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治疗学练习题及答案

针灸治疗学练习题及答案

针灸治疗学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内科病症第一节痹证附:股外侧皮神经炎一、填空题1为痹也”。

2.痹证可分为多种证型,但其总的发病病机为气血痹阻不通,其总的针灸治疗原则为通经活络止痛。

二、选择题一A型题1.行痹的治疗除在病变局部选穴外,可再加:A 膈俞、血海可活血调血,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A 膈俞、血海B 阴陵泉、足三里C 大椎、曲池D 肾俞、关元E 风池、百会2.痛痹治疗除在病变局部选穴外,可再加: D 肾俞、关元可温补阳气,祛寒外出A阴陵泉、足三里B风池、风府C 大椎、曲池D 肾俞、关元 E膈俞、血海3.热痹治疗除在病变局部选穴外,可再加:B 大椎、曲池可清泻热毒A 肾俞、关元B 大椎、曲池C内关、合谷D膈俞、血海 E 阴陵泉、足三里二B型题A行痹 B 痛痹 C 热痹 D 着痹E湿热痹痹证中主要由寒邪所致的为:B2.痹证中主要由风邪所致的为:A3.痹证中主要由热邪所致的为:C4.痹证中主要由湿邪所致的为:D三D型题1.热痹的针灸治疗原则是:AC 热痹用泻法,不用灸法A 泻法B 补法C 只针不灸D 只灸不针E 针灸并用2.针灸治疗着痹可配用的穴位是:DE 着痹应配合健脾除湿穴位,阴陵泉、足三里可健脾除湿A 肾俞B关元 C 大椎 D 阴陵泉 E 足三里四X型题1.热痹的针灸治疗原则是:ABCD 热痹不用灸法,刺络拔罐可促进热毒的清泻。

A泻法B只针不灸 C 刺络出血 D 拔罐 E 针灸并用2.行痹的针灸治疗原则是:ABDE 健脾除湿用于着痹A通经活络B活血祛风 C 健脾除湿 D 泻法 E 针灸并用三、改错题1.治疗着痹宜只针不灸。

针灸并用。

着痹主要由湿邪所致,湿为阴邪,灸可除湿2.治疗痛痹的穴位针刺均用泻法。

以泻法为主。

因为肾俞、关元用补法或温针灸法四、简答题1.简述如何运用皮肤针治疗痹证?皮肤针重叩背脊两侧和关节病痛部位,使出血少许,加拔火罐,隔日1次2.简述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针灸治疗原则。

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针灸治疗原则为疏经通络、行气活血,针刺为主寒湿引起者加灸,泻法或平补平泻五、问答题1.试述行痹的病机及处方配穴的深刻含义。

行痹是风寒湿邪尤其以风邪为主,侵入人体关节肌肉筋络,使气血痹阻不通所致的病症。

由于风邪具有善行数变的特点,因此,临床以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浮为主要表现。

在针灸处方配穴时,除局部选穴外,要加膈俞、血海等具有活血调血作用的穴位,这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理论的深刻体现2.试述痹证的针灸治疗原则。

通经活络止痛。

行痹兼活血祛风;痛痹兼温经散寒;着痹兼除湿化浊;热痹兼清热消肿。

行痹、痛痹、着痹针灸并用,泻法;热痹只针不灸,泻法。

3.试述针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选穴及操作方法。

以风市、伏兔、血海、环跳、阿是穴为主穴,腰椎病变或腰大肌压迫引起者加腰夹脊、大肠俞。

局部阿是穴采用围刺法,或用三棱针散刺,加拔火罐,或隔姜灸;余穴常规操作。

六、病案分析题李某,女,36岁,演员,1981年6月26日初诊。

以四肢关节疼痛40天为主诉。

患者于1981年5月16日感冒发烧,体温达38.9℃,伴四肢关节疼痛,服“感冒片”、四环素等药3日后,热渐退但四肢肌肉、关节仍痛。

5月20日再次发烧、恶寒,腰及四肢肌肉关节疼痛加剧,经注射庆大霉素,服用消炎痛等后症状有所减轻,但下肢肌肉关节疼痛较著。

6月26日再次发热,症状加重,服用APC等药无效。

查:双下肢关节红肿,舌体胖,色淡,苔黄略腻,脉濡。

实验室检查:血沉为50毫米/第1 小时;抗“O”+。

试写出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风寒湿邪入侵经络关节,气血闭阻,蕴郁化热,而致关节红肿热痛,遂成痹证。

诊断:痹证。

证型:热痹治则:通经活络,清热消肿。

处方:大椎、曲池、肩髃、合谷、外关、犊鼻、膝眼、梁丘、阳陵泉、丘墟方义:大椎、曲池,可清泻热毒。

其余腧穴均为病痛局部穴及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

第二节腰痛一、填空题1.腰痛的发生从经络辨证角度主要与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带脉和肾经经脉有关。

2二、选择题一A型题1.治疗腰痛的基本处方为:A A委中、阿是穴、大肠俞、肾俞、腰阳关 B 阳陵泉、肾俞、委中 C 照海、委中、阿是穴 D 秩边、环跳、委中、阿是穴 E 大椎、环跳、委中、阿是穴2.治疗寒湿腰痛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D 大椎具有温经散寒作用A 膈俞B肾俞C大肠俞 D 大椎 E 委中二B型题A内关B膈俞 C 命门D大椎 E 丰隆 1.腰痛以腰部有劳伤或陈伤史,劳累、晨起、久坐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痛处固定不移为主证者,宜配用的腧穴是:B 本证属于瘀血腰痛,故选膈俞以活血化瘀2.腰痛以腰眼肾区隐隐作痛,起病缓慢,或酸多痛少,乏力易倦,脉细为主证者,宜配用的腧穴是:C 本证属于肾虚腰痛,故选命门益肾壮腰3.腰痛以腰部有受寒史,值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为主证者,宜配用的腧穴是:D 本证属于寒湿腰痛,故选大椎温经散寒三D型题1.虚证腰痛的针灸治疗原则为:CE 虚证腰痛的针灸治疗原则为益肾壮腰,并且可用灸法A 活血化瘀B 温经散寒C 益肾壮腰D 祛风通络E 针灸并用2.寒湿腰痛的针灸治疗原则为:AC 寒湿腰痛的针灸治疗原则为温经散寒,一般不用点刺出血,灸法可温散寒邪,寒湿腰痛属实证,故不用补法。

A 温经散寒B 点刺出血C 可用灸法D 用补法E 只针不灸四X型题1.腰部有劳伤或陈伤史,劳累、晨起、久坐加重,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痛处固定不移,宜选用的腧穴是:ABCDE 本证属瘀血腰痛,故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加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膈俞。

A 阿是穴B膈俞 C 大肠俞 D 腰阳关 E 委中2.肾虚腰痛宜选用的腧穴为:ACDE 膈俞用于瘀血腰痛A 阿是穴B膈俞 C 大肠俞 D 肾俞 E 命门三、改错题1.针灸治疗寒湿腰痛时,只灸不针。

针灸并用。

灸法可温散寒邪四、简答题1.简述腰痛的针灸治疗原则。

实证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以针刺为主,用泻法;寒湿腰痛可用灸法,瘀血腰痛可用刺络拔罐法。

虚证益肾壮腰,针灸并用,针用补法2.简述用皮肤针治疗寒湿腰痛、瘀血腰痛的方法。

寒湿腰痛和瘀血可用皮肤针治疗,选择腰部疼痛部位,用梅花针叩刺出血,加拔火罐,一般可隔日一次3.如何用耳针治疗腰痛?取患侧耳穴腰骶椎、肾、神门,毫针刺后嘱患者活动腰部;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五、问答题1.试述治疗腰痛的针灸操作。

寒湿腰痛者,大椎用灸法,或温针灸;瘀血腰痛者,委中、阿是穴点刺出血,并可在腰部进行拔罐;肾虚腰痛者,命门用灸法;余穴均用常规操作。

2.试述针灸治疗腰痛的疗效及预后。

针灸治疗腰痛因病因不同,疗效常有差异。

风湿性腰痛和腰肌劳损疗效最好;腰椎病变和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针灸可明显缓解症状;腰部小关节周围的韧带撕裂疗效较差;内脏疾患引起的腰痛要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因脊柱结核、肿瘤等引起的腰痛,不属针灸治疗范围。

六、病案分析题魏某,男,50岁,工人,2003年3月5日出诊。

腰痛2年,劳累加剧。

患者从事搬运工作20余年,近2年来,常常感到腰痛不舒,遇劳累或久坐后加重。

查:腰部两侧肌肉触之有僵硬感,局部有压痛,下肢无放射性痛。

腰椎CT检查,未见椎间盘突出。

舌暗,苔薄白,脉弦。

试写出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证型、治则、处方及方义。

病因病机:气血阻滞,不通则痛。

诊断:腰痛。

证型:瘀血腰痛。

治则:活血化瘀。

处方:委中、大肠俞、阿是穴、膈俞。

方义:委中是腰背两支足太阳经在膕窝的汇合点,“腰背委中求”,可疏调腰背部经脉之气血;大肠俞、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

膈俞为血会,可活血化瘀第三节坐骨神经痛一、填空题1.在《灵枢·经脉》中,论述足太阳经病症“脊痛,腰似折,髀经痛的临床表现。

2.从经络辨证看,坐骨神经痛可划分为型及二、选择题A型题1.治疗足太阳经型坐骨神经痛的穴位处方为:AA环跳、秩边、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 B 秩边、承扶、殷门、委中、足临泣C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足临泣D秩边、承扶、殷门、委中、丘墟E 秩边、承扶、殷门、委中、光明2.治疗足少阳经型坐骨神经痛的穴位处方为:D A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悬钟、太溪 B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C秩边、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D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阳辅、悬钟、足临泣 E 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阳辅、昆仑二B型题A大肠俞 B 大椎 C 膈俞 D 委中 E 环跳1.坐骨神经痛有气滞血瘀者,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C 膈俞为血会,有活血化瘀作用2.坐骨神经痛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者,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灸:B 大椎为督脉要穴,温灸可温通阳气而散寒。

3.坐骨神经痛兼腰骶部痛者,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A 大肠俞位置在下腰部,因此,可疏通腰骶部经络。

委中为主穴之一。

三D型题1.坐骨神经痛的针灸治疗原则为:AB 坐骨神经痛治疗以疏经通络、行气止痛为大法。

滋补肝肾、补益气血、健补脾胃一般不作为治疗原则A 疏经通络B行气止痛 C 滋补肝肾 D 补益气血 E 健补脾胃四X型题1.坐骨神经痛的针灸治疗原则为:BCDE 坐骨神经痛治疗以疏经通络、行气止痛为大法。

滋补肝肾一般不作为治疗原则A滋补肝肾B疏经通络 C 行气止痛 D 针灸并用 E 泻法三、改错题1四、简答题1.简述用皮肤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法。

用皮肤针叩刺腰骶部及在压痛点剌络出血,加拔火罐,隔日1次2.简述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法。

根性:腰4~5夹脊,阳陵泉或委中。

干性:秩边或环跳,阳陵泉或委中。

进针后通电,采用密波或疏密波,刺激量逐渐由中度到强度,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五、问答题1.试述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选穴和操作方法。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主穴为: 1 足太阳经型: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2 足少阳经型: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阳辅、悬钟、足临泣。

有腰骶部疼痛者,加肾俞、大肠俞、腰阳关、腰夹脊、阿是穴疏调腰部经络之气;与天气变化有关者,加灸大椎、阿是穴温经止痛;气滞血瘀者,加膈俞、合谷、太冲化瘀止痛。

操作:诸穴均用提插捻转泻法,以沿腰腿部足太阳、足少阳经向下放射感为度,不宜多次重复。

六、病案分析题刘某某,男,58岁,干部,2002年11月10日初诊。

以左下肢疼痛1个月为主诉。

患者于去年春季乘车出差,途中感受风寒,后出现左下肢疼痛,在某区级医院经针刺治疗半个月,而疼痛缓解,基本痊愈。

今年10月上旬,因久居潮湿之地,自觉小腿部酸痛、沉重,日渐加重。

在某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予“消炎痛”、“伤湿止痛膏”及热敷等治疗,均未见效。

11月初左下肢疼痛剧烈,呈放电样,影响活动,遇寒加重,得热则舒,以大腿后侧明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