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洋务运动评价

洋务运动评价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现代化改革,洋务运动是大清王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运动最初的理念,而这一切都源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

洋务运动的领头人,奕、曾国藩、李鸿章,作为那个时代的先锋,将洋务运动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现代化来临了。

洋务运动的宗旨是“富国强兵”,在这一点上,洋务派确实建树不菲,现代化的钢铁厂,纺织厂,矿场,码头,造船厂,学校等纷纷出现在全国各地,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生产和文化的发展。

同时,在数量和装备上,清王朝的海陆军队的实力也是当时世界上名列前茅的。

洋务派顶着巨大的压力,完成了许多超前于中国那个时代的事,力图维护国家。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洋务运动最终又轰轰烈烈的失败了。

以封建的思想和制度去发展西方自由、民主体系下的科学和思想,这一点显然是可笑的。

当时的国情是,大多数中国人对洋务知之甚少,思想还处于被愚昧迷信和封建礼教束缚的阶段,而且洋务运动并没有真正让国家富起来,让一个穷酸、愚昧、受束缚的国家去发展这些东西未免是“强人所难”了。

洋务运动归根结底还是摆脱不了封
建体系的约束——也许是时势压迫下的无奈,其最终目标被牢牢关在加强军力,维护统治的牢笼中。

大清国希望巩固统治,却没有注意到教育在近现代化中的地位,即便是同文馆、留美幼童,也不过是寥寥云烟、挥洒过眼罢了。

与此同时,日本的明治维新正轰轰烈烈地展开,日本——不得不说,有一个善于借鉴、善于学习、时刻保持危机感的民族,这一点从古至今都不曾改变。

相比大清国在近现代教育中的“小试牛刀”,日本在其中可谓是“大刀阔斧”,而且在武器的更新与工业的发展上也没有停歇--这使甲午战争的结局已定。

洋务运动,说实话,是举步维艰的,进取的洋务派也并非是不想教育兴邦、富国利民的,只是当时的现状令他们无从下手。

从这一点上来看,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洋务运动的作用是积极的。

它为中国日后多种工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中国近现代改革的一次重要探索,而洋务运动开明者的精神也为后人所敬重,所借鉴。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洋务运动也在不断地给后人以启迪,以激励。

符祖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