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分子材料加工厂设计(徐德增)第十章 车间布置设计
高分子材料加工厂设计(徐德增)第十章 车间布置设计
第三 节 初步设计阶段设备布置图绘 制方法
• 一、初步设计阶段设备布置图的内容(2) 初步设计阶段设备布置图的内容( ) • (3)表示出所有生产附房和生活附房及 ) 全部墙、 门窗、楼梯、 全部墙、柱、门窗、楼梯、通道的等的 大小及其在平面和空间的位置和楼层标 高。 • (4)操作平台位置与标高。 )操作平台位置与标高。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概述
• 车间布置设计过程中允许增删、修改,但 车间布置设计过程中允许增删、修改, 是在最终车间布置图发出后, 是在最终车间布置图发出后,设计就不应 该再有较大改动了, 该再有较大改动了,因为各专业都正在以 它为基准。进行平行的施工图设计, 它为基准。进行平行的施工图设计,布置 一改则各专业的大量施工图都要改动, 一改则各专业的大量施工图都要改动,从 而影响设计进度与费用。 而影响设计进度与费用。
第二节 车间布置的技术考虑
• 二、车间布置设计的基本依据 • 为了搞好车间厂房布置设计,必须具备以 为了搞好车间厂房布置设计, 下技术资料。 下技术资料。 • (1)厂区的总图布置。 总图布置。 )厂区的总图布置 • (2)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其设计资料。 工艺流程图及其设计资料 )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其设计资料。 • (3)车间设备一览表。 设备一览表。 )车间设备一览表 • (4)物料贮存运输等要求。 贮存运输等要求 )物料贮存运输等要求。
第一节 概述
•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 • 布置设计的一般原则是要适用,经济,安 布置设计的一般原则是要适用,经济, 适用 并适当注意美观。 全,并适当注意美观。 • 在一定范围内,车间布置设计时可适当留 在一定范围内, 有余地,给生产厂一定的灵活性, 有余地,给生产厂一定的灵活性,为今后 发展生产,改革品种, 发展生产,改革品种,进行技术改造提供 方便。 方便。
第二节 车间布置的技术考虑
•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条件 • 1.车间外部环境 车间外部环境 • (1)该车间在厂区总平面图中所占的位置, )该车间在厂区总平面图中所占的位置, 周围设施情况, 本车间有关的车间、 周围设施情况,与本车间有关的车间、工 部门在总图上的位置, 段、部门在总图上的位置,这些都是进行 车间布置的最基本条件。 车间布置的最基本条件。
• (6)水电汽公用工程位置的考虑 ) • ①变电、配电室。 变电、配电室。 • ②空调室。 空调室。 • ③热力站 。 • ④水泵房 。 • (7)行政福利设施。 )行政福利设施。 • (8)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房间。 )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房间
第二节 车间布置的技术考虑
• • • • • • • 四、车间设备布置的技术考虑(1) 车间设备布置的技术考虑( ) 1.必须保证工艺流程通顺。 必须保证工艺流程通顺 必须保证工艺流程通顺。 2.考虑合适的设备间距。 考虑合适的设备间距 考虑合适的设备间距。 3.方便操作管理 方便操作管理 4.考虑运输通道 考虑运输通道 5.管线配置考虑。 管线配置考虑。 管线配置考虑 6.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实考虑集中布置 。 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实考虑集中布置
第一节 概述
• 二、车间布置设计的类别 • 车间布置包括车间各工段、各设施在车间 车间布置包括车间各工段、 场地范围内的平面布置和设备在车间中的 布置两部分,前者称车间平面布置 车间平面布置, 布置两部分,前者称车间平面布置,后者 车间设备布置,总称车间布置。 称车间设备布置,总称车间布置。 • 设备布置是根据生产流程情况及各种有关 因素,把各种工艺设备在一定的区域内进 因素, 行排列。 行排列。
第三 节 初步设计阶段设备布置图 绘制方法
• (2)全部设备必须根据实际尺寸按比 )全部设备必须根据实际尺寸按比 例绘制。设备轮廓及其搅拌、 例绘制。设备轮廓及其搅拌、夹套等特 征用粗实线或中粗实线绘制 支架,耳架 中粗实线绘制,支架 征用粗实线或中粗实线绘制 支架 耳架 用中粗实线绘制。 用中粗实线绘制。 • (3)安装专业设计的安装平台、操作 )安装专业设计的安装平台、 平台用中粗实线绘制。 平台用中粗实线绘制。
• • •
第二节 车间布置的技术考虑
• • • • 三、车间平面布置设计的技术考虑 1.对厂房形式的考虑 对厂房形式的考虑 (1)单层或多层厂房。 )单层或多层厂房。 (2)关于建造地下室的问题。 )关于建造地下室的问题。
第二节 车间布置的技术考虑
• 2.车间柱网的考虑 车间柱网的考虑 • (1)首先要考虑满足设备的安装、运转 )首先要考虑满足设备的安装、 安装 和检修方便的需要 方便的需要。 和检修方便的需要。 • (2)在同一个厂房内,生产设备对柱网 )在同一个厂房内, 的要求不尽相同。 的要求不尽相同。 • (3)生产厂房的柱网布置也必须与工艺 ) 生产设备布置相协调, 生产设备布置相协调,在化纤厂常用的 厂房跨度一般有6米 厂房跨度一般有 米,15米,12米,15 米 米 米和24米 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 米,18米和 米,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 米和
木 局 填 材 部 块
木 材
胶 板 合
第三 节 初步设计阶段设备布置图 绘制方法
• 一、初步设计阶段设备布置图的内容 • (1)表示出厂房、建筑物外形、轴线号、 )表示出厂房、建筑物外形、轴线号、 分总尺寸建筑物标高和厂房方位。 分总尺寸建筑物标高和厂房方位。 • (2)表示出全部有固定位置的全部设备即 ) 所有系列的主设备、辅助生产设备、 所有系列的主设备、辅助生产设备、备用 设备以及起吊设备、 设备以及起吊设备、电葫芦等的安装位置 尺寸及方位、设备位号、设备名称、 尺寸及方位、设备位号、设备名称、设备 间距、设备特征标高等。 间距、设备特征标高等。
第三 节 初步设计阶段设备布置图 绘制方法
• 一、初步设计阶段设备布置图的内容(3) 初步设计阶段设备布置图的内容( ) • (5)当设备布置在平面表示不清楚时需绘 ) 制必要的剖视图。 制必要的剖视图。 • (6)设备表,其主要以表格形式说明本布 )设备表, 置图中所有设备的情况。表格内项目与流 置图中所有设备的情况。 程图相同。 程图相同。
第二节 车间布置的技术考虑
• • • • 3.厂房层高的考虑 厂房层高的考虑 影响厂房层高的因素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影响厂房层高的因素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占据的高度。 (1)设备本身占据的高度。 )设备本身占据的高度 安装、 (2)设备安装、起吊、检修及拆卸时所需高 )设备安装 起吊、检修及拆卸时所需高 度。 • (3)操作台高度及操作设备时所需高度。 时所需高度。 )操作台高度及操作设备时所需高度 • (4)设备顶部空间或车间厂房空间各专业管 ) 所占据的高度。 道所占据的高度。
第二节 车间布置的技术考虑
• (2)本车间所在地的地形条件和周围环境 ) 主要包括 • A.了解本车间所在地的地形开阔程度,以 .了解本车间所在地的地形开阔程度, 便考虑厂房的平面及立面布局 厂房的平面及立面布局。 便考虑厂房的平面及立面布局。 • B.二是了解车间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情况, .二是了解车间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情况, 如地下水流向、地耐力等等。 地下水流向、地耐力等等。 等等
第二节 车间布置的技术考虑
• (5)有关试验、配电、仪表控制等其他 试验、 )有关试验 配电、仪表控制等其他 专业和办公等行政方面的要求。 专业和办公等行政方面的要求。 • (6)有关布置方面的一些规范资料。 )有关布置方面的一些规范资料。 • (7)车间定员一览表。 )车间定员一览表。
第二节 车间布置的技术考虑
第三 节 初步设计阶段设备布置图 绘制方法
• 初步设计阶段设备布置设计的成品是车间 设备平面、剖面布置图。 设备平面、剖面布置图。这种布置图实际 上是所选定的工艺流程和设备计算的结果 在平面和剖面图上的反映。 在平面和剖面图上的反映。
第三节初步设计阶段设备布置图绘制 方法
各 自 土 种 然 壤 碎 、 石 砖 碎 普 砖 通 素 凝 混 土 金 属 夯 土 实 壤 天 石 然 材 空 砖 心 钢 混 土 筋 凝 金 型 属 材 砂 砂 、 浆 毛 石 饰 砖 面 松 材 散 料 防 材 水 料
第十章
车间布置设计
第一节 概述
• 在初步设计工艺流程图与设备选型完成之 后,进一步的工作就是将各工段与各个工 艺设备按生产流程在空间上水平和垂直方 向进行组合、布置, 向进行组合、布置,并用管道将它们连接 起来。 起来。 • 车间布置分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二个阶 从车间布置设计开始, 段,从车间布置设计开始,设计就进入各 专业的共同协作阶段。 专业的共同协作阶段。
• • 一个较大的化纤车间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一个较大的化纤车间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生产设施,包括生产工段(如聚合、干燥、 生产设施,包括生产工段(如聚合、干燥、 纺丝、卷绕、后加工等)、原料和产品仓库、 )、原料和产品仓库 纺丝、卷绕、后加工等)、原料和产品仓库、 控制室等。 控制室等。 生产辅助设施,包括组件拆分与组装、 生产辅助设施,包括组件拆分与组装、泵板 检验、空调、配电、机修、物件与化验室等。 检验、空调、配电、机修、物件与化验室等。 生活行政设施,包车间办公室、更衣室、 生活行政设施,包车间办公室、更衣室、浴 厕所等。 室、厕所等。 其它特殊用室,如劳动保护室、保健室等。 其它特殊用室,如劳动保护室、保健室等。
第三 节 初步设计阶段设备布置图 绘制方法
• 二、初步设计阶段设备布置图的绘制要求
• 1.图的整体布置要求 图的整体布置要求 • 设备布置图在方位走向上要与建筑专业一 而且要与流程图方向一致,即从左向 致,而且要与流程图方向一致,即从左向 右展开绘制。 右展开绘制。 • 2.线条要求 线条要求 • (1)全部梁、柱、门、窗、墙、设备基础、 设备基础、 )全部梁、 建筑操作平台等建筑物均以细实线表示, 建筑操作平台等建筑物均以细实线表示, 并根据实际尺寸按比例绘制。 并根据实际尺寸按比例绘制。
第二节 车间布置的技术考虑
• • • • • • 4.车间内组成和组成部分位置的考虑 车间内组成和组成部分位置的考虑 (1)工艺生产部门 。 ) (2)工艺生产检验部门。 )工艺生产检验部门。 (3)机修、保全室。 )机修、保全室。 (4)仪表控制室 。 ) (5)中间缓冲存贮部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