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第十章课后习题答案
自治区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学
题库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一、 填空 1. 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可将物质分为 、 和 。 2. 从 物质 的 电结 构 来看 , 金属 导 体具 有 带负 电 的 和 带正 电 的 。 3. 导 体处 于静 电平 衡时 ,导 体内 部各 点 的场 强为 , 这称 为导 体的 条件。静电平衡下的导体是 ,导体的表面是 。 4. 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导体内处处 (填“有”或“无” )净余电荷, 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的 上。 5. 对于孤立导体而言,表面上 的分布与表面曲率有关,表面曲率越大, 电荷面密度越 ,反之越 。 6. 空腔导体内部电场不受腔外电场的影响,接地导体空腔外部的电场不受腔内 电荷的影响,这种隔离作用称为 。 7. 孤立导体的 是指使导体升高单位电势所需的电荷,反映了导体 的性质。 8. 根据分子中正、 负电荷中心的分布, 可将电介质分为 分子和 分 子。将两类电介质放入电场中将分别发生 极化和 极化。 二、 简答 1. 2. 3. 4. 5. 6. 简述导体静电平衡的条件及特点。 简述静电屏蔽。 简述处于静电平衡的空腔导体,空腔内场强处处为零。 简述孤立导体的电容的计算公式及物理意义。 分别推导两个电容器串联和并联后的总电容的计算公式。 电介质的极化现象和导体的静电感应现象两者有什么区别?
并联: q = q1 + q2 , U = U1 = U 2 , C =
q q1 q2 = + = C1 + C2 。 U U U
6. 答:导体静电感应时会在导体表面出现感应电荷,电解质极化时在介质表面 出现极化电荷,是两种不同的电荷,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场强为零,电解质极化 时内部场强不为零。 三、 计算 1. 证明:如图所示,设四个面上的电荷面密度分别为 σ 1 、 σ 2 、 σ 3 、 � σ 4 ,在 A 板内取一点 P1 ,设 en 是向右的单位法向矢量, 四个无限大
-6-
自治区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学
题库பைடு நூலகம்
带电平面在 P1 的合场强为:
E=
σ1 � σ2 � σ � σ � en − e n − 3 en − 4 e n . 2ε 0 2ε 0 2ε 0 2ε 0
①
� 静电平衡时, E =0,故 σ 1 − σ 2 − σ 3 − σ 4 = 0. 再在 B 板内任取一点 P2,类似地有:
-1-
自治区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学
题库
5. 在上题中,若 q=4×10-10 C,R 1=2cm ,R 2=3cm,求: (1) 导体球壳的电势; (2) 离球心 r=1cm 处的电势; (3) 把点电荷移到离球心 1cm 处,求导体球壳的电势. 6. 半径为 R 的导体球带有电荷 q,球外有一个内、外径分别为 R1 和 R 2 的同 心导体球壳,壳上带有电荷 Q. (1) 求两球的电势 U1 和 U2 ; (2) 求两球的电势差△U2; (3) 用一导线把球和球壳连在一起后,U1、U 2 和△U 分别是多少? (4) 在情形(1)(2) 中若外球接地, U1 、U 2 和△U 分别是多少? (5) 外球离地很远,内球接地,情况如何? 7. 如图所示, 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面积为 S, 相距为 d, 其间有一厚为 t 的金属 片,略去边缘效应. (1) 求电容 C; (2) 金属片的位置对电容有无影响? 8. 如图所示, 面积为 1.0m 2 的金属箔 11 张平行排列, 相邻两箔间的距离都是 5.0mm ,奇数箔联在一起作 为电容器的一个极,偶数箔联在一起作为电容器的另一个极,求电容 C. 9. 如图所示 ,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 A、 B 相距 0.5mm ,放在金属盒 K 内,盒的上下两壁与 A、 B 分别相距 0.25mm ,不计边缘效应,电容器电 容变为原来的几倍? 若将电容器的一极板与金 属盒相连,此时的电容又为原来的几倍? 10. 有一些相同的电容器,每个电容都是 2.0Μf, 耐压都是 200V,现用它们连 成耐压 1000V, (1) C1 = 0.40µF ;(2) C2 = 1.2µF 的电容器, 各需电容器多少个? 怎样连接? 11. 两个电容器 C1 和 C 2 ,标定值为 C1 :200pF/500V; C2 :300pF /900V.将它们 串联后,加上 1000V 电压,是否会被击穿? 12. 如图所示 C1 = 20µF , C2 = 5µF , 先用 U=1000V 的电源给 C1 充电,然后将 K 拨向另一侧使 C1 与 C2 相连,求: (1) C1 和 C2 所带的电荷量; (2) C1 和 C2 两端的电压。 13. 无限长的圆柱导体,半径为 R ,放在介电常数 为 ε r 的无限大均匀介质中。
m2.
q A = −q B = σ 2 S = ε 0 ES = 3.2 × 10 −10 µC.
3. 解:设各板表面的电荷面密度由左至右依次为: σ 1 、 σ 2 、 σ 3 、
σ 4 、 σ 5 、 σ 6 ,即有 σ 2 =- σ 3 , σ 4 =- σ 5 ,由于 B 、C 接
地,故两板外侧的电荷面密度 σ 1 = σ 6 =0 因 U AB = U AC ,故有 E Ⅱ l AC =EⅢ l AB . = 式中: E Ⅱ
d2=3mm ,极板面积 S=50cm 2,两板间电压 U=200V; (1) 计算每层电介质的能量密度; (2) 计算每层介质的总能量; (3) 用下列两种方法计算电容器的总能量: a)用两层介质中的能量之和计算; b)用电容器贮能公式计算. 22. 圆柱形电容器由一长直导线和套在它外面的共轴导体圆筒构成 . 设导线半径 为 a,圆筒内半径为 b.试证明: 这电容器所储存的能量有一半是在半径 r = ab 的圆 柱体内.
-2-
自治区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学
题库
柱面上沿轴线单位长度上的电荷为 λ0 ,求空间的电场分布以及介质面上的极化 电荷面密度。 14. 一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面积为 S, 间距 为 d,中间充满均匀电介质,已知充 电后一板自由电荷为 Q,整块介质的总 电偶极矩为 p,求电容器中的电场强度。 15. 一 空 气 平 行 板 电 容 器 , 板 面 积 S=0.2m2 ,d=1.0cm,充电后断开电源, 其电 势 差 U0=3×103V;当均匀电介质充满两板间后,电势差降至 1.0×103 V,试计算: (1) 原电容 C0 ; (2) 每块导体板上的电荷量 Q ; (3) 放入介质后的电容 C; (3) 两板间的原电场强度 E0 ; (4) 放入介质后的电场强度 E; (5) 电介质每一面上的极化电荷 Q′; (6) 电介质的相对介常数 ε r . 16. 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面积为 S,相距为 d,电势差为 U ,其中放有一层厚 度为 t 的电介质,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为 ε r .介质两边都是空气.略去边缘效应,试 求: (1) 介质中的电位移矢量 D , 场强 E 和极化 强度 P ; (2) 极板上所带的电荷 Q (3) 极板和介质间隙中的场强 E0 ; (4) 电容器的电容 C. 17. 如图所示,一平面板电容器两极板的面积都是 S,相距为 d.今在其间平行的
S 插入厚度为 l ,面积为 2 ,相对介质常数为 ε 1 .的均匀电介质.设两极板分别带电 Q
和 − Q .试求: (1) 电容器的电容 C ; (2) 两极板电势差 U ;
-3-
自治区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学
题库
(3) 介质上,下两个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 σ ′ . 18. 圆柱形电容器由半径为 R1 的圆柱形导线和与它同轴的导体圆筒构成.圆 筒内半径为 R 2 ,长为 L ,其间充满相对介质电常数为 ε r 的电介质.设沿轴线单位长 度上圆柱形导体所带电荷为 λ0 ,圆筒的所带电荷为 − λ 0 ,略去边缘效应,试求: (1) 介质中的电位移矢量 D ,场强 E 和极化强度 P ; (2) 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 U ; (3) 介质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 δ ′ 。 19. 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间距为 d,其间充满面积分别为 S1 、 S 2 ,相对介 质常数分别为 ε r 1 , ε r 2 的电介质,略去边缘效应, 求 电容 C. 20. 球形电容器由半径为 R1 的导体球和与它同心 的导体球壳构成,壳的内径为
解:如图所示,设 A、B 两块板的 4 个表面的电荷面密度分别为 σ 1 、 σ 2 、 σ 3 、
σ 4 ,两板间的电场强度为: E= U = 10 5 V m . d
由于 B 的右极板接地,所以 σ 4 = σ 1 = 0.
σ 2 = −σ 3 = ε 0 E = 8.9 ×10 −7 C
A 和 B 板上的电荷量为:
-4-
自治区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学
题库
-5-
自治区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学
题库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参考答案
一、 填空 1. 2. 3. 4. 5. 6. 7. 8. 导体、电介质、半导体。 自由电子,晶体点阵。 零,静电平衡,等势体,等势面。 无,表面。 电荷,大,小。 静电屏蔽。 电容,容纳电荷。 无极,有极,位移,取向。
三、 计算 1.试证明对于两个无限大的平行平面带电导体板: (1) 相向的两面( 如图 )上电荷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而符号相 反; (2) 相背的两面上,电荷面密度总是大、小相等而符号相同。 2. 两平行导体分别带有等量的正、负电荷,两板的电势差为 160V,两板面积都是 3.6cm 2,距离 1.6mm. 略去边缘效应,求两板间 的电场强度和各板上所带的电荷(设其中一极板接地). 3. 三块平行金属板 A, B 和 C,面积都是 200cm2 ,A、B 相 距 4.0mm , A、 C 相距 2.0mm , B、 C 两板都接地。 如果使 A 板带正电荷 3.0×10-7 C, 略去边缘效应,则 B 板和 C 板上感应电荷各是多少?以地的电势为零,A 板的电 势是多少?设 A 板的厚度可忽略. 4. 点电荷 q 处在中性导体球壳的中心,壳的内外径分别为 R 1 和 R 2,求场强和 电势的分布,并画出 E-r 和 U-r 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