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知识点一:国家财政
1.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的含义:国家的收入与支出。
(2)财政的作用:★★★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属于再分配范畴)
例:用财政支持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养老,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发展经济的作用)
例:财政支出用于公路、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支持某些行业、地区的建设。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a.经济增长滞缓时,政府采取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增发国债等措施来拉动经济增长。
b.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政府采取紧缩性(稳健)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减少发行国债来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
例题1:2011年以来,浙江省积极推进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全省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1.2%;全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
51.6%。
这表明( )
A.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
B.财政能够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C.财政具有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我国财政赤字逐年增加
例题2:2012年8月20日《云南日报》报道,云南省财政今年安排15亿元、明年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铁路建设。
这说明()
A.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加大财政支出
B.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C.国家通过财政支出,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D.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例题3:2013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2%,当物价持续上涨时,国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降低利率
B. 减少税收
C.扩张性财政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
例题4:2012年首期最大发行总额为500亿元的电子式储蓄国债于3月10日发售。
这一政策发挥影响的路径是( )
①增加财政收入②增加国内需求
③扩大政府投资④刺激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③-②-④-①D.②-④-③-①
例题5:管理好通胀预期必须关注物价的上涨。
一般来说,从防止物价过快上涨角度看,可采取调节利率、汇率和变动财政收支等多种手段。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①提高利率→投资下降→生产资料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②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增加→外汇流入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③征收消费税→消费者税负增加→消费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④扩大政府投资→生产规模扩大→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A.①③ B.①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例题6:2013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以下属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有( )
①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②增加国有企业上缴财政的利润
③控制信贷规模,缓解通胀压力
④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的投入
A.①③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的含义:国家通过一定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根据国家筹资渠道,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最重要的来源。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做大蛋糕)
②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分好蛋糕)例题7:2013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9.5%,税收增长27.4%。
财政部解释说,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水平上涨、企业效益较好、政策性增收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上述材料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是()
①增加税收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性措施②分配政策影响财政收入
③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④物价上涨就能带动财政收入的增加
A.①③B.②③ C.③④ D.①②
3.财政支出:
(1)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2)按照具体用途,财政支出:①经济建设支出。
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支出。
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④社会保障支出。
⑤债务支出。
4.财政收支关系:(1)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盈余(3)财政赤字
例题8:下列选项中,对赤字的正确认识是 ( )
A.出现赤字是财政收支平衡的常态
B.赤字是指中央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情况
C.适度赤字有利于经济发展 D.赤字大小以国债的多少衡量
知识点二:征税与纳税
1.税收:(1)含义
(2)本质: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3)作用
2.税收的基本特征:(1)强制性。
例:强制征税,对偷漏税行为要依法打击时体现。
(2)无偿性。
(3)固定性。
例:固定征税对象和税率。
例题9:国家税务局下发《关于加强白酒消费征收管理的通知》,宣告国家对一些生产白酒的企业的避税行为吹响“补漏”的号角,这表明税收具有()
A.随意性
B.固定性
C.强制性
D.无偿性
3.税收的种类:
(1)增值税:①含义: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②纳税人③避免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生产环节偷漏税。
例:提高增值税起征点或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营改增),说明企业交税减少,收入增加,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
例题10:2012年10月1日起安徽和江苏继上海、北京之后,将作为新梯队加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阵营,福建、广东、天津、湖北和浙江等省市还将陆续启动改革试点。
一年来“营改增”在中国步步推进,逐渐深入。
营业税改增值税有利于( )
①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②避免重复征税
③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④促进社会分工,加速产业升级
A.①②B.②④C.③④ D.①③
(2)个人所得税:
①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②纳税人
③按应税项目不同,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超额累进税率:收入越高,纳税越多;收入越低,纳税越少)。
②个税作用: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例: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意味着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中等收入家庭税负减轻,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
例题11:2011年7月底,经过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发布,个税“免征额”从2000元提高到了3500元,并于9月1日起实施。
该条例实施将会()
A.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B.增加国家财政赤字负担C.提高中低收入者可支配收入 D.降低社会物价总体水平
4.依法纳税的义务:
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国家必须以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③公民在享受权利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5.违反税法的现象:
(1)偷税(偷漏税,逃税) (2)欠税(拖欠税款)(3)骗税(骗出口退税、税收减免) (4)抗税(暴力对抗) 例题12: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的情景:购买商品时,当消费者向商家索要发票时,消费者就要多付钱;如果不需要发票,则可以享受到一定的打折优惠。
商家的行为 ( ) A.是一种偷逃国家税款的行为 B.是一种抗税行为
C.最终有利于消费者 D.是骗税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 6.公民应积极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本课主观题常见考法:
1.财政的作用(财政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