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卵巢肿瘤影像诊断

卵巢肿瘤影像诊断

• 临床:女,55岁,尿频、尿痛5月余; • 发现盆腔包块3月余。
左下腹及盆腔巨大类圆 形肿物;道格拉斯窝少 量积液
增强扫描肿物轻微强化;肿物与左侧宫旁阔韧带分界不清
CT
• 左侧卵巢囊腺瘤可能性大; • 因肿物轻微强化,不除外子宫肌瘤可能; • 少量盆腔积液。
病理
• 卵泡膜细胞瘤
卵泡膜细胞瘤
病例11(王美玉)
• 临床:女,52岁。
• 下腹渐胀4个月,伴排便、排尿困难1个月。 无阴道流血
黄美玉
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其内见囊变坏死及线样分隔

• 盆腔内子宫后方肿瘤压迫子宫、膀胱、直肠 、输尿管致肾盂积水扩张。
• 考虑为恶性间叶组织来源肿瘤,起源于直肠 可能大。
病理
• (盆腔肿物)镜下肿瘤由富于血管的梭形细 胞区及伴有黄素化的泡沫样胞浆细胞或印戒 样细胞组成。结合残留一侧附件亦见肿瘤成 分。
难以除外; • 盆腔积液。
病理
• (右卵巢肿物)符合颗粒细胞瘤。
卵巢颗粒细胞瘤
• 起源于原始性腺中的性索间质组织,占卵巢 肿瘤的3~6%,属低度恶性肿瘤;
• CT表现:以实性肿块内伴多发囊变最为常见 ;囊与囊之间可见分隔,厚薄不均;增强扫 描囊间隔可持续强化;
• 与同属性索间质肿瘤的卵泡膜细胞瘤及纤维 瘤需靠病理鉴别。
2020/7/31
病理
• 双附件粘液性囊腺癌浸润子宫后壁肌层。
2020/7/31
浆液性囊腺癌CT表现
• 1.最多见,约一半为双侧发病; • 2.囊实性肿块,单房多见,少数为多房改变
; • 3.囊壁厚薄不均,以薄壁为主;可见乳头状
突起; • 4.部分肿瘤内可有沙粒样钙化; • 5.病灶较大,多数已有腹腔种植转移。
卵巢肿瘤的定位诊断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 总有部分位于盆腔内并 位于子宫侧方与子宫相 连,与子宫圆韧带关系 密切而可进行诊断
• 易突破卵巢表面发生腹 腔内种植转移,
• 伴发腹腔积液也较多见
• 肿瘤长大后常向中上腹 发展 扫描范围应该包括肿物的上限及下限,
上界可达到横膈,下界可涉及到骨盆。
卵巢肿瘤良性与恶性鉴别
增强扫描: 肿物多发乳头 状强化壁结节
CT
• 双侧卵巢囊腺瘤可能性大
病理
• (右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浆液性与粘液性囊腺瘤区别
浆液性囊腺瘤
• 呈水样密度,囊壁薄, 体积一般较小;
• 囊壁上可见乳头状软组 织突起。
粘液性囊腺瘤
• 囊内液体密度稍高,囊 壁较厚,体积大;
• 很少有乳头状突起; • 腹膜假性粘液瘤。
增强扫描肿物未见明显强化
CT
• 腹盆腔巨大肿物,以未成熟畸胎瘤可能性最 大,伴可疑腹膜受侵和少量腹水。
病理
• (右卵巢肿物)浆液性囊腺瘤合并畸胎瘤。 • 畸胎瘤成分以甲状腺为主; • 囊腺瘤囊壁有钙化。
卵巢囊性成熟畸胎瘤病理
• 病理上包膜光整,边界清楚,由分化好的外 、中、内胚层来源的组织构成:
• 大量腹水不是鉴别肿瘤良恶性的特异性指征 ;
• 部分良性肿瘤可伴有大量腹水,如卵巢纤维 瘤。
原发性与转移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原发卵巢癌
卵巢转移瘤
• 倾向于囊实性肿物为主 • 以实性为主或为囊实混
;单侧多见;
合性;以双侧多见;
• 子宫、膀胱、直肠及盆 • 同时显示胃肠道肿瘤征
壁受侵征象。
象(或有肿瘤病史)
2020/7/31
2020/7/31
盆腔肿物多发囊性结节融合;左上腹脾脏后下缘及腹膜多发囊样密 度灶,呈环形强化(假性粘液瘤);腹膜广泛增厚;大量腹水。
2020/7/31
2020/7/31
大量腹水与肿物分界不清
CT
• 考虑来源于右侧卵巢的恶性肿瘤; • 伴腹膜转移(腹膜假性粘液瘤、大量腹水)。
• 原发性: 1.上皮性肿瘤(囊腺癌) 2.性腺间质细胞肿瘤(颗粒细胞瘤) 3.生殖性肿瘤(内胚窦癌、恶性畸胎瘤)
• 转移性:胃肠道转移到卵巢的肿瘤 (Krukenberg瘤)
2020/7/31
大量腹水
• 良性肿瘤多无腹水; • 恶性常伴有大量盆腹腔积液,同时伴或不伴
网膜增厚、腹膜结节及腹膜假性粘液瘤。
• 外胚层组织:皮肤、皮脂腺、汗腺、毛发; 若囊性畸胎瘤内仅含外胚叶成份称为皮样囊 肿。
• 中胚层组织如脂肪,软骨; • 内胚层组织(甲状腺等);
卵巢囊性畸胎瘤CT表现
• 特征性为脂肪一液面分层现象,即由于重力 作用,囊腔上份为脂肪性内容,下份为含有 细胞的水样密度内容,
• 囊内经常看到发育不全的牙齿和骨性结构。
病理
• (双侧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
病例6(邓澜)
• 临床 女,27岁。 右下腹疼痛一天
• B超:发现盆腔包块;拟诊“盆腔包块(卵巢 肿瘤蒂扭转?破裂?)
1.腹盆腔巨大囊实混 合性占位病变, 2.由多种密度成分组 成(包括不同密度的 囊区、实性密度区和 钙化), 3.未见明确脂肪密度 成分。
内胚窦癌
• 又名内胚窦瘤、卵黄囊瘤; • 病理:为发生于胚外结构的卵黄囊;来源于
生殖细胞的、罕见的恶性肿瘤,生长快,肿 瘤较大。 • CT表现:一般为实性肿物,和较大的子宫肌 瘤、平滑肌肉瘤及纤维肉瘤类似; • 亦可为囊性肿物(文献报道一例存活15年) ;文献报道有卵巢内胚窦癌与囊性畸胎瘤并
病例8(谭桂娇)
• 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 强化,部分肿瘤可见粗 大的供血血管。
常见良性肿瘤
• 1.囊腺瘤(浆液性、粘液性)(上皮来源) • 2.良性畸胎瘤(生殖源性) • 3.卵巢囊肿(生理性、病理性)
• 4.卵泡膜细胞瘤(性索间质细胞瘤) • 5.卵巢纤维瘤(性索间质细胞瘤)
2020/7/31
卵巢常见恶性肿瘤
病例5(韦洪梅)
• 临床:女,25 岁。
• 体检发现下腹部包块1月余。
• B超发现盆腔肿块,疑有卵巢畸胎瘤
其内以脂肪成分 为主,部分可见 骨密度及肌肉密 度影,囊壁光滑
盆腔子宫左后方 右侧髂窝
各见一混合密度 肿物
增强扫描实性 成分、囊壁轻 度强化
右侧髂窝 少量积液
CT
• 双侧卵巢畸胎瘤,肿瘤实性成分较多伴少量 腹水,不除外恶变可能。
粘液性囊腺癌
• 第二位常见的卵巢恶性肿瘤,双侧受累较浆 液性囊腺癌少;
• 多房性、形态各异的囊实性肿块;
• 子囊内出现小子囊被认为是黏液性囊腺癌的 特征性表现;
• 厚薄不均的分隔;可出现壁内钙化; • 腹膜假性粘液瘤。
腹膜假性粘液瘤
• 腹膜继发性肿瘤,发生于粘液性囊肿、囊腺 瘤、囊腺癌
• 包膜破裂后,粘液性内容物流人腹腔,肿瘤 细胞也可种植于腹膜,分泌大量粘液,形成 “假性粘液瘤”。
• 符合来自卵巢的硬化性间质瘤。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病理
• 是起源于卵巢间质的一种少见而又独特的良 性肿瘤,1999年WHO将其归属于卵巢性腺间 质肿瘤中。
• 病理:SST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略呈结 节状及分叶状,多为实性,可有局灶性水肿 及囊腔形成,个别病例有钙化、富有细胞区 、致密胶原纤维组织及疏松水肿区等多种组
; (3)并腹膜种植转移(大量腹水、腹膜增厚)

2020/7/31
病理
• 1.(右卵巢)多房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侵 犯大网膜。
• 2. 左髂总淋巴结6个、左盆腔淋巴结5个、右 髂总淋巴结2个、右腹股沟淋巴结5个、右盆 腔淋巴结4个为慢性炎。
2020/7/31
病例3(李莲星)
• 临床:女,66岁 • 反复腹胀痛、腹泻4月。 • B超提示腹腔积液,盆腔混合性占位。
良性肿瘤
• 圆形,边缘光滑
• 囊性者壁及间隔较薄, 厚薄均一,间隔厚度不 超过3 mm。实性者小 肿瘤呈实性,可见囊变 。
• 增强扫描,囊性者,壁 及间隔均匀强化,强化 程度轻;实性者实性部 分均匀强化。
恶性肿瘤
• 分叶状,边缘模糊,并 向周围组织侵犯。
• 囊性者可见较多软组织 成分,壁及间隔不规则 增厚,间隔厚度超过 3mm,菜花状壁结节影 。
• 属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富于脂质;约占卵巢 肿瘤的0.8%~ l%,肿瘤本身具有分泌雌激素 能力。
• CT表现:肿瘤可以呈实性或以实性为主的囊 实性,边界清晰,呈轻度到明显强化;
病例10(赵雪玲)
• 临床体检发现左附件肿物2月 • B超:子宫肌壁低回声团;盆腔积液 。
增强扫描呈中度 强化,少量积液
• 临床:女,50岁。 发现盆腔包块8月,无意 中触及下腹部包块,下腹逐渐膨隆,偶有下 腹隐痛
• B超检查提示:盆腹腔混合性包块,子宫直肠 窝积液。
谭桂娇
腹盆腔中线区 见一巨大密度 不均肿物影
增强扫描呈明显不 均匀强化表现,内 见更低密度液化坏 死区及类圆形低密 度影
CT
• 腹盆腔中线区恶性肿瘤; (1)以间叶组织来源可能性大; (2)恶性畸胎瘤、胃肠间质瘤及卵巢来源亦尚
卵巢肿瘤及肿瘤样 病变的CT诊断
卵巢肿瘤病理特点
卵巢肿瘤种类繁多、组织类型复杂,居各种肿瘤之首。
根据来源分为三大类 • 上皮性肿瘤、 • 性索间质肿瘤 • 生殖细胞
根据其细胞分化程度分为 • 良性 • 交界性 • 恶性
螺旋CT检查的作用
• 定位、定性诊断、准确分期 • 肿瘤侵犯范围及远处转移情况
• 肿瘤多为单侧,呈圆形、肾形或分叶结节状 ;实性,质硬,有包膜,切面为白色。
CT
• 肿瘤呈实性,部分可伴有小囊变,呈明显强 化;
• 当合并腹腔积液或胸腔积液时称Meigs综合征 ,易误诊为卵巢癌(其发生机制可能是肿瘤 本身渗透或肿瘤刺激腹膜产生腹腔积液,腹 腔积液经淋巴或横膈至胸腔,因右侧横膈淋 巴丰富,故多见右侧胸腔积液)。卵巢纤维 瘤合并胸腹腔积液,在良性卵巢肿瘤中十分 少见,这是卵巢纤维瘤的特征表现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