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护理学课件. 常见病症中医护理-第十三章 其他各科病症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学课件. 常见病症中医护理-第十三章 其他各科病症中医护理


第十三章 其他各科病证中医பைடு நூலகம்理
五、小儿积滞
(四)辨证施护 1.一般护理措施 2.分型施护
(1)乳食内积 (2)脾虚夹积
目录页
第十三章 其他各科病证中医护理
六、疮疡
目录页
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 疮疡泛指一切体表浅显性外科疾病;狭义疮疡指因感染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即本节 所讨论的疖、痈、疔等。
(2)肝郁气滞
目录页
第十三章 其他各科病证中医护理
五、小儿积滞
目录页
(一)概述 积滞是由乳食喂养不当,停积脾胃,运化失健引起的一种病证。以不思乳食,腹胀 嗳腐,大便不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多见于婴幼儿。 (二)病因病机 主要由于乳食内积,脾胃虚弱,致乳食停滞不化,气滞不行。 (三)护理总则 扶正祛邪,消补兼施
目录页
第十三章 其他各科病证中医护理
二、带下病
目录页
(一)概述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局部症状者。经 期前后、排卵期、妊娠期带下增多,如无其他不适均为生理现象。 (二)病因病机 1.外因 主要是湿邪为患。 2.内因 肝、脾、肾功能失常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病机 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是发病的主要病机。 (三)护理总则 除湿止带
第十三章 其他各科病证中医护理
二、带下病
(四)辨证施护 1.一般护理措施 2.分型施护
(1)脾虚 (2)肾虚 (3)湿热下注 (4)热毒蕴结
目录页
第十三章 其他各科病证中医护理
三、产后发热
目录页
(一)概述 妇女产褥期间,出现高热寒战或发热持续不退,常伴有腹痛及阴道分泌物的量、色、 质、味等变化,称为“产后发热”。 本病感染邪毒型类似现代医学中的产褥感染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 感染邪毒,正邪交争;营卫不和;败血停滞,营卫不通;阴血亏虚,阳浮于外是本 病发生的病机。 (三)护理总则 调气血,和营卫,祛邪不可留瘀,补虚不可留邪。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 中篇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下篇 常见病症中医护理
下篇 常见病症中医护理
第十二章 内科病症中医护理 第十三章 其他各科病症中医护理
第十三章 其他各科病证中医护理
学习目标
目录页
1. 掌握常见病的护理总则、护理措施。 2. 熟悉常见病的证型;能按临床思维方法对常见病进行辨证施护。 3. 了解常见病的病因病机。
第十三章 其他各科病证中医护理
一、痛经
目录页
(三)护理总则 调理气血为主,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分别给予温、凉、补、通,使气血充 沛,经行通畅。
第十三章 其他各科病证中医护理
一、痛经
(四)辨证施护 1.一般护理措施 2.分型施护
(1)气滞血瘀 (2)寒湿凝滞 (3)湿热蕴结 (4)气血虚弱 (5)肝肾亏虚
第十三章 其他各科病证中医护理
六、疮疡
(一)疖
3.护理总则
清热解毒或清暑化湿解毒;体虚选用健脾养阴。
4.辨证施护
(1)一般护理措施 (2)分型施护
热毒蕴结 暑热浸淫
体虚毒恋
阴虚内热
目录页
第十三章 其他各科病证中医护理
六、疮疡
目录页
(二)痈 1.概述 痈有内痈和外痈之分,本节仅叙述外痈。外痈是发生于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有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的特点。 西医学中的体表浅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等疾病,可参照本证 辨证施护。 2.病因病机 外感暑湿热毒、过食辛辣厚味、湿热内郁等,均可引起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经络 阻塞,致使邪毒郁于肌肤而发病。
第十三章 其他各科病证中医护理
三、产后发热
(四)辨证施护 1.一般护理措施 2.分型施护
(1)感染邪毒 (2)外感风寒 (3)血虚 (4)血瘀
目录页
第十三章 其他各科病证中医护理
四、产后缺乳
目录页
(一)概述 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产后缺乳。又称“乳汁不足”、“乳汁
不行”。多发于产后二、三天至半月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 (二)病因病机 1.气血虚弱:脾胃素弱,气血生化乏源,或素体气血亏虚,产后复伤气血,气血
第十三章 其他各科病证中医护理
一、痛经
目录页
(一)概述 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痛剧晕厥者,称为 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是妇科常见病之一。 本节主要论述原发性痛经。 (二)病因病机 1.内因 肾气亏虚、气血虚弱 2.外因 外感寒、热、湿 本病的病机不外虚实两端,实者为胞脉气血瘀滞,不通则痛;虚者为胞脉失养,不 荣则通。
临床常见病证有“痈”、“疖”、“褥疮”等。西医学中的外科感染,均属于疮疡 范围。
第十三章 其他各科病证中医护理
六、疮疡
目录页
(一)疖 1.概述 疖是一种发于皮肤浅表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夏秋季节多见, 以局部红肿、灼热、疼痛为主要症状,突起根浅、肿势局限,一般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 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见发热、口干、便秘等症状。好发于头、面、颈、背、 臀部。西医学的疖、汗腺的急性化脓炎症等可照本证辨证施护。 2.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热毒侵袭、蕴于肌肤、或过食膏粱厚味、醇酒辛辣之品,火热内生。
更虚,乳汁生化乏源。 2.肝郁气滞:产后抑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乳脉不通,乳汁运行不畅。 本病的主要机理是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或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
第十三章 其他各科病证中医护理
四、产后缺乳
(三)护理总则 虚则补之,实则疏之, (四)辨证施护 1.一般护理措施 2.分型施护
(1)气血虚弱
第十三章 其他各科病证中医护理
六、疮疡
(二)痈
3.护理总则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内治、外治相结合。
4.辨证施护
(1)一般护理措施
(2)分型施护
初起期
成脓期
溃后期
目录页
第十三章 其他各科病证中医护理
【思考题】
1.痛经气滞血瘀证的方药护理是什么? 2.简述带下病的病因病机及护理总则。
目录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