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我对书法教学的几点体会

浅谈我对书法教学的几点体会

浅谈我对书法教育教学的几点体会民和三中汪宜宾[摘要]书法教学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能给学生带来健体功效,不断开发学生智力,增强创新意识[关键词]书法教学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品德和意志身心发展心理素质健体功效创新意识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东方艺术,不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而且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其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是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对我国悠久文化传统的学习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那么如何辅导学生学习书法,便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对此我在从事书法教学的过程中,有以下一些体会:1、书法教学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书法本身极具美的因素。

它蕴含着点画质地美、线条姿态美、字形组合美、章法布白美、神采气韵美、节奏律动美、形式丰富美、风格独特美。

鲁迅先生说得妙:“书法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书法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性情,培养丰富感觉意识和情绪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去俗取雅,去粗取精,形成较高的审美水平。

汉字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书写到了一定的境界而上升为一种法度即称之为书法。

书法艺术所展示的内涵远远超过汉字本身,所产生的魅力经久不衰。

我们用手中的笔,在纸上留下线条笔迹,如一颗璀璨的流星,界破了虚空,使人回味,教人思考,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

汉字本身的美,在于它凝结着人们丰富的情感与创造力,人们正是通过其独特的“形式美”来体会到美的享受和愉悦,书法教学本身也是一种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广泛地欣赏古今名人的碑帖或书法作品,不同风格的书法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

如有的作品苍老、古拙;有的威武、雄壮;有的泼辣、酣畅;有的险峻、挺拔……通过各种优秀作品的欣赏,使学生赏心悦目,得到奋发、开阔、愉悦、舒畅等不同艺术享受。

在指导练习时,要尽量渗透一些美学观点,如讲笔画、笔顺、偏旁、部首、章法、布局时,要讲究轻重、粗细、长短、大小、开合、穿插、避让、平稳、向背等,讲运笔时,要指导学生讲究提按、顿挫、逆顺、藏露、转折等,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的训练,耳濡目染、心追手描,逐步形成对写字艺术的不懈追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阳刚是美,阴柔也是美;豪放是美,婉约也是美;外露是美,含蓄也是美。

优秀的书法作品是美的组合,每一字书法家都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型的。

对学生来说,应着重提高他们对范字的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的领悟力。

注意体会汉字的结构内涵,线条要有力度,有变化,有姿态;点画的形质有筋有骨、有血有肉;一个字的同一种笔画有长短、粗细、浓淡、俯仰、燥湿之分。

注意在字的结体上表现为平正、险绝、雄健、飞动、秀美等。

书法的练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感受美、探索美、领悟美和表现美的过程。

在懂得了什么是美,就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用美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世界,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审美能力。

2、书法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在书法教学中,其首要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

我国自古素有“字如其人”、“书品即人品”之说,人品重于书品。

在具体施教过程中,一个人学习写字,要想达到一定境界,不仅仅是技巧上的刻苦练习,更重要的是自身品德的修养和人格的塑造。

在习书的过程中,养浩然之气,去甜媚之俗,学书的过程与德育的过程是一致的。

教师在书法教学中,可以经常向学生讲述一些古今名人名家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讲述他们精湛的书写技艺、高尚的精神风貌,如颜真卿“忠义光明”、柳公权“心正则笔正”、王献之练字用尽八缸水、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怀素以蕉叶作书等,学生在这些名家事迹的激励下,经常激励对照和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能培养起他们洁身自好,爱国爱家的浩然正气和锲而不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学生是富有热情的,但缺乏恒心。

他们注意力容易转移,要坚持长期单调枯燥的练习书法,那是需要意志努力的。

实践表明,学习书法急功近利,反而欲速则不达。

要心静气和、端正姿势、持之以恒地苦练。

如果没有长期艰苦的磨炼,就无法领悟到艺术真谛。

学习书法还有这种现象:开始学习写字进步很快,但到了一定时期,总觉得自己写的字越来越难看,似乎还不如以前写的,其实这是正常的“高原现象”,许多人在一次或数次“高原现象”后就灰心丧气,弃笔不写了,这时经过老师的引导、鼓励,使学生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鼓励等等,就提高了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

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不怕困难的优良心理素质。

当代书法家骆恒光先生言:“址几年或几十年以来沉潜于笔墨生涯之中,念兹在兹,孜孜殚精竭虑而不知倦怠,从池水尽黑到得心应手,下笔无滞。

”正是在这汉字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中,学生获得了韧劲与耐力,形成了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3、书法教学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书可以调理身心,陶冶情操。

书法艺术是高雅的超越表象模而直指心性的艺术。

它通过黑白线条和空间的运动产生出无穷的变化,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书者的抑郁的感情,瑰奇的遐想,怡悦的心境,争执的意念,飘逸的沉思,沉重的情态。

展示书者磅礴的情怀,勇猛的精神,不屈的愤怒,痛苦的呐喊,悲戚的呻吟,缠绵悱恻的情思……更可展现出书者胸怀和襟抱,表现人生命的活力、意志以及无限的情愫。

不同的书体,如篆书的古雅朴厚,隶书的沉雄遒劲,楷书的严整瑰丽,行书的秀娟活泼,草书的奔放奇逸,也传递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信息。

欣赏者、学习者在欣赏学习时,与书法艺术产生一种心灵的交流,情感的共鸣,精神得以升华,情感得到愉悦,性灵得以陶冶,情操得以培养。

练习书法须端坐案前,凝神静气,全神贯注,手、眼、心并用,一切烦恼和杂念皆抛于脑后,能有效改善大脑皮质,和气功里的静功一样,不失为修身养性的一大良方。

同时在书写的过程中,随着运笔的提按顿挫,急徐变化,使人的情绪得到了表露和宣泄,心理状态得到了调整。

随着科技的发展,健康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

一般地认为,健康除指身体没有疾病外,还指人的心理健康。

书法与健康有着内在联系,古今书法家多长寿,便是极好的证明。

书法教育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表现为:首先,执笔方法与写字姿势正确得体,能使腕、指、臂的骨胳、神经、肌肉等各部分者得到充分活动和协调发育。

其次,习字时,举止舒展,呼吸均匀,手眼协调,讲究运动节律,静中有动,动中寓静,可起到与太极拳、气功异曲同工的健身之效。

再次,练习书法需凝神静气,全神贯注,排除一切杂念,能“休养脑筋,转移精力,增进健康。

”最后,书法练习时,笔画或浓或淡,或疾或缓,尤其是书写内容随心情高涨,使人之情绪得到表露和渲泄,能促进学生调节情绪,释放感情,缓解学习精神疲劳。

周星莲《临池管见》曰:“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烦燥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到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

”书法练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健康的心理素质。

4、书法教学能给学生带来健体功效正确的写字训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体形。

书法教学首先强调是写字姿势,要求在写字时头正、肩平、臂开、腰挺、足安,做到“三个一”,即眼睛离桌子一尺,身体离桌子一拳,手指高笔尖一寸。

正确的写字姿势,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体形,并且还可起健美的作用。

书法更是一门养身健体的艺术操。

汉字在书写时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心境,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心眼并用,手、腰、头、腿等各个部位要协调,并排除一切杂念。

而书写的这些要求,对活泼好动的儿童来说,是比较难的,但经过长期的训练,持之以恒,学生就能形成习惯,变得安静、沉稳、有条理、有耐心。

古人讲:“寿从毫端来。

”从事书法学习和创作时书者的生理和精神都能得到很好的谐调,有助于身心健康,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书法活动是一种刚柔相济、动中寓静的活动,是身、心、气互相配合的全面综合运动,它能取得与气功、太极拳等活动相同的养神健体的功效。

气功和太极拳都讲究入静和运气,要求身体各部分处于一种自然协调、轻松灵活的状态,这与毛笔书写时所要求的姿态极为相似。

学书者在临池创作过程中,要求身躯稳定,上虚下实,气沉体松,其专注毫端的神态颇类气功的“意守丹田”;而运笔时动作的徐疾顿挫,则类似于太极拳的动作节奏。

这种以柔、静为主的运动,能使人的身体特别是大脑在运动中得到很好的休息和调理,具有与其他剧烈运动不同的健体效果。

5、书法教学能不断开发学生智力,增强创新意识练习书法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比较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益处。

美国的科学家作过多次人类智商的测试,结果总是中国人的智商最高,其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独特的汉字很奇妙。

东北师大有一位心理学副教授为了探索汉字与智力的关系,反复实验,结果发现,练习书法可以提高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协调活动性,从而促使脑反应能力提高,进而影响到智力水平的发展,而且书写水平越好的被试者,其大脑右半球的反应灵敏度更为显著。

通过书法练习,的确可以提高人的智商。

练习书法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真正的学习不是教师传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

在书法教学过程中,读帖、临摹、析帖、背帖等环节都必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例如,教学柳公权的《玄秘塔》,首先让学生看清范字的结体安排、点画特征,再看上下、左右、穿插、呼应、避让、中心、向背等关系,认真观察其笔画变化情况,体味行笔轻重、缓急、提按、顿挫等等。

长年累用,学生观察能力性能有很大提高。

练习书法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汉字结构单位组合时,要受到空间范围的限制,一个字无论笔画多少,都要匀称地分布在一个方块形空间内。

因此,通过书法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使人的大脑与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紧密相连,养成着眼全局、谋事周全的良好品质。

大量的事实和科研史料表明,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中,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而书法教学有利于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结合,形成合理的思维结构。

在书法教学中,通过观察、分析、临摹和对名家作品的赏析,书写技能的积累,通过对科学美的揭示,不仅能够深化对书法艺术理论的认识与理解,而且能够唤起学生对汉字的审美意识,激发审美情感,培养审美创造精神,激发起学生创作的欲望,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好恶、情趣、习惯、心境以及对美的追求等诉诸于笔端,进行创作,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书法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充分挖掘和发挥书法教学的功能,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加以运用,努力提中新生的整体素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