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月亮构筑的永恒传奇——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月亮意象

月亮构筑的永恒传奇——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月亮意象

三、<金锁记>中的月亮河
意象本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美学概念。古人有所谓 “立象以尽意”,反过来说,就是意中之象的意思,这个意思 最初在先秦的哲学中出现,后来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 篇中,“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才正式把意象引入文艺 理论领域。“象”就是外界事物的具体形态,具有可触摸性 和可视性。作家、画家可以用文字、色彩、线条加以描摹,再 现它的本来外在形态。若作家、画家在描摹其外在形态时, 注入自己的主观感情、审美情趣,成为“似与不似”之间,便 是意象。它已经被作家、艺术家的审美意识所浸淫,被主观 情意所强化,成为意中之象。意象这种艺术把握方式,与创 作主体的感情经历中瞬间的感受、直觉乃至童年记忆、潜 意识等都有某种内在联系。 意象在小说中,不同程度地挟带着主旨,起到“文眼” 的作用,从而疏通行文脉络、贯穿叙事结构。在情节与情节 的转换之间,意象可弥补转换带来的逻辑上的缺陷,并能 在从容自然的转换中蕴含丰富的审美意识。在情节和非情 节的跳跃之间设置一个意象,就会使小说境界开阔,情节 进展跌宕有致。同一意象在小说中不断出现,不单像在诗 歌中反复出现使诗产生节奏美一样,也能使小说产生一种 多层次的旋律美,还能使小说脉络清晰。
三十年前的月亮。而不是半个世纪前的张爱玲。张爱玲的人物过时了,死去了,那些人物的灵魂却继续界,一沙一天堂。浮华和升华终将过去,张爱玲的世界将常 在常青。 【关键词】张爱玲;月亮;意象;永恒 【中图分类号】12l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36(2008)0l一0043—02
万 方数据
・43・
万 方数据
月亮构筑的永恒传奇——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月亮意象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宋丽丽 黑河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00 黑河学刊 HEIHE JOURNAL 2008(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hxk200801017.aspx
一、意象的解读
夺目。既有传统性意象,又有现代性意象运用,凸显凄楚、 悲凉、孤寂含义。这些意象,不但在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也可以看作是作者“本我”的象征。正是这样的象征和意象 构筑了张爱玲的小说世界,小说里文本背后的象征内涵超 越了它的表层意义,才能使张爱玲的小说魅力永存,历久 长新。她最显著的意象运用是用她那传神透辟的笔触为我 们构筑了大大小小的美艳绝伦悲凉哀怨的“月亮”传奇。 在许多人的眼中,张爱玲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人物,她 的出身,她的婚姻,她的一切,在她的读者眼中都堪称传 奇。她善于编撰故事,在许多出奇制胜的故事里一点一点 的透露她的彻悟和悲凉,《倾城之恋》如此,《红玫瑰和白玫 瑰》如此,《金锁记》更是如此。 今天我们打开《张爱玲文集》,惊喜于其中竟流淌着一 条动人的月亮河。纵观文集,月亮这一意象发展的顶峰当 推《金锁记》,是月亮传奇中的一朵奇葩。这篇小说中,月亮 统领着全部的其余意象,象一条流淌的小河,用一种潜在 的内在延续性显示了故事的悲剧性和悲剧的无奈感与深 刻性。全篇多处写到月亮,但是张爱玲描写月亮,不是千篇 一律采用单调的手法来描绘,而是蜻蜓点水的一笔带过, 或者浓墨重彩精雕细琢。
二、张爱玲的月亮意象
《金锁记》讲述了一个迂回曲折的反映变态人性的悲 情故事。随着故事幕布的缓缓展开,月亮这个意象也开始 了它的“使命”。
张爱玲,沪上名嫒,深谙上海风情,有着独特的才情和 慧心,有着极其敏感而细腻的情感,她作品中的意象鲜明
【作者简介】宋丽丽(1982一),女,黑龙江黑河人,黑河学院中文系助教。
2008年1月 总第133期第1期




Jan.,2008 Serial No.133 No.1
Heihe
Jomal
月亮构筑的永恒传奇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月亮意象

宋丽丽
(黑河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00)
【摘要】我愿意尝试分析张爱玲的一花一沙,并以此证明张爱玲的成功绝非偶然的昙花一现,沉下去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