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前景研究
摘要:随着世界各国教育国际化战略的推进,跨境教育发展迅速,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正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一种新形式,成为加快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急需的各类人才的新途径。
本文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现状及问题的分析,结合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特色,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012-01
1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前景研究的背景
为了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1979年11月,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率领中国大学校长一行,赴美国考察,这一举动掀开了中外高等教育与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我国加入wto后,中外合作办学如雨后春笋,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沿海地区合作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中西部地区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已经开始起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
目前所称的中外合作办学一般是指国家鼓励的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400
多个。
(1)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和国际关系日趋紧密的时代背景下,各国一方面通过教育改革提高国际竞争力以突显本国优势;另一方面又通过教育政策和制度的调整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以求共同发展,从而使教育国际化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共同特征。
(2)各国民办教育兴起的大趋势。
近10多年来,民办教育又焕发生机,迅速发展,形成了教育“私营化”的大趋势、大潮流。
几十年之前,在多数国家,民办高等教育还不存在或者是处于边缘地位。
而今天,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转型国家,民办高等教育规模在全部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有了很大的提高。
(3)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使中国教育面向世界。
中外合作办学成为积极应对教育国际化趋势的重要途径。
伴随着世界各国教育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推进,跨境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以高等教育领域尤为突出,迄今为止,跨境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分支。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还处在一个不断尝试和摸索的阶段,并且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
2 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2.1 现有合作办学模式
(1)校校合作与校企合作;(2)单方投资与双方投资;(3)局
部合作与整体合作;(4)外方教师为主与中方教师为主;(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6)全日制与非全日制;(7)单文凭与双文凭。
2.2 现有合作模式带来的问题
尽管这些年来,我国一些高校也努力与国外的名校合作,从总体上来说,中外合作办学层次不高,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就办学模式而言,传统的学历教学致使学校的责任较大,而且由于中外合作双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和相互了解程度的不同,这就使得我们所设计的教学规则在落实的过程中出现偏差。
非全日制合作模式的办学成本较高。
教师需聘请专家级学者,支付多次国际往返旅费等等。
单文凭合作模式,虽入学门槛较低,但生源质量也参差不齐,这就导致了教学水准将无法切实得到保证。
选择双校园的学生,还要有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做保证。
双文凭项目生源不足,目前办得很成功的仍然不多。
3 以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为例
(1)合作办学项目的类型多样化:与加拿大汉伯学院合作的中加国际商务管理项目采用“2+1+x”模式;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合作的工商管理专业(中加学分互认)采用“2+2”和“4+0”培养模式及全英文教学。
(2)从管理和教学来看,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是实质性地引进了国外大学的管理体系和教学体系。
(3)从师资构成来看,体现了国际化与高水平。
拥有一支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国外留学背景的全英文教学团队和经验丰富的专职
对外汉语师资队伍,同时,还常年聘请10~15名高水准的外籍教师。
(4)从专业和课程来看,是按培养国际通用型人才而设置。
如:与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协会合作的会计学专业(cga方向)以及与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合作的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采用“双证书”人才培养方案,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执业资格的高端会计专业人才,被列为宁波市第一批服务型教育重点专业。
(5)双向招收学生。
学院现有国内学生800余名,来华留学生200余名。
4 进一步完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及办学模式吸引生源,扩大办学规模。
(1)要采用合理有效的办学模式。
办学模式是办学理念的一个体现,从办学模式上就可以看出该合作项目的一个办学状况。
例如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与加拿大汉伯学院合作的中加国际商务管
理项目采用“2+1+x”模式,是浙江省第一个中外合作项目,并被教育部誉为“国内同类合作项目的成功典范”;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合作的工商管理专业(中加学分互认)采用“2+2”和“4+0”培养模式及全英文教学,是宁波大学特色招生专业。
这些都很好的展示了采用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办学模式能很大程度上给合作学校
带来生机和活力。
(2)要形成相对高效的管理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涉及到学
校外事、教务、财务、教学等多个部门联合管理,中间难免会出现沟通不到位,管理效率不高的现象。
因此,我们有必要明确各部门职责,逐渐把国际学院做大做实,形成规模,配备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做好中方多部门内部以及与法方管理层的沟通与协调。
(3)合作办学的师资队伍还需不断提升水平。
合作办学对教师的外语水平、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保证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发展,实践水平跟上工程的实际需要,对教师来说都至关重要。
学校应形成长效机制,定期送教师去国外进修,拓展他们的外语及实践能力,保持前沿的知识技能储备,以适应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丽.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模式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