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特点与十大油田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特点与十大油田

世界石油资源成因、分布特点与十大油田
秦为胜
石油是黑色的金子,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对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安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乙烯的年产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

石油是发热量最高的矿物能源,又是制造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染料、医药、农药、炸药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武器装备等都需要石油及其产品提供燃料油、润滑油和原料。

自石油行业开始规模发展以来,石油的有机成因论和无机成因论的争执就从来没有中断过。

纵观石油生成理论的发展史来看,一开始是无机成因论作为主导,最早提出无机成因论的科学家就是大名鼎鼎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而且在无机成因论的研究来看,也一直是俄国人走在前面。

无机成因理论认为,石油与天然气的生成与生物遗体没有关系,是由幔源沿着断裂向上运移到合适的储层聚集而成。

但是随着石油勘探的逐渐进步,发现世界上99%以上的油气田都分布在富含生物化石和有机物的沉积坳陷环境中。

生物标志物等问题无机成因论无法解释。

因此“有机成因论”始终占据绝对优势,有机成油论成为了石油业的指导理论,而无机成油论仅有少数学者依旧赞同。

近代石油工业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相继发端于欧洲和美国,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前,世界上已探明的石油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美国、委内瑞拉和苏联,1950年总储量只有104亿吨。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迎来了能源消费的“廉价石油能源时代”,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勘查活动,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因而迅速增长,到1970年即达720亿吨。

其中波斯湾地区的储量竟占全世界的60%,同时在苏联的西西伯利亚、中国的松辽平原、美国的阿拉斯加及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几内亚湾沿岸也找到了一批大油田,世界石油地理由此发生巨大变化。

进入七十年代以后、世界海底石油探明储量大增,七十年代末已达250亿吨。

1982年初全世界石油探明储量达到939亿吨。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上相对集中在中东波斯湾、中亚里海沿岸,非洲撒哈拉沙漠和几内亚湾沿岸、美洲墨西哥与加勒比海沿岸、俄罗斯、北海等地。

首先,全世界共有600多个沉积盆地,已发现油、气田的只占四分之一,其中37个盆地就集中了全世界较可靠的石油远景储量(1,500亿吨)的95%,仅中东阿拉伯—波斯湾盆地即达710亿吨之多;其它还有6个石油储量在40~60亿吨的大盆地,它们是: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57亿吨),苏联的伏尔加—乌拉尔(54亿吨)、西西伯利亚(50亿吨),墨西哥的雷费马—坎佩切(50亿吨),美国的佩米安(42亿吨),利比亚的锡尔特(42亿吨)。

其次,以全世界已发现的约三万个
油田说,其中仅37个储量在6.7亿吨以上巨型油田,合计储量即占世界总储量的51%;储量为0.67~6.7亿吨的260个大型油田,合计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9%,储量为670~6,700万吨的700个中型油田,合计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5%,而其余2.9万个小油田合计仅占世界总储量的5%。

第三,以世界160多个国家论,储油国约有60多个,1982年初探明储量在10亿吨以上的只有16个,它们合计占世界总储量的92%,仅沙特阿拉伯一国即独占四分之一,以下依次为墨西哥、科威特、苏联、伊朗、阿联酋、美国、伊拉克、利比亚、委内瑞拉、中国、尼日利亚、英国、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和挪威。

中东波斯湾沿岸石油资源极其丰富,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一半以上。

波斯湾沿岸、海底及两河流域为世界著名大油田,以波斯湾为中心是一巨大石油带。

西亚石油储量大、埋藏浅、油质好、易开采。

石油的形成与其地质构造密切相关,波斯湾地区及两河流域地质构造方面属于新褶皱山系的边缘拗陷地带,储油构造良好;同时,长期温暖的海洋环境,为大量海洋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海洋生物遗体沉入海底后,成为生成石油的有机物质来源,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逐渐变成了石油。

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东主要的产油国家有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伊拉克,其中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从出口石油中赚了很多的钱,成为中东土豪国(石油富国)。

全世界目前已发现并开发油田共41000个,气田约26000个,总石油储量1368.7亿吨,主要分布在160个大型盆地中。

全世界可采储量超过6.85亿吨的超巨型油田有42个,巨型油田(大于0.685亿吨)328个,下面介绍按储量划分的世界十大油田:
1、加瓦尔油田:位于沙特阿拉伯东部,首都利雅得以东约500km处,探明储量达107.4亿吨,年产量高达2.8亿吨,占整个波斯湾地区的30%,为世界第一大油田。

油井为自喷井,原油含腊量少,多为轻质油,凝固点低于-20℃,便于运输。

有输油管通腊斯塔努拉油港(世界最大油港)外运。

该油田是沙特阿拉伯于1948年在波斯湾盆地发现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陆上油田,并于1951年开始投产。

产层为侏罗系碳酸盐岩,深度为2200米,油田面积3264平方千米。

2005年剩余可采储量700亿桶(95.5亿吨)。

2、大布尔干油田位于科威特东南部,探明储量99.1亿吨,年产7000万吨左右。

世界第二大油田,又称布尔干油田。

位于波斯湾沿岸的科威特境内,东距阿拉伯湾海岸20公里。

油田构造是一个复式背斜,南北长40km,东西宽20km,面积约700km2。

1934年开始地质调查。

1937年10月钻布尔干1井,发现了良好的油层,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6年才开始产油。

1951年在马格瓦高点打发现井,1952年在艾哈迈迪高点打发现井,1953年这两个高点开始开采。

3、博利瓦尔油田位于委内瑞拉(Bolivarian Republic of Venezuela)东部,奥里诺科平原上。

多为重质油,探明储量52亿吨,年产达100万桶。

4、萨法尼亚油田位于沙特阿拉伯的东北部海域,是世界是最大的海上油田,探明储量33.2亿吨。

原油部分通过输油管运往黎巴嫩的黎波里、西顿,叙利亚的巴尼亚斯港装船。

一部分输往腊斯塔努拉外运。

5、鲁迈拉油田位于伊拉克南部,五十年代即已开发,紧邻本国油港,发展迅速。

探明储量26亿吨,年产量占伊拉克全国的60%左右。

6、基尔库克油田位于伊拉克北部,开发较早,探明储量24.4亿吨。

原油多经管道从地中海东岸的几个港口(土耳其的杜尔托尔港,黎巴嫩的西顿港等)出口。

7、罗马什金油田(第二巴库)位于俄罗斯的伏尔加——乌拉尔油区。

储量达24亿吨。

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内。

该油田主要生产中质与重质原油,含硫量较高。

近年来产量下降,目前为俄罗斯的第二大油田。

8、萨莫洛特尔油田(即秋明油田或“第三巴库”)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油区,地处西西伯利亚中部。

探明储量20.6亿吨,年产1.4亿吨左右,在世界上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为俄罗斯目前最大的油田。

9、扎库姆油田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中西部,探明储量15.9亿吨。

多数为自喷井,原油质量好,含腊少,有管道通往鲁韦斯油港和首都阿布扎比外运。

10、哈西梅萨乌德油田位于阿尔及利亚东北部,撒哈拉沙漠的北端。

油田中干井少,单产高;原油含硫量低,质量好。

有输油管通往阿尔泽、贝贾亚等港口外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