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5 蝗虫的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节肢动物门)

实验5 蝗虫的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节肢动物门)


嗉囊
卵巢
气管
马氏管
直肠
肛门
1.呼吸系统: • 剪取一段气管,置于低倍镜下,可见气管内壁有几丁质螺旋状细环。
气管
2.消化系统:分前、中、后肠三部分。 (1)前肠:口腔、食道、嗉囊、前胃。 (2)中肠:又称胃。在胃与前胃交界处有6条指状突起的胃盲囊。 (3)后肠:回肠(胃后一端较粗的肠管)、结肠(较细)、直肠(结肠后一端 粗大的肠管)。 3.排泄系统: • 马氏管,100多条细盲管,着生于中肠和后肠的交界处。

咽下神经节
腹神经索
6.生殖系统: (1)雌性: 1)卵巢:1对,许多卵巢管组成。 2)输卵管:1对,绕至消化道腹面,连中输卵管。 3)阴道:中输卵管后方的一端粗管。 4)受精囊:位于中输卵管背方。 5)副性腺:1对,在输卵管前端,紧靠卵巢管。
受精囊
输卵管
卵巢
(2)雄性: 1)精巢:1对,合在一起,有许多精巢管组成。位于消化道背面。 2)输精管:1对,从精巢两侧腹面通过。 3)储精囊:1对,通受精管。 4)阳茎:射精管末端膨大的部分。 5)副性腺:位于射精管前端的两丛细管状腺体。储精囊就包在副腺丛中。
实验五 蝗虫的外部形态观察及内部解剖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蝗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掌握昆 虫纲的一般特征。 二、实验用具与药品 – 解剖镜、蜡盘、镊子、剪刀、大头针、解 剖针。 三、实验材料 – 蝗虫浸制标本。
四、操作与观察
(一)外部形态观察:取1头放于蜡盘中。身体分头、胸、腹3部分,体表有几丁
雌性
雄性
听器
气门
肛上 尾须 阳茎 生殖 产卵 产卵 板 下板 腹瓣 背瓣
(二)内部解剖和观察:
• 用剪刀先剪去翅和附肢,再沿体侧的气门上方,由后端向前剪至头部, 另一侧也同样剪整性)。

用大头针将两侧体壁固定于蜡盘中,加水淹没虫体,观察内部构造。
质外骨骼。
触角
头部
胸部


腹部
1.头部: (1)复眼:1对,由许多小眼组成。 (2)单眼:3个,位于两复眼之间,倒三角形排列。 (3)触角:1对,丝状,由若干节组成。 (4)口器:咀嚼式。仔细识别上唇、上颚、下颚、下唇,下颚须、下唇须、舌。
上唇 触角 上颚 复眼 舌 单眼 下唇 下颚
口器
下唇须 下颚须
口腔
食道
唾液腺
嗉囊
前胃
胃盲囊

马氏管
回肠
结肠
直肠
肛门
4.循环系统: (1)心脏:长管状,位于消化道背面,悬挂于背壁上。 (2)大动脉:心脏至头部的一段血管,前端开口。
心脏
5.神经系统: (1)脑:位于头背面,分前、中、后脑3部分。 (2)咽下神经节:位于食道下方。 (3)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腹面。
储精囊
输精管
精巢
五、作业:
绘制蝗虫外形图(侧面观),注明各部 分名称。
2.胸部:分前、中、后胸 3节。 (1)前胸:有1对前足,背板发达,马鞍型。 (2)中胸:着生1对中足, 1对前翅。 (3)后胸:着生1对后足,1对后翅。 每只足由6部分组成: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爪)。
前足 前胸背板 前翅
中胸
后翅
后胸
中足 后足
基节
转节
腿节
胫节
跗节 前跗节
3.腹部: • 共11节,1-8节的背板两侧各有1个气门。第1对气门后有1对听器。无运动附肢。 • 雌性:腹末具产卵器;雄性:腹末具交配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