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储量上看,世界上排名前10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
第一名:沙特阿拉伯,362亿吨;
第二名:加拿大,184亿吨;
第三名:伊朗,181亿吨;
第四名:伊拉克,157亿吨;
第五名:科威特,138亿吨;
第六名:阿联酋,126亿吨;
第七名:委内瑞拉,109亿吨;
第八名:俄罗斯,82亿吨;
第九名:中国,60亿吨;
界第十大产油国。
4、非洲
非洲是近几年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被誉为“第二个海湾地区”。
主要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湾地区和北非地区。
专家预测,到2010年,非洲国家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
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苏丹排名非洲原油储量前五位。
尼日利亚是非洲地区第一大产油国。
目前,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埃及等5个国家的石油产量占非洲总产量的85%。
5、中南美洲
中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
较快的地区之一,委内瑞拉、巴西和厄瓜多尔是该地区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
委内瑞拉原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七位。
巴西原油探明储量仅次于委内瑞拉。
巴西东南部海域坎坡斯和桑托斯盆地的原油资源,是巴西原油储量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北部,是中南美洲第三大产油国,境内石油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东部亚马孙盆地,另外,在瓜亚斯省西部半岛地区和瓜亚基尔湾也有少量油田分布。
6、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原油探明储量是目前世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原油探明储量最丰富的国家。
中国和印度虽原油储量丰富,但是每年仍需大量进口。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新兴的石油生产国。
印尼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最重要的产油国,越南也于2006年取代文莱成为东南亚第三
严重滑坡10%左右。
二、世界石油产量和需求
(一)世界石油产量
1、2008年世界石油产量
2008年全球石油产量达36.48亿吨,同比增长1.1%。
2008年上半年由于全球需求上扬,尤其是亚洲、拉美和中东地区需求增长强劲,刺激了欧佩克的石油生产,全年产出石油16.07亿吨,同比增长3.8%。
中东石油产量增长5.4%,其中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产量增长迅速,分别增长13.2%、8.5%和7.4%。
东欧及前苏联地区石油产量增长2.5%,但俄罗斯却由于外资缩水和出口税高昂,石油产量10年来出现首次下降。
2008年俄罗斯石油生产量和出口量比上年均有所下降,
而天然气生产量和出口量同比均出现上升;石油生产量为4.881亿吨,比2007年下降337.6万吨;石油出口为2.378亿吨,同比下降1693.5万吨。
石油产量排名前5位的国家连续4年均为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伊朗和中国。
2、全球原油需求减缓促沙特油井数量不断削减
全球最大的石油输出国沙特计划于2009年年底前再放弃15口油井的钻探,原因是国际市场原油需求持续减少。
沙特仍具有很充足的剩余产油能力,但鉴于目前国际市场的低迷状况,无需钻更多的油井。
预计到2009年底,沙特在钻的油井数量将从目前的115口减至100口左右。
此外,这位官员又说,沙特最大的石油公司——阿美石油公司已于2008年10月份宣布将放弃15口油井的钻探和生产,这些被停产的油井产量与2008年夏季沙特削减的原油供应量相一致。
2008年夏季,沙特将石油日产量从970万桶减至800万桶。
沙特这一举动是执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减产决
,
波说,如果开采成本达到了45美元/桶,还不如直接购买海外原油。
减产的另一原因可能是:其他新油田的产量未成熟,无法形成接替效应。
虽然中石油在2007年5月已发现了冀东南堡油田这个10亿吨的大油田,但目前仍然处于勘探和钻井阶段,并没有真正达产。
“储量发现到投产,一般需要3-10年的时间。
(二)全球原油需求
1、2009年2月:国际能源署大幅下调2009年全球原油需求预期
国际能源署(IEA)在月度报告中表示,由于全球经济极度疲软,2009年全球石油需求降幅将远超先前预期。
当时预计2009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将减少98万桶,至8470万桶。
先前预期为减少50万桶/天。
当前全球石油日需求较2007年减少了140万桶,当时原油价格尚未飙升,且全球经济还未滑坡。
IEA称,石油需求增长逾1%的趋势已经不复存在,开始是由於油价飙升,后来更多是因为最近的金融形势恶化和经济危机。
IEA还表示正下修石油需求预测,此前国际货币基金会(IMF)将2009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预估调降至增长0.5%。
由于需求下降,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石油库存一直居高不下。
不过IEA称,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能成功执行最近的减产决议,则日产出将较IEA做出的2009年对该组织石油产出需求的预估低150万桶。
IEA表示,这暗示2009年稍后库存将明显下滑,除非需求再度趋疲,或非OPEC产油国的产出高于预期。
2、2009年4月:欧佩克再度下调2009年世界原油需求预期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2009年4月15日发表报告说,受经济下滑的影响,该机构再度下调2009年世界原油需求预期。
根据最新报告,国际能源机构将2009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量调高了12万桶,达到8330万桶,但仍然比2008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量减少了2.9%。
这是自2008年8月以来,国际能源机构首次上调原油需求的预测。
该组织解释说,这一变动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已经复苏,但至少可以认为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
三、全球原油价格走势分析
(二)2009年原油价格走势分析
1、近期原油价格走势分析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去年下半年以来暴跌,市场需求低迷,各大公司和产油机构缩减原油产量旨在最大限度地使产油国或产油企业降低成本以减少亏损,而是降低原油的供给以提高原油的价格。
针对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国际能源机
构认为,市场对全球经济前景的乐观估计推动了原油需求,这是近期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全球原油价格继2009年3月以来持续上涨,这令相信油价已进入回升通道的乐观派人士信心大增。
尽管全球经济总体上尚未触底,但经合组织国家需求下降速度已开始减慢,且新兴经济体需求正在好转。
受以上两个因素的乐观情绪推动,商品价格和股价已在回升。
2、美元走软被认为是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原油价格受美元相对大多其他货币汇率下降的影响而走高。
洲际交易所的美元指数下跌至79.407的5个半月低位。
美元走软令中国和印度这类消费大国的进口成本下降,从而推高了油价。
布朗兄弟哈里曼(BrownBrothersHarriman)的外汇策略师在一份报告中称:日本(2009年4月产值同比上升5.2%)、印度(2009年第
4、目前油价回升的势头似乎可持续
随着全球油价继续上涨,华经视点研究中心专家认为目前油价涨势是可持续的。
尽管实际上经合组织国家仍处于深度衰退中,但有迹象显示形势正变得稳定。
此外,由于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正重振雄风,需求开始增长。
与上述市态一致的是,欧佩克主要成员国沙特阿拉伯的石油部长纳伊米预测,2009年下半年原油价格可能上涨至75至80美元/桶。
5、未来油价的预测
目前的结论是,国际原油价格也将在2009年3月见底,之后,先展开一波快速反弹行情,之后就是震荡上行。
国际原油本轮调整的极限目标,为跌破40美元/桶;正常目标:45美元/桶附近;未来20年内,国际原油价格以50-80美元/桶为底线,
以100美元/桶为价格中枢,极端价格将在未来6年内,将见到250美元/桶的位置。
具体到以年为单位的价格如下:
2009年:由于经济危机出现拐点,原油价格从2008年末2009年初的45美金/桶附近震荡上涨,6月份前最高可见到80美元/桶,乐观地讲,可在2009年下半年上攻100美元/桶的价格。
2010年:由于经济的复苏,价格维持在80美元/桶附近震荡,上下波动区间为40美元/桶,2010年内可能上摸100美元桶。
2011-2013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恢复,原油需求加上因拯救金融危机所释放的流动性,再度推高原油价格,原油价格强劲上涨,最高将见到250美元/桶的高位。
2014-2016年:国际投机炒作暂告以段落,随着经济增长率的停滞,对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