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9文字学课件第九讲:汉字的形体构造
9文字学课件第九讲:汉字的形体构造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23
加‚水‛成‚淵‛, ‚戉‛加‚金‛成‚鉞‛ ‚齊‛ 加‚示‛為‚齋‛, 加‚刀‛為‚劑‛, ‚老‛,方言有呼kǎo,而加‚丂‛以別之而成 ‚考‛
莫 然 取
暮 燃 娶 曐
它 止 采 自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蛇 趾 彩 鼻
李 波
益 朱 其
溢 株 基
晶
24
⑥文字轉音表示他義為轉注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32
③(③部首與所統屬的字的關係為轉注)幾 乎把所有字都納入轉注範圍,毫無意義。 ②(②與偏旁可以互訓的形聲字為轉注字) 也許比較符合《說文》原意,但把轉注歸為 一種比較特殊的形聲字,獨立一書沒有必要, 況且老、考、壽、耋、耄、耆也並不完全 同義。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33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6
漢代的經學家分為古文和今文兩派。 《周禮》是古文經學派的經典。《漢書· 藝 文志》是根據西漢末年古文經學派大師劉 歆的《七略》編成的。鄭眾和許慎也都屬 於古文經學派。鄭眾是鄭興的兒子,鄭興 是劉歆的學生;許慎是賈逵的學生,賈逵 的父親賈徽也是劉歆的弟子。這三家說法 應該是同出一源的。
李
波
30
此外,古今還有許多觀點,如清人曹仁虎 (《轉注古義考》)‚以成字合同義字聲 旁造形聲字為轉注‛說、高亨(《文字形 義學概論》)‚同部互訓‛說、孫雍長觀 點等。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31
評價:
①⑥⑦⑧⑨五種觀點: ①轉變字形方向的造字方法為轉注 ⑥文字轉音表示他義為轉注 ⑦詞義引申為轉注 ⑧訓詁為轉注 ⑨以反映語言孳乳的造字為轉注 與《說文》所說的轉注字毫無共同之處。 其中⑦⑧⑨三說其實是在講語言學上的問 題,不能放到講‚造字之本‛的六書範圍內。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26
⑧訓詁為轉注
清代戴震、段玉裁主張同訓、互訓為轉注
《答江慎修先生論小學書》: 考、老二字屬諧聲、會意者,字之體; 引之言轉注者,字之用。古人以其語言立 為名類,通以今人語言,猶曰互訓云爾。 轉相為注,互相為訓,古今語也。《說文 》於‚考‛字訓之曰‚老也‛,於‚老‛ 字訓之曰‚考也‛,是以序中論轉注舉之。 《爾雅· 釋詁》有多至四十字共一義,其六 書轉注之法與!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19
意思即是說:‚江‛、‚漢‛可以同謂之 ‚水‛,而‚水‛不可同謂之‚江‛、 ‚漢‛。而轉注字則可以與形旁互訓,如 ‚壽‛、‚耋‛、‚耄‛、‚耆‛可同謂 之‚老‛,‚老‛亦可同謂之‚耆‛等, 往來皆通。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20
③部首與所統屬的字的關係為轉注
清代江聲 《六書說》: 《說文解字》一書凡五百四十部,其分部 即‚建類‛也,其始‚一‛終‚亥‛五百 四十之首,即所謂‚一首‛也。下云‚凡 某之屬皆從某‛,即‚同意相受‛也。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10
大:所用字符與日月一樣,象實物之形。 其所代表的詞並不是所象之物的名,而是 跟所象之物有關的‚事‛的名稱。這又與 上下相近。故有人歸於象形,有人歸之於 指事。
《說文》: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 大象人形。 似乎許慎把它歸入象形字。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11
《說文》:‚ ,綴聯也,象形。‛
授 课 人
李 波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1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2
一、漢字結構類型理論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3
(一)六書說
1、六書說的由来
‚六書‛的說法最初見於《周禮· 地官· 保氏 》: 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 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 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18
②與偏旁可以互訓的形聲字為轉注字
提出者南唐徐楷 《說文系傳 · 通釋》:轉注者,建類一首,同 意相受。謂老之別名有耆、有耋、有夀、有 耄、又‚孝,子飬老‛是也。一首者,謂此 ‚孝‛等諸字皆取於老,則皆從老。若松栢 等皆木之別名,皆同受意於木,故皆從木。 後皆象此。轉注之言,若水之出源,分岐別 派為江、為漢,各受其名而本同,主於一水 也。……而今之俗説,謂丂左回為考,右囬 為老,此乃委巷之言。且又考老之字皆不從 丂,丂音考,老從匕,音化也。
④(④在多義字上加注意符滋生出形聲結構 的分化字為轉注。)⑤(⑤在已有的文字上 加注意符或音符造成繁體或分化字為轉注) 兩觀點認為一般的形聲字是直接用意符和 音符構成,所以把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偏 旁而成的形聲字稱為轉注字。其實形聲字 大多數是加注偏旁而成的,把它和一般形 聲字分開不合理。若把在已有文字上加注 意符稱形聲字,把在已有文字上加注音旁 稱為轉注,倒還有有點區分價值,但和《 說文》原意也不符合。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21
④在多義字上加注意符滋生出形聲結 構的分化字為轉注。
清代鄭珍、鄭知同父子 鄭知同《六書淺說》: 轉注以聲旁為主,一字分用,但各以形注 之。轉注與形聲相反而實相成。 如‚辟‛字滋生出‚避‛ ‚僻‛‚譬‛‚闢‛‚嬖‛ 實際上, ‚避‛ ‚僻‛‚譬‛‚闢‛‚嬖‛ 等詞本來就用‚齊‛來表示,同一體也。
信:很多人認為是從‚言‛、‚人‛聲的 形聲字(唐蘭認為從‚人‛‚言‛聲)。 武:此字在甲骨文中已有,‚止戈為武‛ 出自《左傳· 宣十二年》,也相當久遠。但 造‚武‛字的人是不可能具有這種思想的。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13
鄭樵解釋‚立‛象‚人立地上‛,解釋 ‚步‛象‚二趾相前後‛,歸之於象形字。 比許慎歸之于會意字的解釋要高明些。 近人林義光《字源》明確主張:只有象 ‚止戈為武‛‚人言為信‛那樣的‚取其 詞義相連屬‛的字,才可以算會意字。而 象‚舂‛‚爭‛這些‚隨體畫物,其會合 也不以意而以形‛的字,都應算象形字。 但這些字又和‚日‛‚月‛不同,畢竟會 合兩個以上意符表示了一個新義,歸於會 意也有點道理。可見,象形與會意之界線 也不明確。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9
運用六書說分析漢字構造時,很難分類。
(1)象形、指事、會意界線不明
按《說文》說法,日月為象形字,上下為 指事字。象形字所用的字符象實物之形, 代表的詞是所象之物的名稱;指事字用的 是抽象的形符,所代表的詞不是‚物‛的 名,而是‚事‛的名。似乎很清晰。實際 上卻有不少字很難確定應歸哪類: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7
不過在六書的名稱和次序上他們之間也有 一些差別: 許: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班: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 鄭: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 後人多沿襲許慎的名稱和班固的次序 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8
2、六書說批評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4
漢代的學者把六書解釋為關於漢字構造的六 種基本原則。 東漢班固《漢書· 藝文志》說:
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飬國子,教 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 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鄭眾的注《周禮》說:
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 諧聲也。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22
⑤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意符或音符造 成繁體或分化字為轉注
清代饒炯《文字存真》: 轉注本用字後之造字,一因篆體形晦,義不甚顯, 而從本篆加形加聲以明之。是即王氏《釋例》之 所謂累增字也。一因義有推廣,文無分辨,而從 本篆加形加聲以別之。一因方言轉變,音無由判, 而從本篆加聲以別之。是即王氏《釋例》之所謂 分別文也。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15
還有些表意字的性質,和《說文· 敘》裏所 說的象形、指事、會意所舉的例字都明顯 不同,如一些變體字: 有人把它們歸於 指事類,純屬於 無可奈何;有人 正与乏: 把他們歸於會意 類,和會意的定 可与叵: 義又矛盾了。 有些用六書分析漢字結構的人,還‚創造‛ 出了‚象形兼指事‛、‚會意兼指事‛等 新概念,更說明六書說對象形、指事、會 意的定義和規定是有問題的。
以六條曲線相綴聯示意,和‚上‛‚下‛ 二字以長線跟短線的位置關係示意有多大 區別?為什麼它們就不能歸於象形? 鄭樵《通志· 六書略》就把這兩字归為象形 中的‚象位‛類。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12
《說文》:‚止戈為武。‛‚人言為信。‛ 即能使戰爭停止才是武;人講的話應該有信 用。這和後代的‚歪‛字是一樣的,這種完 全會合偏旁字義來表意的字實在太少了。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34
完全可以不管轉注, 照樣可以把漢字的構造說 清楚,沒有必要捲入這種 無休無止的關於定義的爭 論中去。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14
在上古文字裏,用兩個以上的意符構成 的表意字,多數是使用形符,字形往往具有圖 畫意味,形符是意符的主流。多數人也把它 們看作是會意字,但這和‚歪‛之類的會意 顯然是不同的。漢字由象形到不象形的變化, 破壞了大部分形符的表意作用,但對依靠本 身的字義來起作用的意符則沒有多大影響。 隨著漢字象形程度的降低,用形符造表意字 的方法逐漸讓位于用意符造表意字的方法了。 春秋戰國以後產生的表意字占新造字的比例 很小,其中又多是用意符構成的合體字。如 劣、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
27
《說文解字注》:轉注猶言互訓也.注者, 灌也.數字輾轉,互相為訓,如諸水相為 灌注,交輸互受也.轉注者,所以用指事、 象形、形聲、會意四種文字者也。數字同 義,則用此字可,用彼字亦可。漢以後釋 經謂之注,出於此。 《爾雅· 釋詁》:初、哉、首、基、肇、祖、 元、胎、俶、落、權輿,始也。 這些字可以互訓,皆為轉注。 船,舟也。 舸,舟也。 二字同訓,為轉注。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