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具痕迹检验_《刑事科学技术》课件

工具痕迹检验_《刑事科学技术》课件


三、擦划痕迹 当硬度较大的工具压入承受体表面, 并沿承受体表面滑移时,留下的线条状 痕迹为擦划痕迹。 在实际现场勘查中,擦划痕迹通常 伴随其他痕迹同时出现,是一种非常重 要的痕迹形态。 由于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工具的接 触角度发生变化可以引起擦划痕迹变化, 因而会给分析和鉴定带来很大的困难。
四、钳剪痕迹 钳剪痕迹是工具从承受体的两侧同时 作用,达到分离客体的目的。 在塑性比较好的客体上,被分离客体 的断端能够反映出工具的咬合角、咬合间 隙以及钳剪刃上的凹凸点在分离面上划切 形成的擦划线条。 钳刃和剪刃由于结构不同,锋利程度 不同,所形成的断头一般容易区别。
第三节 工具痕迹现场勘查
一、工具痕迹的提取 (一)照相提取 (二)提取原物 (三)制作工具痕迹模型 1.软塑料制模 2.硬塑料制模 3.硅橡胶制模 (四)用AC纸提取擦划线条痕迹
二、工具痕迹分析 (一)分析案情 根据工具痕迹结合其他痕迹分析整个 作案过程及案件性质。 (二)分析工具种类 根据工具痕迹中反映出工具的功能、 结构、尺寸大小、局部的具体形态、遗 留物等多种信息,结合技术人员所掌握 的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四)来复线痕迹的倾角 (五)来复线痕迹中的小线纹
二、设计弹壳上的痕迹 (一)击针痕迹 (二)后膛痕迹 (三)弹膛痕迹 (四)拉壳勾和抛壳挺痕迹
第三节 枪弹痕迹现场分析 一、分析现场洞孔是否为弹孔 二、分析发射枪支种类 三、分析子弹的出入口 四、分析子弹的射击方向和角度 五、分析射击距离 六、分析案件性质
第二节 常见工具痕迹形态及特征
一、撬压痕迹 (一)撬压痕迹形成 撬压是利用杠杠省力原理,使用工具分 离或破坏承受体,达到作案目的。 (二)撬压痕迹特点 伴随每次撬压,在承受体上留下工具对应 重点和支点部位的痕迹。
二、打击痕迹 打击痕迹是工具以一定质量和速度碰 撞承受体,在承受体上形成凹陷状痕迹 形态。 客体受打击后一般可以形成局部凹 陷、局部塌陷和破裂粉碎。 在条件较好情况下,痕迹可以反映 工具接触部位的形状及表面细节特征。
(三)分析使用工具中的技能技巧 根据工具痕迹判断犯罪嫌疑人是否能够 熟练使用工具,对作用对象的内部结构是 否熟悉分析。 (四)分析案件是否伪造 但现场工具痕迹的遗留与实际案情存 在矛盾时,应分析矛盾存在的原因,分析 现场有无伪造的可能。
(五)分析串并案件 如果多起现场与现场出现相同工具, 相同手段及相同技能技巧,应考虑能否 串并案件。
End
谢谢大家对我教学工作
中的支持和帮助,不到之处, 请多指教。 大家在工作中遇到好案例, 烦请复制一份给我。谢谢!
第二节 工具痕迹的形成 一、工具及其特征 ㈠工具的外形结构 ㈡工具的物理属性 ㈢工具表面的细节特征 二、承受体及其属性 承受体是工具痕迹的载体。表面光滑、 塑性好、硬度较低、弹性小、内部结构均 匀密实的承受体有利于形成高质量工具痕 迹。
三、作用力对工具痕迹的影响 ㈠作用力大小的影响 作用力大,痕迹较深、面积较大,反之可 能不明显。 ㈡作用力方向的影响 ⒈垂直作用形成静态痕迹,痕迹特征与工 具特征形态和位置相同、凹凸形态相反。 ⒉倾斜作用导致工具在承受体接触面滑移, 形成动态痕迹。工具上的特征在痕迹上 反映为线条形态。
五、刺切痕迹 刺切痕迹是刀具和刺具作用在承受体上 时形成的痕迹。 刀具用于分离,在条件较好的承受体 上,刀具刃部凹凸点可以在分离面上反 映出相对应的擦划线条。 刺具用于贯穿,一般在承受体上留下 的痕迹能够反映工具刃部的结构及尺寸。
六、锯、锉、钻痕迹 锯、锉、钻虽然结构及功能都不相同, 但是在作用时都是来回往复的运动,留 下的痕迹是由线条组成的复合痕迹。由 于复合痕迹特征不能稳定再现,一般不 能用于痕迹同一认定。在现场分析时, 锯、锉、钻痕迹常用于分析作案手段、 有无技能技巧、工具种类等。
第六章 枪弹痕迹检验
第一节 枪弹痕迹概念
枪弹痕迹是犯罪分子使用枪支作案时留下 的痕迹。 枪弹痕迹包括发射弹头、弹壳上的痕迹, 射击弹孔痕迹和弹孔周边的附带射击痕 迹。源自第二节 射击弹头、弹壳上的痕迹
一、射击弹头上的痕迹 射击弹头上的痕迹主要是弹头通过枪管时 与枪管内壁相互挤压和摩擦留下相应的 痕迹。军用枪支枪管内壁冲旋有来复线, 在发射时,在弹头上留下来复线痕迹。 (一)来复线痕迹的数量 (二)来复线痕迹的宽度 (三)来复线痕迹的倾向
第五章
工具痕迹检验
第一节 工具痕迹概述
一、工具痕迹是犯罪嫌疑人手持工具作案时所 留下的痕迹。 二、工具痕迹具有明显易见性、多发性以及多 变性的特点。 三、按照工具的来源范围,可以将工具分为: 一般工具、专业工具、自制工具和代用工具 等。
四、工具检验的主要任务包括:发现、提 取和分析和鉴定现场工具痕迹。特别是 在分析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方法、 技能技巧、串并案件、揭露现场伪造等 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