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

这个成语出自刘向的《说苑·正谏》。书中记载了这样 一个故事:春秋时期,吴王要攻打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 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 出兵,将他处死!”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 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 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 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 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 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 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 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 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 军事行动。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吾孰与徐公美?” “徐公何能及君也。”
“吾与徐公孰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对象不同
身份不同
语气不同
思考:对于某一个事件或者史实,我们可以从各种角度
进行思考,引发不同的看法。请你从文中选一个角度进行 思考,发表看法。
角度 1、齐王纳谏除蔽 2、邹忌自知不如 3、妻妾皆美邹忌 4、邹忌规劝齐王
我在浏览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 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 结果“百官荒废,国且危亡,在于旦 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 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 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 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 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听了谋 臣的建议,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 齐国大治,成就伟业。
情境导入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
史 上
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 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 腹挖心,屈原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
的 都是千古奇冤!

臣 比干:挖心
商纣王
屈原:投江
楚怀王
伍子胥:断头
夫差
商纣王淫乱,商纣的叔父比干说:“做大臣 的,如果不能冒死劝谏国君,那还算什么忠 臣!”于是,比干态度强硬的劝谏商纣。商 纣大怒说:“你这样做是想当圣人吧?我听 说圣人的心脏有七个孔穴,我看看你有没有 。”说罢下令剖开比干的胸膛,取出他的心 脏来观看。比干毫无惧色,慷慨就戮……这
“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讽喻性 的小故事都出自于此。

我在浏览
邹忌,战国时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 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能言善辩 著称。善鼓琴,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 王弹琴,他就借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 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kūn )不服,就用隐 语向邹忌提了几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 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 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 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 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 卓有远见、关心国家的政治家。
就是著名的比干挖心的故事。
讨论:比干忠言进谏,为何被挖心?
·唐太宗李世民对敢于直谏的魏征的一句评价:“以铜
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 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 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 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 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我的评论
足智多谋,娴于辞令,
邹忌 勇于进谏,深谙君王心
理,实事求是,头脑冷
静,善于思考,勤于王 事
齐王
胸怀宽广,善于纳谏,有 富国强民的愿望,是一个
勇于改过的开明君主
从邹忌分析“王之弊”,看出邹忌的讽
刺艺术的特点?
从自己入手,从日常的生活小事谈起,以小 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 喻之中,委婉动听,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说服 力,令齐王乐于接受,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另 外在语言上,排比句的使用营造了一种步步紧 逼的语势,环环相扣,给人以无以辩驳之感, 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论点。
议论(我的过失), 使……听到
者可得,到受下下等赏奖赏。。””
刚刚
好像 间或,偶尔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好像集市一样,
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 满一年
几个月以后, 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满一年以后,
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不时,有
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 什么可进谏的了。时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 臣--——邹忌。
《战国策》
解题
讽谏,用暗示、比 喻之类的方法,委 接受 婉地规劝。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 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 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 载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今义: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 明日:
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 古义:指责,劝谏 (中性词)今义:诽谤,讥讽(贬义词)
5、窥镜而自视 窥: 古义:照
今义: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 寝: 古义:躺而不睡 今义:睡觉地方
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 朝: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7、乃下令 (颁布,下达) 受下赏 (下等)
8、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及,比的上) 门庭若市 (像,如)
9、邹忌修八尺有余 通 “又”,连接整数和零 欲有求于我也 与数“无”相对
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
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土地)方圆
近臣,亲信 没有谁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
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
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侍从,没有不偏爱您的,
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
受蒙蔽
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
全国的老百姓,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的。厉害,严重

12、、城臣北之徐客公欲,有齐求国于之王美,丽皆者以也美。于徐公判。断状句语后置句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
4、能谤讥于市朝。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判断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占别人的便宜,不想到另外有 人在算计他。
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偏美,爱
者,欲有求于我也。”
是想有求于我
用在主谓之间,无实义
朝廷
拜见
的确,实在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
(邹忌)于是上朝见齐威王,说:

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美。
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
认为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2. 时时间进 (间或,断断续续地) 又何间焉 (参与)
3. 吾妻之美我者 (以…….为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漂亮好看)
4.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偏爱) 不宜偏私 (私情,私心)
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谁 哪一个)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 仔细)
6、受上赏 (上等) 上书谏寡人者 (送上,进献)
……
启示 广开言路才能富国安民 人贵要有自知之明 对讨好恭维话要警惕 谈话要讲究方法技巧
……
委婉含蓄
点到为止
二读课文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 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
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 邹忌解蔽的三思; 入朝见威王的三比; 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 纳谏后齐国的三变。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 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3、私我也 私: 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4、王之蔽甚矣 蔽: 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
受蒙蔽而不明。
5、闻寡人之耳者 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 美: 形容词意动用法,
以……为美,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 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特殊句式
徐就又问他的妾说: “怎我么与徐公比比,谁更美?

第公二美天?”妾妾说曰::“徐“公徐(怎公么之何能比能得及上君您也呀 !!
”旦 ”

日第,二天客,谁从有客外人来从,外边与来坐,邹谈忌,与他问相之坐客而谁谈比曰,不:上
问他:“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你
“ 若吾 君与徐公美孰啊美。?””客曰:“徐公不
望谨记:
别人恭维你时,偷偷高兴一 下就可以了,但不可当真, 因为那十有八九是哄你的; 别人批评你时,稍稍不开心 一下就可以了,但不可生气, 因为那十有八九是真的。
重点词句解释:
昳丽: 光艳美丽 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窥镜: 照镜子 旦日: 第二天 不若: 不如 孰视之: 仔细地看 暮寝而思之: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 美我: 认为我美 私: 动词,偏爱
妾畏臣 客求臣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求王
以小见大
王之蔽甚矣
(国家大事)
分析第三段 1、提问: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 措施?可见齐王是怎样的国君?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受下赏”。
有错就改的国君。 2、齐威王说的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
批评者勇气的大小。 3、齐威王为此颁赏意味着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