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体检报告解读73页 2

健康体检报告解读73页 2


乳腺增生
它是妇女乳腺疾病中的常见病,是一组既 非炎症又非肿瘤的病变;是以乳腺小叶和 中段、末段导管的松张、增生和囊性改变 为主的一个过程。
乳腺纤维增生症症状及特点: 是以周期性乳房胀痛、乳房肿块为主要特点,发 生部位以外上象限最为多见。 早期阶段: 月经来潮前出现胀痛,多以双侧发病,常以一侧 为重。 临床检查病人的乳房时,无明显的肿块。 重度增生阶段: 疼痛已不是主要症状,疼痛也不随经期而改变。 乳房内可摸到许多大小不等的结节,质地坚硬, 而且部分结节有触痛,也可出现乳头溢液(一般 为草黄色或棕褐色)。
高血压危险性的识别
血压水平越高 危险因素越多 靶器官损害越重 临床情况并存
危险性越大
高血压治疗
尚无根治方法 但临床试验证明血压下降 SBP↓10~20mmHg DBP↓5~6mmHg 3~5年内可使心血管事件减少: 脑卒中↓ 38% 心血管病死亡率↓ 20% 冠心病事件↓ 16% 心力衰竭↓ 50%
脂肪肝
脂肪肝是由多种因素或疾病造成肝脏的一 种病理现象,多为营养过剩,特别是高脂 肪,高糖食物摄入过多和缺乏运动应加强 体育锻炼并调整饮食结构,限制动物脂肪 及主食的摄入,限酒,多吃蔬菜、水果和 菌菇类食物,防治高脂血症,减轻体重 , 可以有效控制和减轻脂肪肝。
肾囊肿
肾囊肿 其发病率逐渐增高,病因尚不清楚, 可能为肾实质缺血所致,多无明显症状, 一般无需治疗,约有2-4﹪与恶性囊肿并存。 定期复查B超、尿常规,必要时做腹部CT或 核磁共振检查。
1.饮食:限制摄入量,使摄入的总热量低 于消耗量。
少食或不食方便食品 避免过度节食 远离高脂肪 增加粗纤维食物 保持一日三餐 避免两餐间隔时间太长 进食速度不要太快
运动:长期坚持与饮食配合
选择对健康有利的有氧运动(在运动中人体吸入的氧 气大体与运动时需要的氧气相等)
如:有节奏的舞蹈 健身操 游泳 打乒乓球 打羽毛球 登山、爬楼梯 骑车 快步走 慢跑
运动强度是否合适如何判断?
稍出汗
轻度呼吸困难,但不影响对话
心率不超过一定的范围。脉搏+年龄=170。 (优良代谢,适度运动的标准)
每天至少步行30分钟,一周5次 走楼梯,不乘电梯 尝试步行上班 如果您开车上班,请您把车停在停车场的远端 在休闲时间里,进行您喜欢的一项运动
肥胖的治疗是综合性的, 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目的。
血尿酸增高者应注意
1.忌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沙丁鱼、鱼籽、 牡蛎、牛羊肉、浓肉汤、啤酒等)。 2.严禁饮酒(包括含有大量嘌呤的啤酒)。 3.饮食清淡,低糖,低盐,低热量,忌煎炸辛辣 食物。 4.适量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太极拳等,忌剧 烈运动。 5.控制体重在标准体重水平。 6.多饮水,每日在2500-3000毫升,以利尿酸排出。
3、使脊柱、四肢关节负荷加重,引起腰 背痛、关节变形。
超重者高血压患病率比非超重者高3倍,明显肥胖者比体 重正常者高10倍。
超重与肥胖者血脂异常的检出率比正常体重者高出2.5-3 倍。 超重与肥胖者冠心病的检出率比正常体重者高出2.2倍。
超重与肥胖者脑卒中的检出率比正常体重者高出2.5-3倍。
胆囊结石
各 部 位 结 石
成 因 和 类 型
胆结石手术
•胆囊切除(腹腔镜) •总胆管切开,T管引流 •胆肠吻合
肝囊肿
肝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一般无症状, 常在体检时发现,其发 生原因一般认为是 由于肝内胆管胚胎发育障碍而形成阻塞所 致。肝囊肿不会影响肝功能,更不会发展 成肝癌,预后良好,一 般无需治疗。
转氨酶升高
肝细胞损害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丙转氨酶ALT) 正常值<40。 转氨酶升高提示肝细胞有损害,但并不一 定就是病毒性肝炎,当酒精性肝病,药物 性肝炎,脂肪肝,心肌受损等情况也可引 起转氨酶增高。
血尿酸升高
• 高尿酸血症会引起痛风病,痛风是嘌呤代 谢紊乱所造成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应引起 注意 • 常以男性>420umol/L,女性360umol/L定 为高尿酸血症。 • 当血尿酸升高到一定浓度,可引起急性关 节炎症症状 ,局部红肿痛,以踝部,足部 好发,称之为“痛风”。 •
• 包含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阻塞;眼底视 网膜动脉硬化;高血压性、糖尿病性、肾 性视网膜病变。 建议定期复查,必要时专 科诊治。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的病因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 与胆囊炎症、结石、胆囊息肉胆汁成分的 改变、胆固醇的沉积等因素有关,无明显 症状。应 定期(3-6个月)B超复查。当年 龄大于50岁,或息肉直径大于1cm,息肉单 发或逐渐长大,或合并胆囊结石时,应及 时专科治疗。
疼 痛
症状
出 血
嵌顿
休克
脱 垂
坏死 感染
痔疮的症状是患处作痛、便血、严重时,痔块会 凸出肛门外(脱垂),排便后才缩回。
便血
贫血
痔核嵌顿
出血性休克 坏死
危害
痔脱出
感染
痔疮轻者给人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重者 影响健康。如便血日久,可致不同程度的 贫血,甚至出血性休克,危及生命;痔疮 坏死、感染严重时,可经过血液系统引起 全身感染,后果严重。因此,患了痔疮, 要积极应对。
纤维腺病期: 整个乳房内可摸到单个肿块,边缘光滑,活动度 大。少数为多发肿块,称乳腺腺瘤或乳腺纤维瘤。 乳头状瘤多以乳头溢液为主要征象。 乳腺囊性增生: 常见于30岁以后妇女,乳内可摸到各种形态的结 节,结节数量多,分布还要广,有的结节与肿块 发生融合。此期,乳腺上皮细胞发展到不典型性 增生的程度,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很大。
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必究v
健康体检报告
解读
需要体检的客户,参加体检后,体检报 告上显示的一些问题我们的业务伙伴可以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向客户解读。
慢性咽炎
咽炎多以慢性为主。除因急性咽炎拖延 日久转为慢性咽炎外,患有各种鼻病、 长期张口呼吸及鼻涕后流、受慢性扁桃 体炎的影响,以及长期烟酒过度、或受 粉尘、有害气体刺激等都可引起慢性咽 炎。此外,一些慢性疾病如贫血、便秘、 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和心血管疾病等引起 的淤血性改变,也可继发本病,患者需 到医院就诊,进一步查找原因。 / /
乳腺结节
乳腺占位 均需专科检查
慢性宫颈炎
• 50﹪以上的妇女患有程度不等的宫颈炎。 通常和分娩、流产、产褥期感染或机械刺 激(如性生活)损伤子宫颈,病原体侵入 引起感染而导致的。 • 建议您注意外阴卫生,并做必要的专科检 查(如TCT等),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 导下进行治疗。
子宫肌瘤
•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 瘤,多发生于 35~50岁。 • (1)若肌瘤小且无症状,通常无需治疗。 (2)近绝经年龄者,雌激素水平低落,肌 瘤可自然萎缩或消失,每3-6个月复查一次。 (3)若明显增大或症状明显,则考虑药物 或手术治疗。
防治: 调节血脂三大法宝:
调节饮食结构 改善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
膳食建议
“五多五少”
多吃素菜 多吃鱼 多吃河鱼 多吃小体积动物 多用清蒸 少吃荤菜 少吃肉 少吃海鱼(鲜) 少吃大动物 少吃油炸品
特别提示:
没有症状不等于血脂不高
高血脂是埋在身体里的一颗“定时炸弹”,随 时可能爆炸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超重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3倍以上。80%-90%的2型糖尿 病患者在起病时存在肥胖现象。
胆囊癌、胆道癌、结肠癌、直肠癌、前列腺癌也较非 肥胖者高。
肥胖者妇女子宫内膜癌比正常妇女高2-3倍,绝经后 乳腺癌发生随体重增加而升高。 腰围超标者能使心脏病的首发年龄提前4-8岁。
肥胖的防治
肾错构瘤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错构瘤)可伴结节性硬化, 此系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是遗传的家族性疾病, 80%病人脸部有蝴蝶状皮脂腺瘤,其他器官如脑、 眼、骨、心、肺亦有病变。大脑发育迟缓、智力 差、有癫痫发作,多为双肾多发病源。我国血管 平滑肌脂肪瘤绝大多数并不伴有结节性硬化,80% 为女性,出现病状在20-50岁,40岁以后占多数。 症状体症: 1.肿瘤在肾内多无症状; 2.如肿瘤破裂可发生 急性腹痛,腰部肿块增大及内出血症状。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

收缩压mmHg
<120 120--139 ≥140
舒张压mmHg
<80 80--89 ≥90
1级高血压(轻度)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159
160-179 ≥180 ≥140
90-99
100-109 ≥110 <90
• 临床上诊断的小叶纤维增生95%是单纯 的小叶增生,轻度的、单纯的小叶纤 维增生是不会发生乳腺癌变的。 • 高度和非典型性增生是有可能发生癌 变的。也是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 一。
乳腺增生
乳腺小叶增生是乳腺增生性疾病中最常见的 一种非肿瘤、非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 的妇女。发病原因与激素平衡失调等因素 有关。除定期复查外,必要时应择期行红 外线乳透、乳腺彩超及乳腺软组织放射线 摄影(钼靶)检查确诊,同时可采取传统 的中医药治疗。
血脂异常有那些危害?
脂肪肝 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
冠心病 心绞痛 心肌梗死 心源性猝死
脑梗塞 脑出血 老年性痴呆 帕金森氏症 猝死 等
血脂异常是“无形的杀手”源自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总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甘油三脂↑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致动脉粥样硬化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又 称好胆固醇)
什么是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过去称为高血脂);是指血液
中胆固醇、甘油三脂或低密度脂蛋白中
有一项或一项以上高于正常,或高密度
脂蛋白低于正常。
那些人容易血脂异常?
有高血脂家族史者 体型肥胖者 长期高糖饮食者 绝经后妇女 长期吸烟、酗酒者 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常处于紧张 状态者 习惯于静坐的人 患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者 中老年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