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中国股灾与救市之我见

2015中国股灾与救市之我见

2015中国股灾与救市之我见序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中国股市在短短的二十几年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深沪股票市场以来,到现在的股市规模已经在亚洲属于第一位。

据中国社科院预测,到2020年,A股总市值将达到80万亿元。

中国股市曾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标志,令世人骄傲。

但自从2008年开始便步入了漫漫熊途,长期低迷,令人痛心。

2015年6月中旬,中国股市在持续了一年多的高涨之后遭到重挫。

此后的两个多星期,中国股市跌幅超过28%,中国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蒸发了大约3万亿美元。

有人质疑:中国股市真的把国民经济的发展利润分享给股民了吗?为什么2015发生的股灾会如此严重?下文我将从何为股灾,2015年股灾产生的原因,股灾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以及管理层救市的思路措施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此文,最后提出我个人的看法。

正文股灾就是股市的灾难,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受某个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巨大动荡,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异常现象。

这是百度百科中股灾的解释,其中的“某个偶然因素”每个国家的不同股市原因是有差异的。

而我们中国2015年的股灾就是在今年6月开始,由沪指A股的暴跌引发的接下来连续18个交易日暴跌以及后续很长一段时间的股市低迷,造成了很多投资者、公司还有管理者的巨大损失,这种暴跌是已经危及国家金融安全,损害经济发展和政府威信的一次严重股灾。

下面要说的是我归纳的2015年中国股灾的特点。

一.突发性。

2015年6月12日沪市创下5178点新高,仅仅一天以后以暴跌百点收盘,短短的20天之内即跌去1000点,其速度之外更让人瞠目结舌。

6月15日以来,A股出现世界金融史上都相当罕见的急促暴跌,两周时间里从快牛一下子急变为快熊。

指数方面惨不忍睹,上证指数从6月12日的最高点5178点以来暴跌29.9%,创业板指数则自6月5日的最高点4038点以来暴跌39%。

个股方面,更是惨上加惨,6月26日、6月29日、7月2日、7月3日接连出现沪深两市l000多只个股跌停的情景。

跌的快而猛,股民们深深的处在恐惧之中,每天的千股跌停,使股民看到股市慢涨暴跌的一面,他们来不及判断股市的即将走向,也来不及判断是继续持有股票还是赶紧抛出,就已经全面跌停。

这种突发性被一种欺骗性所掩盖,比如2014年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引发的市场爆炒,堪称极度的非理性,以致两公司市值之和超波音加空客之和,被称为“中国神车”。

甚至在4月21日跌停后仍有大量股民涌入。

所以人们看不到此次股灾什么时候会爆发,被中国南北车欺骗。

二.破坏性。

从6月15日至7月8日,短短17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从5178点暴跌至3373点,暴跌32.11%。

两市市值蒸发24.5万亿,相当于10个上海市的GDP和13个中石油的市值。

跌幅超过50%的股票有450只,跌幅超过40%的股票有1511只跌幅超过30%的股票有1932只,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沪指连续下挫近1500点,给市场和投资者以重重一击。

这是一波群体性灾难,惨烈的下跌让市场几乎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程度。

《羊城晚报》报道,据中登公司统计数据,6月,持仓市值在500万以上大户数量整体减少近3万个,部分此前业绩显赫的私募产品也纷纷面临清盘风险。

持仓市值在50万至100万元的账户数减少8万5492户,100万至500万元的减少12万7481户,500万至1000万元的减少1万7375户,1000万至1亿元的减少1万1333户,1亿元以上者减少406户。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断崖式的暴跌使股民十年财富的积累就这么化为乌有,估计全国至少有50-60万中产阶级在这场暴跌中被消灭。

2014年下半年股市启动以来IPO融资仅为2000亿左右,国家为救市投入了近10000亿的资金,比2014年启动以来IPO融资总额还多8000亿左右。

这是傻子都能看得出来的亏本买卖。

严重的损害的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放缓,也彻底的打击了股民对股市的信心以及对政府的信任。

以上两点就是我总结出来的2015股灾的特点,接下来我将结合特点谈谈股灾产生的原因。

一.突发性产生的原因。

1.今年3—4月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引发的市场爆炒,堪称极度的非理性,以致两公司市值之和超波音加空客之和。

甚至在4月21日跌停后仍有大量股民涌入。

中国中车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神车”。

原因就是中国中车作为国企,响应国家的“一带一路”发展政策,各方高估其股值,也不排除庄家炒作原因,对其信心十足。

但暴涨必有暴跌,股民在如此牛市之下都相信A股突破6000点不是问题,突破7000点也不是梦,没有人会相信这场改革牛会在5000多点回头。

6月9日,中国中车无悬念地开盘涨停,但迅速冲向跌停,而在前期经过不断抢反弹以及打开涨停板的赚钱效应之下,中国中车当日涌入了大量的资金,但这依然无法阻止当日逼近跌停的窘境。

中国中车表象的股价崩盘以及背后的买卖行为,正成为A股本次系统性崩溃的最后一粒沙子,也可以说是压垮A股这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由此,2015中国股灾突发开始。

在中国政府推出"一带一路"等雄心勃勃的海外开发融资计划之际,这轮下跌暴露出了中国资金源头的脆弱性。

2.中国的股市是一个年轻市。

中国股市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历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实属小辈。

股市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在机制和结构上存在许多问题,包括规模较小,深度较浅,资产泡沫不少,短期行为普遍存在,黑市操纵现象严重等。

结构性的缺陷致使股市稳定性差,抗风险能力低,这点尤其表现在股市的高波动性特征上。

不论是政策,市场结构,监管制度各方面都没有完善的机制,还是一个不成熟待发展的股市。

这也就能合理解释中国神车下跌后就全面爆发股灾的突发性。

二.破坏性产生的原因。

1.2015中国股市的过度杠杆化。

无论对于外资还是内资来说,抓住这次机会做空市场,以获得超额的利润,是投资者的“本职工作”然而,由于中国市场以及监管措施的相对不完善,使得这些做空行为促成了如今的“股灾”。

融资融券中,投资者自己的钱只占了一小部分,所以很容易赔光。

而券商虽然借钱给投资者,但是为了保证自己不会亏损,会在股票下跌到一定程度时强行卖掉投资者的股票。

这种大量的强制平仓会导致很严重的连锁反应,最后导致崩盘的局面。

1月19日时场内融资总额1.1万亿,6月12日,当时据统计场内券商融资融券约2万亿,场外配资数字难以掌握,仅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通过恒生HOMS、铭创软件以及同花顺为渠道的配资规模总额接近5000亿元,铭创月交易额曾近千亿,而2015年二季度三个月,各配资增速惊人,种种数据表明,内外配资总额在6月12日可能高达4万亿甚至更高,也就是超过1-19日3倍以上。

此时,恰值传统银行和企业系统年中结算,银根抽紧,投资者既面临配资公司抽资,又面临公私资金回笼,新调拨增加保证金困难,只能卖出股票或被强平股票,于是市场开始下跌,先是场外抽资配资强平,此后拖累股票市值下降,从1比10直到1比1的场内融资平仓线都被击穿,强平盘不断以跌停板挂单卖出各类尚能坚持的股票,范围逐渐扩大到全体市场,从部分重仓品种跌停到全场跌停,无差别杀跌,连环暴跌开始。

一连串的强行平仓交易使得股市不断下跌,而这就为做空提供了动能,使得众多的机构投资者发现了做空赚钱的机会,纷纷抛售自己的股票,造成了股市的进一步暴跌。

分级基金也是一项高杠杆的投资方式。

在我国,初次接触分级基金的投资者是主要的推动力量,他们大部分缺乏相关知识,甚至还没经历过熊市,不懂得下折所带来的亏损的毁灭性,甚至在不少分级B确定下折的情况下还在买入,这就会造成大量的损失。

由此可见,分级基金制度的缺陷,其后果也导致股市的大幅震荡。

这恰恰助推了投资者的做空交易,使得大量的投资者投入到做空的行列中来,更进一步加剧了股市的下跌,造成股灾。

今年4月,管理层推出了一个鼓励裸卖空的股指期货,为了刺激股指期货交易,多收取佣金,管理者在制度设计上做了很多优惠措施,从而埋下了巨大的做空漏洞,使得低风险套利和期指投机一下子疯狂起来,最终引爆了A股的全面崩盘危机。

综上所述,中国股市的过度杠杆化使得投资者不计风险的进行杠杆投资。

无论是融资融券,还是分级基金的使用,都为投资者提供了杠杆投资的途径,然而由于股市的下跌,这种高杠杆作用的危害就产生了,致使开始持续暴跌。

2.中国股市是政策市,2015年更加突出。

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的特征其实早已被业界以及广大股民所认可。

回顾中国股市二十多年的历史,每一波行情都深深地打上了政策的烙印,因此把握政策的脉搏,就可大体把握股市的动向,在对国内股市判断上政策面往往是考量的重点。

上文所讲到的中国神车因“一带一路”政策使投资者盲目投资,还有4月份出台股指期货政策使人乘虚而入。

由于股市长期处于政策市的困局中,除了投机,已经很难进行长期投资。

投资者看重的不是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而更多的关注政策面。

毕竟只要把握了国家政策的风向,获利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可见我们的股市已经完全背离了它本身的性质和职能。

政策市对投机市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政策市”对股市的影响已深入人心信息获取渠道的不对称性使得任何重大政策的出台都将被投资者作为影响股票涨幅的依据增加了给股票价格带来剧烈波动的潜在因素。

“政策市”已经成为我国股市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还有一层政策市的意思就是政府的救市行为。

中国股市的种种乱象很大程度上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失当有关。

一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政府希望“慢牛”,而这实际就是干预市场。

政府救市过程中,对于市场规则的破坏也加剧市场的非理性特征。

在本轮股市行情中,政府没有建好场地,规则随意修改,监管也不到位,反而干预市场,是本次股灾的重要教训。

由于监管层严查场外配资,内控场内融资,引发配资、融资盘疯狂逃命,从而引发了股灾。

3.中国股市是圈钱市。

“对上市公司而言,资本市场或许是最好的提款机。

一方面,新股源源不断地上市"抽血",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再融资疯狂"圈钱"。

”(曹中铭独立财经评论员)“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水平整体过低,国内市场的股利支付率的比例仅为20%至30%,而海外成熟市场的股利支付率的比例一般都在40%至50%。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微博)。

上市公司只知圈钱不知回报,已成为A股市场最为病态、也最令人痛恨的现象之一。

“铁公鸡”不在少数上半年赚得盆满钵满的上市银行们,仅中信银行一家推出分红方案;“三普药业这家老牌公司更是已经连续15年“一毛不拔”,堪称股市“铁公鸡”中的极品……企业上市后,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未能给企业良性成长提供相应的治理机制,管理层或控股股东可能存在“道德风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