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痕迹检验_图文
1、因外力作用而引起的客体内各质点 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改变量简称内力。 2、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
二、造痕体(工具)
(二)工具的特征 1 、外部特征:式样、规格、牌号、凸凹特征; 2 、特征的来源:
①生产加工(机械加工、手工加工) ②使用过程(崩损、磨损、缺角等) ③自然腐蚀(铁锈等) 3 、特征的稳定性:特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其重 要特征相对稳定不变的性质。
按切削角度的不同可分
为:
ɑ
ɑ
(1)直刺切;
(2)斜刺切;
第五节 刺切痕迹
二、刺切痕迹的分类 根据造痕工具的不同可分为: 1、切痕:砍切工具发挥劈作用; 2、刺痕:刺切工具发挥劈作用。
第五节 刺切痕迹
三、切痕 包括砍、切、剁等动作所形成的 刀背
痕迹。 工具:刃口较长。
刃侧
1、常见工具结构
契角 刀刃
第二节 打击痕迹
一、碰撞作用 工具与客体在一定
距离内瞬间接触而 产 生的破坏作用。
由于接触时间很短 ,冲击载荷作用明显 。
第二节 打击痕迹
二、现场常见打击类型
第二节 打击痕迹
二、现场常见打击类型
1、正打:凹痕面积最大,深度最浅; 2、斜打:反映工具的局部特征,有时形成
擦划线痕; 3、掠打:接近于平行方向打击,形成擦划
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
三、承痕体(被破坏客体) (一)类型:
1 、金属客体: 2 、木质客体: 3 、人的肌体和骨质客体: 4 、其他(玻璃、橡胶、塑料、皮革、 纺织物、土质等)
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
三、承痕体(被破坏客体) (二)客体机械性能与痕迹反映:
弹性与塑性、强度、刚度、硬度 韧性、脆性等
一、作用力 (二)类型:肌力、 外力、内力(应力)
身体资源
神经系统
肌肉活动
化学能
运动
机械能或力
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
一、作用力 (二)类型:肌力、 外力、内力(应力)
1 、分类:撬压、打击、擦划、钳剪、 刺切、割削等. 2、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大小、方向 、作用点。
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
一、作用力 (二)类型:肌力、 外力、内力(应力)
第四节 钳剪痕迹
4、咬合状态与断头形状:
(3)咬合间隙及断头刃顶宽度 咬合间隙:指钳具上、下刃自然
闭合时存在的缝隙。
第四节 钳剪痕迹
4、咬合状态与断头形状: (3)咬合间隙及断头刃顶宽度 咬合间隙大则断头 立顶宽度大; 反之,则小。
第四节 钳剪痕迹
4、咬合状态与断头形状: (4)刃顶宽度与立顶高度
第一节 撬压痕迹
三、常见撬压工具及其痕迹 (二)钢丝钳 1、规格与式样 2、各部分名称 3、夹持面加工特征 4、夹持面形成的痕迹特征
第一节 撬压痕迹
三、常见撬压工具及其痕迹 (二)钢丝钳撬压痕迹特征 1、种类特征:钳顶的宽窄与形状、侧边
的宽窄与形状、齿纹的宽窄数量; 2、个别特征:钳顶边缘凹凸点的位置、
征的类型、质量; 3、客体的机械性能和反映能力。
第一章 工具痕迹概述
三、工具痕迹检验 运用痕迹检验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观
察案件中的工具痕迹,研究确定工具痕 迹与案件的事实以及与相关物的关系的 一种技术手段和司法鉴定工作。
第一章 工具痕迹概述
三、工具痕迹检验 (一)依据:
1、符合证据的基本特征 (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2、具备同一认定的基础 (特定性、稳定性、反映性)
形状,前后平台边缘与顶部的凹凸点 的形状位置,使用中形成的磨损、缺 口、崩裂等。
第一节 撬压痕迹
三、常见撬压工具及其痕迹 (三)剪刀:
第一节 撬压痕迹
四、不同客体上撬压痕迹的反映 (一)金属客体 (二)木质客体
第二节 打击痕迹
一、碰撞作用
工具与客体在碰撞 作用下,在客体的接触 部位 产生塑性变形或 破坏而形成的痕迹,称 为打击痕迹。
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
四、工具与客体的接触关系及两类痕迹 (一)工具与客体的接触关系
1 、接触部位(点、线、面) 2 、接触过程(起始、中间、终止) 3 、接触状态(切划、印压)
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
四、工具与客体的接触关系及两类痕迹 (二)两类痕迹
1 、线条状痕迹:工具与客体在相对切划状 态下形成的痕迹。
第三节 擦划痕迹
2、影响擦痕变化的因素
(1)作用力 (2)工具与客体
的接触状态 和接触角度
第四节 钳剪痕迹
一、痕迹形成机理: 剪切作用: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线很近的两个外力,同时施 加在客体的两侧所产生的作用。 1、切划(切割) 2、挤压(推挤)
第四节 钳剪痕迹
二、常见的钳剪工具及痕迹特征 (一)钢丝钳
第六节 割削痕迹
割削痕迹是指工具发挥切削功能,对客体 进行层次切削或割离破坏时形成的痕迹 。
常见工具:锯、锉、钻。 破坏客体:多为障碍物或目的物,个别情
况出现在人体上。
第六节 割削痕迹
一、切削作用 工具利用刃部对客体进行剥离、分割的作
用。 1、工具刃部:锉的刃部为面分布,而锯的
刃部 为线分布。 2、切削作用的动力:手动、电动。
孔洞状痕迹。 1、刺皿的分类: (1)有刃刺皿——
单刃刀、双刃刀、 三刃刀; (2)无刃刺皿—— 锥体等。
第五节 刺切痕迹
2、刺痕特征 一次刺扎形成一个
孔洞。 (1)通孔刺痕; (2)盲孔刺痕。
第五节 刺切痕迹
五、不同客体上刺切痕迹的反映 1、一般客体 薄金属板、纸板、木板等,反映性好 ,能反映刃口特征; 2、软组织 强度低、弹性大、塑性差,反映性较差 ; 3、纺织物:以纱线断线状态反映工具 特征。
刃顶宽,则立顶高 ;
刃顶窄,则立顶低 。
第四节 钳剪痕迹
5、影响断头形状的因素还有: (1)持钳姿势与剪切方法;
直剪、斜剪、顿剪、推拉剪、扭剪、 转剪等。 (2)承受客体的材料性能。
第四节 钳剪痕迹
6、刃顶、刃口特征及痕迹反映:
(1)刃顶特征及痕迹反映 (2)刃口形态特征及痕迹反映
印压(痕止缘 ) 切划(线痕)
第一章 工具痕迹概述
一、工具痕迹 (二)特点:
1、多发性 2、多变性 3、立体性 4、微量物质多
第一章 工具痕迹概述
二、工具痕迹学 (一)概念:研究案件现场上工具痕迹的
形成及其变化,工具痕迹的类型、特点 ,分析利用工具痕迹的方法以及检验鉴 定的一门刑事技术学科。
第一章 工具痕迹概述
二、工具痕迹学 (二)研究对象: 1、工具痕迹的形成情况; 2、工具的功能、结构、性能、成分及其特
工具痕迹检验_图文.ppt
工具痕迹学
一、工具痕迹概述 二、工具痕迹的形成 三、工具痕迹的类型和特征
撬压、打击、擦划、钳剪、刺切、割削 四、工具痕迹的寻找、确定和分析 五、工具痕迹的采取、记录 六、工具工具痕迹 二、工具痕迹学 三、工具痕迹检验
定义、特点 概念、研究对象 依据、作用
咬合角 咬合状态 咬合位置
咬合间隙
第四节 钳剪痕迹
4、咬合状态与断头形状:
(1)咬合角及断头峰角 咬合角:指钳刃闭合时,上、
下刃侧构成的角度。分为外咬合角和内 咬合角。
断头峰角:断头斜坡的内合角。
第四节 钳剪痕迹
4、咬合状态与断头形状:
(2)咬合位置及断头侧面形态 咬合位置:指钳刃闭合时,上、
下刃顶、刃口相互接触的位置。
第一章 工具痕迹概述
三、工具痕迹检验 (二)作用:
1、分析作案手段 2、分析作案人的职业、特点 3、根据现场工具痕迹串并案件 4、根据现场工具痕迹揭露伪造现场 5、推断作案工具的种类 6、认定作案工具
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
一、作用力 (一)力的产生者
力的转换者 力的表现者
人 工具 工具痕迹
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
; (2)断头峰角的角度大小; (3)断头斜坡上反映出来的加工花纹种类、
方向等。
第四节 钳剪痕迹
8、钢丝钳剪切痕迹特征:
个别特征: (1)刃口在断头斜坡上以切划形式形成
的竖向凸凹线条痕迹; (2)刃口以印压形式在断头剪止缘部位
形成的凸凹坑丘特征; (3)刃顶以印压形式在断头立顶部位形
成的凸凹坑丘特征等。
第二节 打击痕迹
三、常见打击工具及痕迹 2、斧子:
第三节 擦划痕迹
一、擦划痕迹的形成
工具在压划作用下, 在与客体接触部位形成 的凸凹线条状痕迹,称 为擦划痕迹。
第三节 擦划痕迹
二、擦划痕迹的特征 1、擦痕的变化 (1)线痕数量多少
的变化; (2)线痕间距宽窄
的变化; (3)单一线痕的变
化;
线痕,痕起缘明显。
第二节 打击痕迹
三、常见打击工具及痕迹 1、铁锤:木工锤(羊角锤)、钳工锤、锻
工锤、石工锤,橡胶锤、木制锤等。
第二节 打击痕迹
三、常见打击工具及痕迹 1、铁锤: 不同的锤击面有:
第二节 打击痕迹
三、常见打击工具及痕迹
1、铁锤: (1)种类特征:压痕的
轮廓、尺寸、直径。
(2)个别特征:工具锤 击面的边缘形态,如使 用中形成的磨损、卷边 、缺角等。
1、各部分名称 :
第四节 钳剪痕迹
二、常见的钳剪工具及痕迹特征 (一)钢丝钳
2、刃口结构:
第四节 钳剪痕迹
二、常见的钳剪工具及痕迹特征 (一)钢丝钳 3、剪切痕迹的总体形态与结构:
一次剪切形成二个断头、四个坡面 。
第四节 钳剪痕迹
第四节 钳剪痕迹
二、常见的钳剪工具及痕迹特征 (一)钢丝钳 4、咬合状态与断头形状:
第五节 刺切痕迹
刺切痕迹是指工具发挥劈作用在客 体接触部位形成的痕迹。
常见工具:菜刀、斧子、单刃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