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议论文阅读

中考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一、教学概论1、教学内容的地位:议论文是中考阅读的一个学习重点,占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三分之一,既是三大文体的传统内容,也是考查学生创新、思辨、认识等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说,议论文教学内容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阅读复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安排:大纲以及中考对议论文的阅读要求:阅读议论文,能借助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把握议论文的论点,明确文章的论据,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论述层次,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为此,要真正读懂议论文,解答好议论文的问题,就有必要对议论文知识有个充足的认识和把握。

我教学的基本思路是:全面复习,突出重点;落实知识,培养能力;单项训练,整体综合。

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课内学会方法,运用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议论文阅读能力。

3、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②能力目标:学会阅读议论文的方法,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教学重点:①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

②学会分析议论文的方法。

(3)教学难点:由课内到课外知识的迁移能力。

4、教学设想:(1)本课内容多,容量大,宜采用多媒体教学。

(2)本课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指导学生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的方法;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弄清论证的方式、论证的结构和论证的语言;第三课时为综合训练二、教学方法1、启发问答法;2、整理归纳法;3、讨论交流法;4、强化训练法。

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议论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通过启发问答,让学生明确议论文的知识要点,整理归纳,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知识与技能的联系,建立知识技能与综合能力的联系,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把握各个知识要点,掌握阅读方法。

当学生讨论出现偏差时,教师就做好应对策略,加强学法指导。

在弄清知识要点,掌握阅读方法后,加强训练,可进行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通过训练,拓展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课外阅读水平。

第一步:导入文章。

让学生明确,不管是哪一种文体,都要掌握阅读的一般方法,要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但是不同文体有它不同的特点,阅读时要了解文体特点,掌握文体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

那么,阅读议论文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呢?出示幻灯片,让学生从总体上明确议论文的知识要点。

议论文的知识点:(1)把握文章的论点(2)弄清文章运用的论据(3)搞清文章的论证方法(4)弄清文章的结构(5)了解议论文的论证方式(6)体会议论文的语言特点第二步:引导学生把握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学生明确了议论文的知识要点后,告诉学生这一节课主要学习三个要点,即把握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议论文有什么特点?有哪三要素?什么是论点?什么是论据?论点和论据有什么要求?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什么是论证?有哪几种常用方法?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鲜明、正确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论证过程、论证方法第三步:指导学生怎样阅读分析议论文。

学生了解掌握了文体知识,接下来就该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分析议论文。

我按这节课学习的三个要点,分三个环节,分别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首先,是如何把握议论文的论点。

把握文章的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

按照以往的经验,不少学生对论点和论题混淆不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也区分不清楚。

针对这一点,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阅读议论文时怎样找准论点。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进行归纳,要找准议论文的论点,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考虑:1、分清论点和论题。

①论点:观点、主张。

如反对自由主义。

②论题:论述的问题。

如论自由主义。

2、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①标题,例《应有格物致知精神》②开头,例《谈骨气》、《怀疑与学问》③文中,例《想和做》、《发问的精神》④结尾,例《哨子》、《论求知》3、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1)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

(2)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例: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中心论点)分论点一: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目的)分论点二: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态度)分论点三: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意志)4、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

5、通过论据反推论点。

提示: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在这五方面,重点向学生讲清两个问题:①论点和论题的区分;②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区别。

讲清上面的问题后,让学生练习相关选文。

其次,是指导学生如何把握议论文的论据。

在此环节,主要向学生讲清两个问题:(1)分析事实论据时应注意些什么?①事例必须真实可靠;②事例必须有典型意义,有代表性;③事实必须与论点有着本质联系。

启发引导学生: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必须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

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章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学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概述。

(2)分析道理论据时应注意什么?①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②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不能断章取义;③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从平时学生学习的情况看,学生对于应如何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能力较差,所以复习时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下面让学生做一个“根据论点补充论据”的练习。

训练题:①以《谈骨气》为例,让学生补充分别能证明孟子三句话观点的事例。

②《怀疑与学问》中,“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文中只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的事例,请大家再举出一个大哲学家的事例证明这一观点。

③《发问的精神》一文从“古今中外”列举牛顿、瓦特、释迦牟尼、孔子四个事例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这四个例子只有古、中、外,没有今人的事例,你能为课文补充一个今人好问的例子吗?第三,是指导学生如何把握论证方法。

启发学生,怎样辨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1、基本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方法:(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在此环节,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四种常用的论证方法,体会其作用。

在平时训练中,学生对论证方法的作用掌握不是很好,要在这方面加强训练。

第四步:课堂小结,学生质疑。

提醒学生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或不懂的可随便提问。

第五步:课堂专项练习。

三、解题方法具体指导阅读议论文,首先要有议论文的概念,了解议论文的有关知识,把握其文体特征。

然后,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假如做议论文的阅读题,答出“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一类的说明方法来,就不够规范。

那么,做议论文阅读题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①找准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

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除了以上分析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来找论点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1、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

2、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

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

3、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

注意区别: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

如《谈骨气》,是论题,不是论点。

但它里边包含着论点,以它为线索去分析,往往就能找到论点。

“淡骨气”是一个动宾短语,中心词是“谈”,表明文章主要内容的词语是“骨气”。

显然,“骨气”是个比喻的说法,用来比喻“气节”,由此可以推测本文要论述的是“气节”问题,出论点即“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②分析论据:1、分清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2、找出此论据是用来证明什么观点的。

③明确论证方法:辨别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中的哪些方法。

其中,举例论证比较好辨别。

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

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

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④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

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

⑤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

例如《俭以养德》中“俭以养德”,意思是要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

它内涵丰富,警策动人,只有联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内容,才能有较深理解。

⑥注意基础知识:这就要在平时做一个有心人,随时积累词语,遇到有意思的句子要揣摩、领悟。

考题上出现此类内容,要从文章内容上,尤其是从文章的中心上去理解。

⑦要从整体上把握:答题要在通读了全文之后再动手,有时甚至需要读两遍,才能真正读懂。

只有读懂了。

答题才会准确。

四、阅读能力的培养1、区分观点、材料的能力。

议论文作者常常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即主张和看法,也要摆出证明、支撑自己主张和看法的材料。

要求“区分观点与材料”,就是要在阅读全篇的基础上,筛选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这样的中心句或在开头,或在结尾,或在文章中间。

这项要求的关键词是“区分”,即区分论点、论据,不要把论据误认为论点,也不要把分论点当作中心论点。

应该说这是阅读议论文的起码要求。

2、发现材料之间的联系。

文章中引用的道理,列举的事实、数据、图表等,都是为证明观点服务的。

《新课标》要求“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关键词是“发现”。

因此,紧扣文章的论点,结合自己的理解,正确评述材料之间的关系将成为议论文考查的重点之一。

3、自主思考、判断的能力。

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全面,材料是否真实、可靠,理由是否正当、充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都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近年中考试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4、组织表述语言的能力。

读者对文章的理解是内部语言,还要转化成外部语言,用文字表述出来。

这是多数学生的薄弱环节。

卷面文字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有效的复习方法是压缩语句。

先把要说的意思都说出来或写下来,再看哪些字、词可有可无,删去也不影响意思,要尽量删去。

多做这类练习,才能使表述语言干净、利落。

※训练题※一、谈吃苦(1)吃苦,是一种资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