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下室的墙体往往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地下室的墙体往往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 刚性角可以用基础放阶的级宽与级高之比值来表示。 不同材料和不同基底压力应选用不同的宽高比(见教 材表8-11)。
• 大放脚的做法一般采用每两皮砖挑出1/4砖长或每两皮 砖挑出1/4与一皮砖挑出1/4砖长相间砌筑。
教学课件 《房屋建筑学》 ---- 8基础和地下室
8.3 基础的类型与构造
刚性基础
教学课件 《房屋建筑学》 ---- 8基础和地下室
8.3 基础的类型与构造
8.3.2 基础按构造形式分类:
5、桩基础:当浅层地基土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 要求,而又不适宜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时,就要考虑以下部坚实 土层或岩层作为持力层的深基础。桩基础一般由设置于土中的 桩身和承接上部结构的承台组成。
8.2.2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小、地
基土质的好坏、地下水位的高低、土的冰冻的深度以及新旧建 筑物的相邻交接关系等。
教学课件 《房屋建筑学》 ---- 8基础和地下室
8.3 基础的类型与构造
8.3.1 刚性基础:由砖石、毛石、素混凝土、灰土等刚性 材料制作的基础,这种基础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 强度低。其基础底面尺寸的放大应根据材料的刚性角 来决定。刚性角:是指基础放宽的引线与墙体垂直线 之间的夹角,如图8-11中的α角。凡受刚性角限制的基 础称为刚性基础。
教学课件 《房屋建筑学》 ---- 8基础和地下室
8.1 地基与基础
8.1.4地基的类型 8.1.5案例。
教学课件 《房屋建筑学》 ---- 8基础和地下室
8.2 基础的埋深及其影响因素
8.2.1 基础的埋深 • 基础的埋深:从设计室外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埋深不超过5m时称为浅基 础,基础埋深大于5m时称为深基础。基础埋深在一般情 况下应不小于500mm。
型建筑常用砖、混凝土等刚性条形基础。 • (2)柱下条形基础 一般多用于上部为框架或排架结构建筑,
此时常将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沿纵横两个方向用基础梁相 互连接成一体形成井格基础,故又称十字带形基础。
教学课件 《房屋建筑学》 ---- 8基础和地下室
8.3 基础的类型与构造
8.3.2 基础按构造形式分类:
教学课件 《房屋建筑学》 ---- 8基础和地下室
8.3 基础的类型与构造
8.3.1 柔性基础:用钢筋混凝土制作的基础。钢筋混凝土的抗弯性
能和抗剪性能良好,可在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不高 以及有水平力和力矩等荷载的情况下使用,为了节约材料可将 基础做成锥形,但基础最薄处不得小于200mm;或做成阶梯形, 但每级步高为300~500mm,故适宜在基础浅埋的场合下采用。
教学课件 《房屋建筑学》 ---- 8基础和地下室
8.5 地下室的构造
• 8.5.2地下室的构造组成
• 1、 墙体:地下室的外墙应按挡土墙设计。 • 2 、顶板:可用预制板、现浇板或预制板上做现浇层(装配整体式楼板)。 • 3 、底板:底板处于最高地下水位以上,并且无压力作用时,可按一般
地面工程处理,即垫层上现浇混凝土60~80mm厚,再做面层;如底板 处于最高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并配双层筋,底板 下垫层上还应设置防水层,以防渗漏。 • 4、 门窗:普通地下室的门窗与地上房间门窗相同,地下室外墙窗如在 室外地坪以下时,应设置采光井,以利室内采光、通风。防空地下室一 般不允许设置窗。防空地下室的外门应按防空等级要求,设置相应的防 护构造。 • 5、楼梯:可与地面上房间的楼梯结合设置,层高小或用作辅助房间的 地下室,可只设置单跑楼梯。
教学课件 《房屋建筑学》 ---- 8基础和地下室
8.3 基础的类型与构造
8.3.2 基础按构造形式分类:
1、单独基础:是独立的块状形式,常用断面形式有踏步形、锥形、 杯形。适用于多层框架结构或厂房排架柱下基础,地基承载力 不低于80kPa时,其材料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素混凝土等。
2、条形基础:是连续带形的,也称带形基础。 • (1)墙下条形基础 一般用于多层混合结构的墙下,低层或小
8.4基础构造中的特殊问题
教学课件 《房屋建筑学》 ---- 8基础和地下室
8.5 地下室的构造
• 8.5.1 地下室的分类 • 按使用功能分:普通地下室和防空地下
室; • 按顶板标高分:半地下室(埋深为1/3~
1/2倍的地下室净高)和全地下室(埋深 为地下室净高的1/2以上); • 按结构材料分:砖混结构地下室和钢筋 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如图3-12所示。
教学课件 《房屋建筑学》 ---- 8基础和地下室
8.1 地基与基础
• 8.1.1 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 • 8.1.1 地基的分类 • 基础: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承受着建筑物的
上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给地基。 • 地基: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
成部分。 • 天然地基:凡天然土层本身具有足够的强度,能直接
承受建筑荷载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 • 人工地基:凡天然土层本身的承载能力弱,或建筑物
上部荷载较大,须预先对土壤层进行人工加工或加固 处理后才能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人 工加固地基通常采用压实法、换土法、打桩法等。
教学课件 《房屋建筑学》 ---.2~3地基与基础的设计要求 • 1、地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均匀程度; • 2、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 3、经济技术要求。
• 3、片筏基础:建筑物的基础由整片的钢筋混凝土板组成,板直 接作用于地基土。片筏基础常用于地基软弱的多层砌体结构、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建筑,以及上部结构荷载较大且不均 匀或地基承载力低的情况,按其结构布置分为梁板式(也叫满堂 基础)和无梁式,其受力特点与倒置的楼板相似。
• 4、箱形基础:当上部建筑物为荷载大、对地基不均匀沉降要求 严格的高层建筑、重型建筑以及软弱土地基上多层建筑时,为 增加基础刚度,将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和墙整体浇成箱子状。 箱形基础的刚度较大,且抗震性能好,有地下空间可以利用, 可用于特大荷载且需设地下室的建筑。
教学课件 《房屋建筑学》 ---- 8基础和地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