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院(部): 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1005姓名: 江海洋 2010011136 王彬 刘玥波 方君F 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同组人员: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2012.11.28、摘要本实验以套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以冷空气及热蒸汽为介质,冷空气走黄铜管内,即管程,热蒸汽走环隙,即壳程,研究热蒸汽与冷空气之间的传热过程。
通过测得的一系列温度 及孔板压降数值,分别求得正常条件和加入静态混合器后的强化条件下的对流传热膜系数a 及Nu ,做出lg (Nu/Pr0.4 )〜IgRe 的图像,分析出传热膜系数准数关联式 Nu=ARemPr0.4中的A 和m 值。
关键词:对流传热 Nu Pr Re a A二、 实验目的1掌握传热膜系数a 及传热系数 K 的测定方法; 2、 通过实验掌握确定传热膜系数准数关系式中的系数 A 和指数m 、n 的方法;3、 通过实验提高对准数关系式的理解,并分析影响a 的因素,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 施。
三、 实验原理黄铜管内走冷空气,管外走100C 的热蒸汽,壁内侧热阻 1/ a 远远大于壁阻、垢阻及外侧热阻,因此研究传热的关键问题是测算a,当流体无相变时对流传热准数关系式的一般形 式为:Nu A Re m Pr n Gr p对于强制湍流有:Nu A Re m Pr n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要对不同变量Re 和Pr 分别回归。
本实验可简化上式,即取n=0.4 (流体被加热)。
在两边取对数,得到直线方程为lg -N ?4 lg A mlg Re Pr .在双对数坐标中作图,求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数 m 。
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函数值代其中 Redu一 , Pr CP一, Nu实验中改变空气的流量,以改变 Re 值。
根据定性温度计算对应的 Pr 值。
同时,由牛顿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入方程中,则可得到系数 A ,即ANu0.4mPr Re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值,进而求得Nu 值。
牛顿冷却定律为Q A t m其中a ――传热膜系数,W/(m2 ? °C);Q――传热量,W;A——总传热面积,m2;&m ――管壁温度与管内流体温度的对数平均温差,C。
传热量可由下式求得Q W C p t2 t1 / 3600 V C p t2 t1 / 3600其中W ――质量流量,kg/h ;cp――冷空气的比定压热容,J ( kg?C);t1,t2――冷空气的进,出口温度,C;P -- 定性温度下流体密度,kg/m3 ;V——冷空气体积流量,m3/h。
空气的体积流量由孔板流量计测得,其流量V与孔板流量计压降△ p的关系为0.54V 26.2 p式中,△ p --- 孔板流量计压降,kPa;V——空气流量,m3/h。
四、实验流程图5 S套管式换热实验装置和流程1-风机,2-孔板流量计,3-空气流量调节阀,4-空气入口测温点,5-空气出口测温点,6-水蒸气入口壁温,7-水蒸气出口壁温,8-不凝性气体放空阀,9兴凝水回流管,10-蒸汽发生器,11-补水漏斗,12-补水阀,13-排水阀1、设备说明本实验空气走内管,蒸汽走管隙(玻璃管)。
内管为黄铜管,其内径为0.020m,有效长度为1.25m。
空气进、出口温度和管壁温度分别由铂电阻(Pt100)和热电偶测得。
测量空气进、出口的铂电阻应置于进、出管得中心。
测量管壁温度用一支铂电阻和一支热电偶分别固定在管外壁两端。
孔板流量计的压差由压差传感器测得。
本实验使用的蒸汽发生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装有玻璃液位计,加热功率为 1.5kW。
风机采用XGB型漩涡气泵,最大压力17.50kPa最大流量100m3/h。
2、采集系统说明(1)压力传感器本实验装置采用ASCOM5320型压力传感器,其测量范围为0~20kPa。
(2)显示仪表在实验中所有温度和压差等参数均可由人工智能仪表读取,并实验数据的在线采集与控制,测量点分别为:孔板压降、进出口温度和两个壁温。
3、流程说明本实验装置流程图如下所示,冷空气由风机输送,经孔板流量计计量以后,进入换热器内管(铜管),并与套管环隙中的水蒸气换热。
空气被加热后,排入大气。
空气的流量由空气流量调节阀调节。
蒸汽由蒸汽发生器上升进入套管环隙,与内管中冷空气换热后冷凝,再由回流管返回蒸汽发生器。
放气阀门用于排放不凝性气体,在铜管之前设有一定长度的稳定段,用于消除端效应。
铜管两端用塑料管与管路相连,用于消除热效应。
五、实验操作1检查蒸汽发生器中的水位,使其保持在水罐高度的1/3~2/3 。
2、按下总电源开关,关闭蒸汽发生器补水阀,启动风机,接通蒸汽发生器的发热电源,保持放气阀打开,调整好热电偶位置。
3、用计算机控制风机频率为50Hz,待仪表数值稳定后,记录数据;再每降低3Hz取一实验点,同样等仪表数值稳定后,记录数据,重复实验,12~13次。
4、将静态混合器插入管中,并将其固定,再次调整好热电偶温度计,将风机频率调回50Hz,待仪表数值稳定后,记录数据;每降低3Hz取一实验点,同样等仪表数值稳定后,记录数据,重复实验,12~13次。
5、实验结束后,先停蒸汽发生器电源,再停风机,清理现场,给蒸汽发生器灌水。
六、实验数据处理1、测定空气普通对流传热膜系数(l=1.25,d=0.020m)表一:空气普通膜系数测定实验数据定性温度t= (t1+t2 ) / 2= ( 39.9+67.1) / 2=53.5 C查得此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参数为Cp=1.0294 KJ?Kg-1?<-1p =1.2715.0035*53.5=1.08425<g?m-3□ = .71+0.005*53.5)*10 =1.98*105Pa?s入=.4513+0.0074*53.5)*10 =0.028472W?m i1?K-1换热面积A= n dl= n *0.02*1.25=0.079m对数平均温度4m=[(T1-t2)-(T2-t1)]/ln[(T1-t2)/(T2-t1)]=[(99.5-67.1)-(100.1-39.9)]/l n[(99.5-67.1)/(100.1-39.9)] =44.93629C 冷空气的体积流量V=26.2? ZP 0.54=26.2*1.9054=37.99111m?i-1传热膜系数a = p t2-t1) /3600/A/ Ztm=1.073925*37.99111*1.0294*1000*(67.1-39.9)/3600/0.079/44.93629=113.5302W?m2?K-1Nu=d a /入=0.023.5302/0.028472=79.74868Pr=0.7063-2*104*53.5=0.71497 u=V*4/ n /d3600=37.99111*4/ n /0.02/3600= 33.60855m/s Re=d p u/ 卩=0.008425*33.60855/1.98*1-0=36854.68792Nu/Pr0.4=79.74868/0.71497.4=91.202742、测定空气强化对流传热膜系数(l=1.25,d=0.020m,加入混合器)定性温度t= (t1+t2) / 2= (39.7+76.4 / 2=58.05 C查得此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参数为Cp=1.028121 KJKg-1?K-1p =1.2710.0035*58.05=1.06832Kg?m-3U = .71+0.005*58.05)*10 =2*10-5Pa?sX=.4513+0.0074*58.05)*1-0=0.028809W?m i1? K-1换热面积A= n dl= n *0.02*1.25=0.079m对数平均温度Am=[(T1-t2)-(T2-t1)]/ln[(T1-t2)/(T2-t1)]=[(99.6-76.4)-(100-39.7)]/l n[(99.6-76.4)-(100-39.7)]=38.90705C冷空气的体积流量V=26.2? ZP 0.54=26.2*1.1卑54二28.12095m i?h1传热膜系数a = p t2-t1) /3600/A/ Ztm=1.068325*28.12095*1.028121*1000*(76.4-39.7)/3600/0.079/38.90705 =128.8704W?m i2?K-1Nu=d a / 入=0.028.8704/0.028809=89.46629Pr=0.7063-2*10'4*58.05=0.713846u=V*4/ n /d3600= 28.12095*4/ n /0.0^3600= 24.87699m/sRe=d p u/ 卩=0.0068325*24.87699/2*10=26573.38442Nu/Pr 0.4= 89.46629/0.7138464=102.3805612七、实验结果做图及分析根据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分别做出普通和强化后的Nu/pr 0.4与Re双对数关系曲线如下:普通10000 100000结果分析:1 •由excel软件线性拟合的直线见上图,读取直线斜率并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得:(1)正常条件下空气普通对流传热:A=0.014, m=0.82,Nu=0.014*Re0'82*Pr0'4(2)强化条件下空气强化对流传热:A=0.029, m=0.79, Nu=0.029* Re)'79*Pr0'42•由上图可知,强化条件下传热较正常情况下好,因为加入静态混合器后,增大了空气的湍动程度,有利于传热。
但加入静态混合器是以增大能量的阻力损失为代价的,因此在强化过程传热的措施重要考虑到兼顾传热效率和能量损失,以获得最大的效益。
3.化工原理课本上介绍的公式为Nu=0.023*Re0.8*Pr0.4,实验结果与之有一定误差的可编辑文本主要原因:(1)蒸汽所在的玻璃管内有冷凝液积存于黄铜管上,从而降低了传热系数。
(2)在进行传热热量计算时,为了简化实验计算,近似以a代替总传热系数K,即令Q= aA Atm。
( 3)改变压降后,度数时间间隔太短,从而传热体系未达到稳定状态,造成读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八、思考题1、本实验中管壁温度应接近蒸汽温度还是空气温度?为什么?答:管壁温度应接近于蒸汽温度。
因为水蒸气膜状冷凝的对流给热系数很大( 5500~500) 而空气的强制对流给热系数相对很小( 10~100),所以水蒸汽与管壁的传热速率远远大于空气与管壁的传热速率,从而管壁温度更接近于蒸汽温度。
2、管内空气流动速度对传热膜系数有何影响?当空气速度增大时,空气离开热交换器时的温度将升高还是降低?为什么?答:管内空气流动速度的改变将直接影响传热膜系数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