今日”,为我国的绘画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革命家周恩来,科学家阿基米德、牛顿,不都是珍惜时间,抓住“今日”的典范吗?我们也只有像他们那样,抓住一个个“今日”,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活得潇洒,才算不白活一回。
4、正反对举法正例,指从正面论证论点的例子;反例,指从反面论证论点的例子。
将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进行对比列举,使是非曲直一目了然。
正如希腊大哲学家赫拉柯利特所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例:目标能让我们对诱惑保持清醒的认识。
古今中外,那些成功者是能执着于目标,拒绝诱惑的人,居里夫人就是其中之一,爱因斯坦说:“在世界上所有的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夫人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然而多少人却空有满腔抱负,在鲜花和掌声中消逝。
方仲永的才气,商纣王的聪慧,李自成的大志,都在物欲中消磨。
他们不但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反而身败名裂。
可见,对目标的执着确实能让我们抵制虚荣,为更崇高的理想奋斗做好准备。
本段就是凭着精当的正反对举强化了论证,极富说服力。
5.以旧翻新法。
议论文事实论据的使用过程中,我们最忌讳的问题之一就是重复使用某些论据。
其实,如果在写作时一时找不到新材料做论据,也可以适当采用老材料。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要善于强调老材料中“为我所用”的那一个侧面,使老材料焕发新生。
我们不妨把这种方法称为“新瓶装旧酒”。
例如一位学生在《选择永恒》中这样论述: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
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生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上面提到的屈原、曹操、陶渊明都是人们熟悉的人物,该生在这里没有对他们的事例作长篇叙述,而是以齐整的排比句式将他们的事例作了高度概括,既增强了说服力,又让读者感到耳目一新。
四、段落内分析训练。
议论文讲究以理服人,但许多学生往往忽略了议论分析。
行文时常常是亮出观点后,接着便是举例,每个例子后用寥寥数语扣题总结,使得或行文缺乏深度,或论据游离主题,或论证手法单一。
其实,对论据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此,我们在议论文写作训练时,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论据分析训练。
议论文常见分析方法有:因果分析,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例:高尔基说“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暂的青春去学无穷的智慧吧!”1901年,27岁的冯如怀着为中国争口气的决心,自己设计飞机并在国际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成为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
18岁的美国高中生塞申斯挨家挨户的去说服市民投票给他,最终当选为该州市长,成为美国最年轻的市长。
为什么说青春有限,智慧无穷,因为冯如用自己的青春斗志创造了辉煌,塞申斯用自己的青春智慧创造了奇迹。
所以青春因为智慧而光彩夺目。
假设分析,这种分析法是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还可以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例:学会悦纳自己,才能让快乐的空气灌满乘帆。
林肯和丑,众所周知;林肯很伟大,这也是众所周知。
他虽丑,但他很乐观,总是学会悦纳自己的缺点,以致他名留千古。
邰丽华虽失去了声音,但她能悦纳自己的缺点,用她绝美的舞姿向世人展现了她的风采。
试问,假如林肯、邰丽华不能悦纳自己的缺点,他们的生活会快乐而充满光明吗?条件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就是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从而揭示论据与论点的逻辑关系。
例: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
明代徐霞客年轻时立下走遍三山五岳的志向,后来虽历尽磨难,但一直旅行到生命最后一刻,完成巨著《徐霞客游记》。
可见,一个人只有立了志,才能坚持从事自已的事业,至死不渝。
徐霞客就是立下了志,才取得非凡的成就的。
”归纳法,在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对这些论据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或不同点,落脚点在要证明的论点上,这种分析方法称之为“归纳法”。
(求同归纳、求异归纳)。
例:学会悦纳自己的缺点,才能才生命中谱写辉煌,唱出生命绚丽的华章。
司马迁受宫刑入狱,却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海伦凯特用坚强与苦难对抗,成为文学史上璀璨的明星;霍金笨重的轮椅阻止不了他向宇宙探索的步伐。
所有这些人都是身体上有缺陷的人,但他们却能悦纳自己的缺点,勇敢的去与命运抗争,立创辉煌,以至他们彪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