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病人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发表时间:2010-12-05 发表者:华东 (访问人次:121)偏瘫主要由大脑病变引起,常见于脑血栓、脑出血、脑外伤、脑部肿瘤等中枢系统疾病。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脑血管疾病抢救成功率的不断提高,许多生命垂危的病人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保存了生命,但往往伴有各种功能障碍,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带来经济和精神上的压力。
因此,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康复医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疾病往往引起机体的功能障碍,可疾病的临床治愈并不伴随着机体的功能恢复。
如果说临床医学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疾病,则康复医学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功能障碍。
那什么是康复?康复是指消除或减轻由于疾病或伤残造成的躯体或精神活动障碍,并尽可能充分协调残存功能达到心理上和功能上的再社会化。
以促进康复为目的的医学分支,就称之为康复医学。
对于脑血管疾病的康复,主要目标是恢复其自主和照顾自己的能力。
由于大多数病人缺乏康复知识,没有进行康复或没有进行正确的康复治疗,于是大街小巷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患侧上肢“挎筐”、下肢“画圈”的人;有些家属急于求成,错误地过度进行被动活动,导致患者关节肿胀、脱位,韧带断裂、关节腔出血等损伤;一些医务人员不了解偏瘫病人运动模式的改变,在肌痉挛期给予不正确的针灸、按摩等治疗,结果影响了肌肌张力的正常转换过程,加重了肌痉挛,给功能的恢复制造了障碍。
实践证明,脑血管疾病的恢复阶段划分为三个不同时间:软瘫期、痉挛期、恢复期。
各期治疗技术也不尽相同。
软瘫期的治疗包括:⑴体位治疗;⑵输入感觉刺激;⑶利用对称性、不对称性颈腰反射诱发肌张力产生;⑷利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诱发肌张力产生;⑸牵拉、挤压关节;⑹早期深呼吸训练;⑺主动体位转移。
痉挛期的治疗目的是抑制痉挛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产生。
其治疗包括:⑴早期站立;⑵控制能力训练;⑶坐位平衡及躯干运动训练;⑷负重—步态训练;⑸应用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法促分离运动及正常运动模式产生;⑹手功能作业训练。
恢复期治疗主要是训练患者达到随意和协调的正常活动。
当然,还可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进行言语训练、心理训练、智力训练等治疗。
根据我国国情,目前康复患者的康复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⑴综合医院治疗期,即急性期。
病后72小时即应开始早期的康复治疗。
⑵康复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康复专科病房。
病后28天病情稳定即可转入,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
⑶社区康复期,即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后的持久、科学的锻炼。
康复治疗的开始时间越早越好。
偏瘫病人经过正规康复治疗后,80℅可以生活自理或大部分自理,其致残率明显降低,相当部分患者可以恢复工作。
偏瘫患者的集体康复训练初探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0年第3期第15卷论著作者:魏国荣程广胜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偏瘫患者主动活动意识,延长主动锻炼时间的方法。
方法:把功能类似的偏瘫患者分组进行集体训练;对集体训练和对照组患者发调查表,了解两组患者如何支配治疗以外的时间。
结果:接受集体训练者与未接受集体训练者在回病房后的时间支配上有明显差异(P<0.01),接受集体训练者自我锻炼时间延长、主动性增强、自理能力提高。
结论:集体训练可以提高偏瘫患者康复锻炼的主动性。
偏瘫康复的目的是通过主动性锻炼,促进功能恢复。
然而多数情况下患者是在病房里休息。
国外有报道称〔1〕偏瘫患者平均每天接受治疗的时间仅为75min,而其余的时间是待在病房里。
早在60年代,Belmont〔2〕就发现当偏瘫患者独处时,他们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活动,之后很多治疗师曾提出创造适合患者锻炼的环境,但是很多研究显示患者很难把治疗时间和非治疗时间联系起来〔3、4〕。
这就提示我们“一对一”的训练方式只是治疗师在“驱动”锻炼。
家属和陪床人员经常抱怨治疗师在场时患者能进行锻炼,没有治疗师时患者则显得“懒惰”。
国内曾有学者提倡训练家属来扩大治疗效果,但很难有一个家属长期陪伴患者,况且患者本身没有主动性,依赖他人的帮助是不会持久的。
如何调动患者主动锻炼的积极性,利用好治疗以外的时间,教会他们如何照顾自己,是偏瘫康复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参加本试验的患者均为我院神经科和康复科的住院患者,一般情况见附表。
附表18名偏瘫患者一般情况一览表注:1~10号为未接受集体训练者,11~18为接受集体训练者;①发病至收集资料时天数;②截止收集资料时接受康复治疗的天数;③开始康复治疗时Fugl-Meyer得分1.2 集体康复训练方法根据患者的功能水平,分成卧位组、坐位组、站位组、手工组,一起做相应体位下的功能活动。
以参加本试验的8例患者参加坐位组的集体活动。
训练目的:坐位平衡及该体位下进行功能活动的能力。
步骤:参加者坐在靠背较高的椅子上,治疗师征求参加者的意见“我们在坐位下可以干什么?”经大家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后,大家一起活动(经治疗师确认是安全的)。
如:由组长带领大家双手交叉,练习上肢向不同的方向伸展,包括:双侧活动、肢体关节活动、躯干前倾、躯干旋转。
双手交叉拿患腿到健腿上,脱鞋,把鞋放到地上,穿脱袜子,再拿起鞋穿上,动作成份包括:下肢的关节活动、躯干前倾、躯干侧屈。
双手交叉从地上捡球,传给相邻的人,看谁传得快。
同时要求边说边做,如练习躯干前倾时,说“身体向前”,然后数1、2、3、4、5,以此来使患者集中注意力,并使活动协调一致。
组长可由参加者轮流承担。
1.3 调查方法向接受康复治疗的偏瘫患者发调查表,调查内容为:从治疗室回病房后,进行功能活动(包括练习站、坐、走、床上翻身、起坐)、肢体锻炼(包括患肢活动、健肢帮助患肢活动)、其他活动(包括坐卧位休息、聊天、看电视)所用时间。
调查表同时包括其他内容,以征求意见的形式使回答者不把注意力放在时间上。
请患者及家属填写,以避免回答上的倾向性。
2 结果共发调查表18份。
未接受集体训练者10份,称为A组,接受集体训练者8份,称B组。
A组无关活动所用时间平均为174min(120~260min),功能活动时间为32min(0~60min),肢体活动时间为44min(0~90min)。
A组中有4名患者在治疗室以外是不活动的。
B组无关活动所用时间平均为30min(0~60min),功能活动时间为120min (60~180min),肢体锻炼为90min(30~120min)。
经集体训练者回病房后的休息时间明显缩短,经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1)。
见附图。
3 讨论未接受集体康复训练的患者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在病房“养病”,一天当中除去各种治疗、检查、午休时间外,有3~4小时待在病房里。
虽然进行治疗时,治疗师也强调回病房继续锻炼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往往认为没有人帮助自己就不能锻炼。
但是康复治疗室只是一个特设的区域,在这里的时间每周只占4~5小时。
从调查表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在病房的时间比集体训练的患者时间长,集体训练组平均240min/日,非集体训练组250min/日,这说明他们的自我感觉也是在病房里有打发不出去的时间。
作者试图采用集体训练的方法〔5〕及时组织患者进行有共性的活动,并指导他们把这些活动带回病房进行自我训练,以增加治疗时间。
附图两组患者加病房时间分配比较图由于集体训练的这些活动是由患者自己决定去做的,并且是“亲自”做的,他们对这些活动感兴趣,印象深,患者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回到病房后,只要有两个以上的病友在一起就可以相互提醒,共同锻炼,同时由于是集体活动,大家容易形成竞赛意识,比如在固定的时间内看谁起坐的次数最多;坐位组的可以分别坐在桌子两侧传球,患者的注意力在传球上,而锻炼的目的是上肢的向外够和手的操作能力。
经过集体训练的8名患者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回病房后的主动性的提高,锻炼时间延长。
这一点说明患者并不是“懒惰”,而是单调的一对一的治疗方式没有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治疗师总是手把手地教,使患者产生了依赖性,没有把康复锻炼看成是自己的事,而只是被动地接受治疗。
Brand〔6〕曾提出偏瘫患者功能的改善并不能推而广之到没有被训练的活动上,也就是说经过训练穿衣能力提高了,并不代表整个自理能力提高。
因此,对偏瘫患者的训练归根到底应是使他们能自己帮助自己。
况且从目前的医疗经济形势看,患者也无力承受长时间的一对一训练费用,集体训练的方法在其他环境下也可以实施。
集体训练并不是新概念,半个多世纪以前,匈牙利的Peto教授提出了神经系统损伤患者的引导式教育方法(conductive education)〔7〕,它是以集体训练为特点的方法,经过此方法训练的患者自理能力很高,且助具使用率较低〔8〕。
我们在训练过程中,强调患者自己做自己的事,并使患者获得成功的体验。
比如让患者坐位时双手交叉放在腿上,就能立即克服偏瘫的典型坐姿,这样使他们理解通过自己的努力仍然可以改变自己,也为以后的自理增加信心。
本组集体训练的患者,即使是在看电视时,也注意双手交叉放在正确位置。
要保证集体训练的有效性就必须注意康复训练内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治疗师要明确每一项活动的动作成份,把一个活动按成份排成序列。
在这种情况下治疗师的作用就是组织者,启动锻炼,督导实施。
这样在训练过程中患者是自己活动。
一天当中无所谓治疗时间和非治疗时间,这符合Hurlock〔9〕的观点,即产生正确的行为习惯。
使他们回到病房后能够保持活动的连贯性,把应该做的活动变成自己的日常习惯,无关活动的时间就减少了。
虽然本组接受集体治疗时间平均只有29天(20~37天),但患者已初步形成了习惯。
总之,对患者在治疗以外的时间不能进行主动锻炼并不应简单归结为缺乏主动性,而应找出改善它的方法。
集体训练是一条值得尝试的途径。
对集体训练的其它价值,诸如患者的交往能力、心理调节等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中风偏瘫早期康复最重要中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因其发病率、致残率高,容易复发而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对于中风偏瘫的病人来说,早期进行康复训练非常重要。
然而很多病人甚至有些医生认为,过早进行康复治疗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而家属又缺乏康复医学知识,等到病情稳定后再进行康复训练,往往错过最佳康复时机。
★中风病人最佳康复时机现代康复医学一致认为:在生命体征稳定的基础上,中风偏瘫康复介入越早越好,脑梗塞病人发病当日即可进行康复治疗,脑出血病人生命体征稳定24小时即可进行。
大家都知道,病人卧床过久,诸如感染、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都有可能出现,且卧床时间越长并发症越多,这不仅增加治疗难度和费用,甚至会导致病人终生卧床不起,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
★中风病人训练顺序先教会病人如何摆放患肢,使患肢处在最佳姿势,同时健侧带动患侧运动,先给病人做被动运动,逐步引导病人主动运动。
根据具体情况训练病人床上更换卧位、床上坐起、床边坐、床边站等动作,由易而难训练坐位平衡,站立平衡,进而再训练重心转移及迈步训练,同时,病人家属应做好督促工作,协助医生对病人进行治疗,尽快实现病人日常生活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