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漳泉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2015-2025年)省交通运输厅二Ο一五年五月目录前言 (1)一、发展基础与要求 (2)(一)发展基础 (2)(二)发展要求 (3)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4)(一)指导思想 (4)(二)基本原则 (4)(三)发展目标 (5)三、都市区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 (6)(一)干线公路 (6)(二)铁路及城际轨道 (6)(三)港口 (6)(四)民航 (7)(五)运输枢纽 (7)(六)城际公交 (8)(七)综合交通信息化 (8)四、主要任务 (8)(一)完善干线公路网 (8)(二)加快铁路及城际轨道网建设 (9)(三)加快推进都市区港口群发展 (10)(四)加快民航基础设施建设 (10)(五)培育发展综合运输枢纽 (10)(六)优先发展城际公共交通 (11)(七)积极打造都市区智慧交通 (11)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2)(一)着力强化协调 (12)(二)强化主体责任 (12)(三)突出项目带动 (12)(四)拓宽投资渠道 (12)(五)积极争取支持 (13)附件:厦漳泉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表(动态管理) (14)前言加快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是省委、省政府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省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批准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大决策,是顺应闽南“金三角”发展趋势、提升闽东南区域竞争力的重大部署。
2010年7月,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做出构建厦漳泉大都市区的决定。
2011年12月,国务院批复《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将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纳入方案。
2015年3月,国家出台《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支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要求沿海地区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并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因此,厦漳泉大都市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全国六大经济区之一、对接、、澳门及东南亚等的核心区域,必须加快都市区综合交通一体化建设,努力使之成为亚太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之一。
按照省政府印发的《加快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工作方案》总体要求,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编制了厦漳泉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一体化专项规划。
在《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指导下,系统研究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总体规划布局,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优化,明确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目标,提出发展重点等,这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编制各个交通专题规划和实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
《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总体规划》确定的大都市核心区域总面积7772平方公里,主要涉及厦漳泉三市的19个县(市、区)。
根据交通行业特征,《厦漳泉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以核心区涉及的19个县(市、区)的行政区划围为基础进行研究布局,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
规划期为2015-2025年,其中,近期2015-2020年,远期2021-2025年。
一、发展基础与要求(一)发展基础厦漳泉大都市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经过多年发展,成效显著,铁路网跨越发展,公路网日趋完善,民航发展持续快速,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加快建设,运输结构优化合理,初步形成了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总体适应都市区当前的经济社会需求。
公路连通成网。
海高速、海复线纵贯都市区,厦蓉高速等4条高速公路联通陆,、环线等8条干线公路强化区域联络。
都市区规划13条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且基本建成。
国省干线公路网里程超过2300公里,密度达到全省平均水平1.8倍。
铁路互连互通。
福厦、龙厦、厦深3条快速铁路贯穿都市区三大中心城区和各重要经济组团,鹰厦、漳泉肖2条干线铁路通往、等地,海沧及在建湄洲湾南岸等5条铁路支线可快速集疏都市区港口货物,都市区铁路通车里程约600公里。
机场干支协调。
都市区拥有高崎机场和机场2个干支协调的民用机场,还有厦金湾通用航空基地,其中高崎机场为东南沿海重要门户枢纽机场。
港口分工合作。
都市区拥有港海沧、招银等7个港区,港湾等3个港区,湄洲湾港肖厝等2个港区。
都市区港口优化布局,初步实现分工合作的良好局面。
另外,铁路北站、站、站等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和现代物流园区、漳龙物流园区、陆地港等一批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加快推进;都市区还拥有泉金客运码头、五通客运码头、客运码头等多个水上客运码头;与之间已开通1条公交线路对接,与之间已开通4条公交线路对接等。
(二)发展要求都市区发展离不开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支撑,交通基础设施在引导和支持都市区空间拓展及产业发展方面作用巨大,特别是高快速路、铁路及轨道交通。
面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支持省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发展新形势,当前厦漳泉大都市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仍然不够,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为主要运输通道的能力依然不足;铁路、水运等绿色运输方式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综合运输枢纽建设相对滞后;区域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有待提升等等。
为此,亟需按照交通综合、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和同城化发展要求,围绕构建国际大通道、周边辐射通道、都市区便捷交通圈,优化、完善都市区各交通方式布局,并以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为主线,“四个交通、两个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快建市区衔接高效、换乘便捷、统筹协调、融合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特别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支持省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等的重大决策,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和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为厦漳泉大都市区建成“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示区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统筹谋划、跨越发展。
统筹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加快“四个交通、两个体系”建设。
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要求,推动交通建设速度更快、规模更大、质量更高、效益更好,为都市区建设新示区发挥基础支撑作用。
先行先试、融入全局。
发挥区位优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自贸试验区建设方面先行先试。
在空间布局上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系统工程、全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成为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满足人民安全、便捷、舒适、个性化出行需求,切实提高综合运输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交通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服务,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努力提高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涉及惠民利民的交通项目优先安排。
深化改革、创新转型。
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着力消除都市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加强政府引导,激发市场活力。
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建设创新型交通运输行业,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实现交通运输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发展目标充分体现综合交通的发展理念,遵循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适应并适度超前同城化的发展需求,到2025年,厦漳泉大都市区将形成1小时交通圈,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初具规模,率先建成便捷舒适的公众出行服务体系和经济高效的现代交通物流体系,基本形成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在全省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都市区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一)干线公路统筹优化都市区各级道路体系规划布局,形成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两个层次的干线网络。
高速公路:规划“三纵五射两环四联”布局,新增泉厦联络线、翔安机场高速、至云霄高速,实现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里程约1060公里。
普通公路:统筹普通国省道和市政快速路,形成以“四纵三横”为主、其他普通国省道为辅的普通干线路网布局,实现区域组团间互联互通,规划里程约2100公里。
(二)铁路及城际轨道铁路:根据我省2014-2030年铁路网中长期规划方案,在厦泉漳都市区围既有福厦、龙厦、厦深、漳泉肖、鹰厦等铁路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吉永泉(含支线)、福厦(漳)客专、西长厦(龙厦四线)和沿海货专铁路等,形成“九干九支”规划格局,线网总规模约1400公里。
干线铁路包括两条高铁、四条快铁、两条普铁、一条货专,支线铁路通往港口、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等。
城际轨道:根据《省海峡西岸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都市区规划线网呈“一轴、一环、三射”形态共6条线路组成,其中“一轴”由R1构成,“一环”由R2、R3构成,“三射”由R4、R5、R6构成,线网总规模约550km。
(三)港口以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为核心,重点推进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邮轮母港建设。
积极引导规划区域12个港区,按照全省“两集两散两液”规划布局,形成合理分工、错位发展的港口发展格局。
港海沧港区重点发展集装箱干线运输;港重点发展湾港区贸集装箱运输;古雷港区重点发展大型液体散货运输;湄洲湾港(南岸)重点打造以大型液散运输为主的能源商贸储运中心。
(四)民航优化机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形成以新机场为亚太地区重要门户枢纽机场和对台交流主要机场,机场为区域干线机场,机场为支线机场的分工合理、功能互补、干支协调的航空运输体系, 构建半小时航空服务圈。
机场:新机场选址翔安大嶝岛,现有高崎机场结合新机场建设进行功能优化,发展临空经济。
机场:机场新机场初步选址大港湾,现有机场近期保留,远期结合、新机场的建设统筹考虑。
机场:机场利用军用机场改造,远景在泛东山湾地区预留新建民用支线机场条件。
(五)运输枢纽以国际航空枢纽、铁路大枢纽、厦漳泉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为基础,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积极提升“空海双港”国际枢纽地位,支撑都市区参与全球竞争。
按照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加快形成以为一级、为二级、为三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的货运枢纽格局。
以都市区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为目标,规划布局6个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和10个大型综合物流园区,以及25个一般客运枢纽和25个一般货运枢纽,推动都市区建成高效便捷的综合运输体系。
(六)城际公交逐步消除都市区行政区域壁垒,推动城市公交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与城市地铁等不同出行方式之间的便捷换乘衔接。
采用分步走的策略,近期采用公交线路对接的模式,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公交线路跨区延伸;远期逐步推行城际公交一体化改革,通过建立科学的财政补贴机制,实现城际公交跨区域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