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5)文章来自:《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⑴朝服衣冠()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15.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2分)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16.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答:【答案】12.⑴穿戴⑵偏爱13.B14.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15.切身经历齐王纳谏16.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
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2008年湖北省襄樊市中考语文试题)文章来自:《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⑴朝服衣冠()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15.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2分)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16.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答:【答案】12.⑴穿戴⑵偏爱13.B14.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15.切身经历齐王纳谏16.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
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2008年湖北省襄樊市中考语文试题),文章来自:《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⑴朝服衣冠()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15.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2分)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16.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答:【答案】12.⑴穿戴⑵偏爱13.B14.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15.切身经历齐王纳谏16.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
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2008年湖北省襄樊市中考语文试题)文章来自:(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4分) A.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C.能谤讥于市朝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闻寡人之耳者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小石潭记》)E.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7.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2分)A.今齐地方千里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C.可以一战(《曹刿论战》)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9.“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看,齐威王除“弊”取得了什么效果?(2分)10.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
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答案】6.A、C7.D8、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9、“蔽”,指受蒙蔽。
从文中看,齐威王除“蔽”的效果:在内,“虽欲言,无可进者”。
对外,燕、赵、韩、魏“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
10、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的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王之蔽甚矣”要求齐王广开言路,听取民声,关注民意,《曹刿论战》:“忠之属也”,要求鲁庄公取信于民,《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希望统治者关注百姓的疾苦。
(200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文章来自:(三)【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齐策》)【乙】燕昭王卑身厚币①以招贤者,往见郭隗先生……昭王曰:“寡人将谁朝②?”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③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④,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乐毅⑤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战国策?燕策》)【注】①厚币:拿着丰厚的钱财。
②谁朝:拜见谁(宾语前置)。
③涓人:宫中洒扫的人。
④见事:被侍奉,被重视,受重用。
⑤乐毅和后面的邹衍、居辛分别是魏、齐、赵三地的名士。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⑴王之蔽甚矣()⑵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⑶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⑷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涓人言于君曰余将告于莅事者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其真无马邪D.隗且见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有关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