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中文摘要 (2)关键词 (2)Abstract (2)Keywords (2)一、关于白日梦 (2)1.白日梦产省的条件 (3)2. 在张爱玲小说中白日梦经历的不同时期 (3)二、性本能与道德文明的冲突 (4)1.性心理的剖析 (4)2.道德文明对性本能的压制 (4)3.性本能被压抑所导致的变态心理 (5)三、本我、自我、超我在张爱玲小说中的体现 (5)参考文献 (7)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文学院2010级03班盛佳摘要:本文通过对张爱玲的小说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作品的分析,从白日梦、性心理、三步人格结构三个方面,探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
关键词:白日梦;性心理;三步人格结构;潜意识On the influence of Freud's psychoanalytictheory of Zhang AilingSHENG JiaAbstract: Based on the Zhang Ailing's novel theory of psychoanalysis and Freud's analysis of the works, from daydreaming, sexual psychology, personality structure three-step, explore the impact of Freud's psychoanalytic theory of her novels. Keywords:daydreaming; psychological; three steps personality structure; subconscious.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滩名噪一时的女作家,她的小说普遍带有苍凉、悲伤地意味,对于心理刻画是极其细腻、不惜笔墨的。
在她笔下生出许多身份地位不同、境遇不同、个性不同的人物形象,然而张爱玲全然不是简单的勾勒出各式各样的人物,而是将它们的身份、家境、所经历的事、所遇见的人融合在一起,进行精妙的分析,探究其个性形成的根源和转变的原因,成为一个人成长的历史。
因此,在小说中许多心理不健全的、病态的人物,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茉莉香片》的聂传庆,《心经》中的许小寒等等,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被理解的行为,通过她的心理分析,都能够得到读者的理解。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法的开创者,对于心理学的研究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有关精神分析的种种观点不仅对心理界,甚至对文学界也是影响深远,在小说创作中许多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心理世界的剖析,意识的描绘都受其影响。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的小说也受到了弗洛伊德的理论的影响,其中张爱玲是极其彻底的一个,关于弗洛伊德的“三步人格结构”、“性本能”、“潜意识”、“白日梦”、“变态心理”等理论在小说中都有体现。
张爱玲可以如此精准的把握人物的心理,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关于白日梦1899年出版的《梦的解析》堪称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弗洛伊德指出梦的动机是无意识的愿望,这种愿望来自于童年生活和童年创伤;通过修饰改装,梦在掩饰中表达和实现人的本能愿望。
基于《梦的解析》中的发现,弗洛伊德分析了文艺产生的源泉和作家的创作动机。
他认为:与梦相似,未满足的愿望即白日梦是作家的创作动机,换言之,写作就是纸上的白日梦。
关于白日梦弗洛伊德在自己的《诗人与白日梦》中做了深刻的阐述,而张爱玲在小说中也有体现。
1.白日梦产生的条件白日梦顾名思义就是白天做的梦,那么在什么环境下能够产生白日梦呢?在小说《封锁》中,短暂的一次封锁促成了一段恋爱,吕宗桢为了躲避亲戚与电车上的翠远相识,而在极其短暂的时间里,两个人从相识到相恋,甚至还谈论到了婚姻。
看似是一场荒唐的恋爱,实际,有其合理性。
在这里,将它看做是一种白日梦,实行了的白日梦,吕宗桢其实不单单只是为了躲避表侄,他对他的生活状态相当地不满。
“他一点也不为他着想——一个整整齐齐穿着西装带着玳瑁边眼镜提着公事皮包的人,抱着报纸里热腾腾的满街跑,实在不像话。
”对妻子的不满,必然生出对别的女人的渴望,而翠远也同样,生活的十分无趣和暗淡。
可见,产生白日梦的第一点前提便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换言之,未满足的愿望是造成幻想的推动力,每一个独立的幻想,都意味着愿望的实现。
白日梦产生的第二个条件是:与现实世界的隔离,《封锁》中便为白日梦创造了一个这样的条件——封锁,将人物置于一个回不到日常生活的一个封闭的环境,与大家熟识世界彻底隔开,前进不得,后退不能,与熟悉的世界,现实的世界,便可以与往常的自己隔开了,不在苍白无趣,毫无特征,而是将内心的自己,内心的愿望真正的释放,两个人从相识到谈到结婚,似乎情是极深了,然而封锁结束了,电车继续向前将人们送到现实的世界去,梦便也结束了。
2. 在张爱玲小说中白日梦经历的不同时期弗洛伊德认为白日梦共分为三个时期,同一个幻想总是在三个时期徘徊——这三个时期代表着人们的三个幻想。
(1)幻想活动可能同某些现在的印象联系着,由目前发生的某些有力量唤起某种强烈的欲望所引发。
《年轻的时候》中有关白日梦的描写,主人公潘汝良再去见沁西亚的路上想着:“沁西亚那一嘟噜黄头发,一个髻就是一个铃,可爱的沁西亚。
”“他不要母亲那样的女人。
沁西亚至少是属于另一个世界里的,汝良把他和可爱的一切归在一起,像奖学金、像足球赛、向德国牌子的脚踏车、像新文学。
”汝良对沁西亚的评价如此之高,在仅仅见了一面之后,然而当他真正再次见到沁西亚之后,“他怔了怔——他仿佛和他记忆中的人有点两样……现在他所看见的是一个有几分姿色的平凡的少女。
”可见,对沁西亚的评价与期待,不过是一个幻想,看见一个与自己过去认识的女子有点不同的人,便将自己曾经的梦想中的完美的女性形象全部寄托在她身上,是一种现在的印象对过去愿望的引发,将沁西亚作为与母亲这类女人相对立的代表,所以说,他所思念的沁西亚不过是他自己的幻想中的沁西亚,是汝良着手创造的一个人,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沁西亚,所以当他再次见到她的时候便发觉到差异,有些失望。
(2)这种幻想又会溜到记忆的某种早期经验,潘汝良的早起经验便是对母亲、姐姐这一类女人的厌恶,结合到眼前,于是便对沁西亚经过一场在无意识下改装,改装成了自己母亲的对立面,改装成干净可爱的一切。
(3)他又会为自己制造出某种有可能在未来发生的事件,这种事件依然代表着该愿望的实现。
“他在德文字典上查到了‘爱’与‘结婚’,他背地里学会了说:‘沁西亚,我爱你。
愿意嫁给我么?’他没有说出口来,可是那两句话永远在他舌头尖上。
一个不留神,难保不吐露那致命的话——致命,致的是他自己的命,这个他也明白。
冒失的婚姻很可以毁了他的一生。
然而……仅仅想着也是够兴奋的。
她听到了这话,无论她是答应还是不答应,一样的也要感到兴奋。
若是她答应了,他家里必定要掀起惊天动地的大风潮,虽然他一向是无足重轻的一个人。
”[1]p23汝良对未来发生的事做出了种种憧憬,白日梦代替他事先没能达成的愿望,沁西亚此时变成了他未婚妻的替身,为她设计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这就是白日梦的三个时期,它既包含着目前直接引发的事件,又包含着某些过去的记忆。
这样一来,过去、现在和未来就以愿望为主线,被串联在一起了。
张爱玲通过对人物白日梦的描写,揭示人越是想用美丽的幻想来抵消现实,现实越要捉弄他,这样一种人生悲剧或者人生困境。
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与自己的创作理念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
二、性本能与道德文明的冲突1.性心理的剖析性欲与爱情,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涉及的题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就性本能的问题在《性学三论》、《爱情心理学》中都有详细的阐述,弗洛伊德认为,被压抑的欲望就是性欲,神经症就是性的满足的代替。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对于人物的性心理也有十分详细的描写,张爱玲总是能够挖掘人物潜意识里不经意间流露出对性的渴望。
例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有这样几段。
“溅了点沫子到振保手背上。
他不肯擦掉它,由它自己干了,那一块皮肤便有一种紧缩的感觉,像有张嘴轻轻吸着它似的。
”“振保洗完了澡,蹲下地去,把瓷砖上的乱头发一团团拣了起来,集成一嘟噜。
烫过的头发稍子上发黄,相当的硬,像传电的细钢丝。
他把它塞到裤袋里去,他的手停留在口袋里,只觉浑身燥热。
”淡淡几笔,便刻画出了振保在性本能的作用下内心对娇蕊的渴望,潜意识里对这种“放荡”的女人所产生的欲望,将人性中隐秘的心情层层揭开,露出“爱情”的原始面目。
再如《倾城之恋》中,白流苏要的是范柳原给她稳定的婚姻家庭,而范柳原要的是心灵相通式的理想爱情。
两个人彼此吸引,但却勾心斗角,得不到自己所需,便也不愿付出对方所求。
就这样在独木桥的中央互不相让,然而在经历了各种勾心斗角的算计后,两个人第一次接吻时写到:“这是他第一次吻她,然而他们两人都疑惑不是第一次,因为在幻想中已经发生过无数次了。
从前他们有过许多机会——适当的环境,适当的情调;他也想到过,她也顾虑到那可能性。
然而两方面都是精刮的人,算盘打得太仔细了,始终不肯冒失。
现在这忽然成了真的,两人都糊涂了。
流苏觉得她的溜溜走了个圈子,倒在镜子上,背心紧紧抵着冰冷的镜子。
他的嘴始终没有离开过她的嘴。
他还把她往镜子上推,他们似乎是跌到镜子里面,另一个昏昏的世界里去了,凉的凉,烫的烫,野火花直烧上身来。
”这段彻底打开了人物隐秘的心扉,两个人的交往的目的并不相同,但都将回到性本能的满足上来,这也刚好契合了弗洛伊德的“性本能冲动是人们心理意识的唯一动因”的观点。
2.道德文明对性本能的压制弗洛伊德认为“我们的文明乃是建基于对本能的压制上的。
”今日的性道德的特征是对夫妻之外任何其他性行为加以禁止,因此就造成了对性本能的压制。
将性爱分为“道德的”与“不道德的”,是对于性生活的满足是不利的。
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描写的:“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的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
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
”这其中白玫瑰代表道德文明一方,而红玫瑰就代表着性本能驱使下的非道德一方。
固然两者不能兼得,在道德的压力下,振保放弃了红玫瑰,然而,性生活得不到满足的振保开始宿娼——极其隐秘的。
可见道德文明是以压制本能为代价的。
3.性本能被压抑所造成的变态心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认为,文明社会中的性道德对文明人的性生活施行了压制,而人的欲望长期受到压制,会形成一些病态心理,甚至导致心理变态。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这一人物形象就是典型的一例。
麻油店的曹七巧由于金钱的原因嫁给了姜家的二少爷——一个骨痨病人,没有生命的肉体。
她的性生活没有办法得到满足,性本能被长期的受到压制,性欲没有得到正当的释放,最终导致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