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材料的分类
【教学目标】 1.能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设计;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对分类後的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2.通过设计房屋的活动进行大胆想象;意识到使用材料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3.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能根据材料的不同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能设计实验,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玻璃器具、雨鞋、剪刀、棉衣、泡沫塑料盒、木凳子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这个单元我们就要学完了,你在这个单元都学到了什么呢?谁来说一说,我们都学过了哪些材料?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为扩大参与面,可以让学生分组说说) 师: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材料,在生活中你能给材料分类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汇报过程应该围绕你观察的什么,发现了什么,发现不同的观察方法(看、听、闻……)和角度(全面、局部、对比……),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活动一:我们生活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1.观察下列物品:玻璃器具、雨鞋、剪刀、棉衣、泡沫塑料盒、木凳子等,
2.这些物品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你知道这些材料从哪里来的?(直接在自然界中找到或人类自己造出来)
3.教师小结:像树木、羊毛这样天然生成的材料叫做天然材料,像毛衣、纸这样人工制成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可给学生看看有关图片或课件演示人造材料的制作过程。
4.找找生活中的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并分析、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及所用的材料中,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 5.理解人造材料的优越性。
活动二:学生进行分类活动
1.学生分组将自带的物品合在一起。
2.启发学生思考分类标准,进行简单的分类。
例:按是否是天然材料,将材料分为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按材料是否能再生,将材料分为不可再生的材料和再生材料。
按材料是否能回收,将材料分为不可回收的材料和可回收的材料。
3.学生汇报分类结果,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4.你还能想出哪些分类方法?
活动三:设计一间自己喜欢的房间。
1.提出活动建议。
设计一间自己喜欢房子、自己喜欢的车或其他物品,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新设计。
设计中说明各部分应该用什么材料,为什么?
2.学生设计,并在小组之间交流、完善。
(设计时,提倡小组间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互相提示,合作完成。
)
3.作品展示。
说一说,你设计的房子用的是什么材料?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教师展示利用废旧材料制成的物品,然后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在课下开展一些制作活动。
2.调查:.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a.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对我们生活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b.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对我们生活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c..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d.根据调查报告,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拓展活动将学生的探究从课堂引到课余,将探究由浅薄引向深入。
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长期观察的能力和毅力,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
教师在这过程中要不断跟踪、调查、评价、矫正,并在合适的时机组织交流。
】教师展示利用废旧材料制成的物品,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带来的废旧材料开展一些制作活动。
(可在在课下制作)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材料的使用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