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练习与答案(第八/九/十章)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
一.判断题
1 金融监管伴随着近代银行的产生而开始,最初金融监管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自身的内部管理上。
(T)
2 按监管机构的划分,金融监管体制可分为集中监管体制和分业监管体制,我国目前属于分业监管体制。
(F)
3 业务范围的限制属于金融监管的预防性管理。
(T)
4 价格稳定是金融稳定的核心,银行稳定是金融稳定的重要表现。
(F)
5 中央银行的第一目标是币值稳定。
(T)
6 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评估金融体系。
(F)
7 我国银行体系中以商业银行为主体。
(F)
8 从维护金融稳定角度看,在金融监管协调和稳定机制的制度设计中要确立中央银行为主的主协调制度。
(T)
9.金融稳定的基本制度框架可主要包括市场结构与秩序、金融调控与监管、市场支持保障
三方面。
(F)
10.中央银行关注金融稳定并将其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之一与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地
位有关。
(T)
11.金融稳定具有全局性、动态性、综合性等特征。
(T)
12.从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来看,属于集中监管的模式。
(F)
13.中国的台湾省目前实行分业监管体制。
(F)
14.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
(T)
15.金融监管体制按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划分可分为单一监管体制和多元监管体制。
(F)
16.金融监管的具体内容主要有预防性管理、存款保险制度和紧急救援等三方面。
(T)
二.简答题
1. 简述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1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是全社会货币的供给者和货币运行及信用活动的中心,金融的状况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特殊的公共性和全局性出现问题,因此对金融业的监管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金融业是一个存在诸多风险的特殊行业,又关系千家万户和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如金融机构,将对整个经济与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金融监管可以帮助管理者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
3 金融监管可以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
4 金融监管是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的保障。
2.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基本原则 1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2 依法监管的原则;3 “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4 稳健运营与风险预防原则;5 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主要内容 1预防性管理;2 存款保险制度;3 紧急救援
目标 1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2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其它社会公众的利益;3促进金融体系公平、有效竞争,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
3. 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主要措施
1 设立专门的金融稳定职能部门
2 积极引导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
3 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系统,防范金融动荡和危机
4 进一步完善金融信息的报告和披露制度
4.金融安全网的主要目标和主要哦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目标是:一是有效防范或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促使金融机构稳健运营;二是当危机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置,减少危机带来的影响,增强公众对金融体制的信心。
构成金融安全网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央银行有效行使“最后贷款人”的功能;中央银行及监管当局及时有效的审视监督;完善的投资者保护制度;完善的证信体系;有效的反洗钱制度和工作体系。
三.材料分析
1.金融体系的全球化使美国次级偾危机很快在全球蔓延开来,并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全球信用危机,这场全球性的信用危机为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它向我们表明贷款质量仍是金融业经营的关键。
当金融监管跟不上金融创新的步伐时,就可能因监管缺失而引发金融风险。
因此,对鼓励金融创新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国家来说.要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前车之鉴,协调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保持金融稳定显得尤为重要。
请结合此次危机,谈谈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有什么?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监管有什么启示?
答:第一监管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为防止银行遭遇风险而设计的预防性监管。
主要措施:1)市场准入、2)资本充足性、3)流动性管制、4)业务范围的限制、5)贷款风险的控制、6)准备金管理、7)管理评价。
二是为保护存款者的利益而提供的存款保险。
三是为避免银行遭遇流动性困难,由货币当局在非常状态下提供的紧急救助。
第二,我认为,全球性危机给我们有以下启示
1)应始终坚守审慎的银行监管标准。
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房屋贷款机构在房价上涨时放松了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审核,并发放了不符合贷款条件的次级抵押贷款,才引发一系列风险并酿成严重后果。
正如中国银监会刘明康主席指出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是银行机构违反了办好银行的基本天条,即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把钱借给还不起借款的人”。
2)银行应将流动性放在首位。
导致银行破产倒闭的最大风险是银行的支付风险.而发生支付挤兑的根本原因就是银行出现内部流动性紧缺。
而导致流动性紧缺的根本原因是在资金使用上出现问题,要么是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
要么是贷款不能按期回收。
因此,应高度关注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问题,切实防范随时可能发生的流动性风险。
3)谨防国际金融风险。
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金融全球化也是金融风险的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的持续波动会影响人们对国内金融市场的预期,增加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
中国亦有不少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涉及次贷的金融产品,中国金融机构及监管层应当谨慎防范国际融风险,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稳步有序地推进金融开放。
2.监管环境已日趋成为考察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核心指标。
伦敦所推崇的“风险为本、原则先行”的监管环境、,推崇的是“以原则为基础”(principles—based)的监管理念。
“以
原则为基础”意味着更多地依赖于原则并且聚焦于结果,以高层次的规则(high level rules)作为手段,从而达到所期望实现的监管目标;美国现行的监管体系采用的是“双线多头”的金融监管体制,奉行的是“以规则为基础” (rules—based)的监管理念。
在美国,联邦和州都有权对金融机构颁发执照并进行监督管理。
联邦级的监管者有十个之多,而50个州则各有各的监管机构和监督官分别对州注册的金融机构进行监管。
同为全球两个顶级国际金融中心,伦敦和纽约却有截然不同的监管艺术和监管文化。
《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
运中心的意见》,提出的关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
结合上海在金融监管所中面临的难题,谈谈我国现行的监管体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优化上海监管环境的对策建议,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答:第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来看,属于分业监管模式。
实行的是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三驾马车”分业监管的多头监管体制。
三个金融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共同承担金融业的监管责任。
在目前的分业监管体制下,中央银行仍然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而从业务活动来看,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直接的监督管理。
第二,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任然以政府监管为主导。
监管体系看似独立,却任纵横交错,在金融创新不断涌现的大趋势下,三大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和创新金融监管新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应适时改革监管体系,一方面,我国可以借鉴英国集中统一型监管模式的经验成立单一的监管机构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另一方面,我国也可以借鉴美国提出的扩大美联储权利范围使之成为统揽全局的监管者的举措,建立一家全国性的牵头监管机构,从全局上领导各监管部门,消除监管机构之间的失调问题,维护整个金融系统稳定。
(二)双向互动,良好沟通。
监管者应定位于助金融机构解决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化解金融系统所存在的风险,从而维护金融稳定,而不是一味地进行公开惩戒。
通过监管互动,能使监管者更有效地帮助金融机构解决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监管者角色的转换,监管者将更具亲和力,监管环境也将得到大大改善。
(三)早日与国际接轨
上海还要努力与巴塞尔银行管理与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监管委员会组织和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所推行的国际监管标准接轨,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相信这将有效的提升上海的国际影响力,更有利于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
3.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指出,2009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推出创业板,以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
创业板主要是为中小企业融资而设立的。
与市场相比,它有着较高的风险,所以严格、高效的监管体系对创业板市场的成功运作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目前,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都设有创业板市场,如美国的NASDAQ、英国的AIM、欧洲大陆的EASDAQ、日本的JASDAQ、韩国的KOSDAQ、新加坡的SESDAQ、香港的GEM等。
但运作较为成功的创业板市场只有美国的NASDAQ,这与它独特的监管理念和完善的监管体系是分不开的。
但创业板与主板市场相比,有其独特的风险,从而使得加强对创业板的监管尤其重要。
请结合上述案例,谈谈如何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