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收集、诵读课内外经典作品,培养阅读经典作品的爱好,同时能把自己的感受真实、具体地写出来,提高欣赏经典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领悟课内外经典作品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学会使用恰当的修辞、句式、结构和写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来进行表达。
3.情感与价值
能在对范文进行批注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写作训练,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领悟课内外经典作品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学会使用恰当的修辞、句式、结构和写法,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来进行表达,把自己的感受真实、具体地写出来。
【教学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写作训练,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修改
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作文课。
(板书:写读后感)
2.什么是读后感呢?
师述:读后感就是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把自己的感受或者启示写下来,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
二、明确写作要求
1.选定课文或名著后,再仔细读一读相应的片段,能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点来写。
2.能概括叙述材料内容,写出自己独特、新颖的感受,要联系个人的生活经验来谈,避免脱离原文和生活实际任意发挥。
3.回忆你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分析剧中人物或情节打动你的原因,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三、技法点拨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
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2.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
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安排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序——按序写作,详写重点。
简介原文的主要内容,注意一定要侧重与感点有关的主要内容,以便自然地引出下文的感想。
4.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
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
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
泛泛而谈,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
给人以震撼。
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
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地联系现实生
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
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
手。
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
“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
要做到这一
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
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
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
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
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结尾既
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不管采
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
读后感始终
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
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四、教师小结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
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出来的文章。
所以一定要写出真情
实感,有所抒发。
五、布置作业
按照提示要求,尝试写一篇读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修改
一、写作技巧回顾
1.审清题意,明确内容。
2.确定感点,选择材料。
3.按序写作,详写重点。
二、例文赏析
1.阅读《祖父的园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赏析对应多篇读后感,品读写法,思考启发。
3.小组讨论,总结评价。
三、列提纲,构思写作
师提示:写读后感三忌:一忌大段抄录原文,读后感变成了“读后抄”。
二忌大段写检查、做保证,读后感变成了检讨书。
三忌感想脱离原文内容,感想与所读脱节、无关。
四、写读后感
好,刚才我讲了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你们回忆一下都是什么,下面你们试着写一篇读后感好吗?根据我们之前学习的课文,哪一课给你的感受最大,我们就写一写那课的读后感吧。
可以以“读《×××》有感”或“《×××》读后感”为题,或将它作为副标题,再自拟题目。
学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五、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1.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2.投影出示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3.对照评改要点,自主修改读后感。
六、布置作业
1.同桌间互换作文赏析。
2.将推荐的佳作打印出来贴在班级作文园地展览,供大家分享。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次习作课,我成功地指导学生处理好了“读”与“感”的关系。
读后感中少不了对原文的“叙”述,但“叙”要做到简明。
还可以边叙边谈体会,“读”和“感”交叉写,不抄录课文,要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
不离开文章的内容,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抒发感想。
[不足之处] 在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与作者的切身体会结合起来写,这样读后感不够真切,不够具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