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要求及常见问题.

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要求及常见问题.


预案主要存在的几类问题
缺乏规范性:基本要素缺失,结构混乱,体系不清; 定位不准:侧重安全事故的防控,缺乏对外环境影响的关注; 照搬照抄,针对性不强:仅关注形式,定性内容多,定量内容少,过
于笼统,风险分析不准确,分级响应模糊,部门职责不够细化,应急措施 不够具体;(导致体系单一,偏重综合性预案的编制)

1
2 3 4 5 6 总则 单位基本情况 环境危险源

7 8 9 10 11 12 后期处置 应急保障 监督管理 附则 附件 专项预案与现场处置预案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预防与预警机制 应急处置
编制目的 编制依据 适用范围 环境污染事件分级 工作原则
环境污染事件分级
应切合企业实际情况,按照企业可能突发的环境污 染事故严重性、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对环境污染 事件进行合理分级,应尽量具体、量化。 环境污染事件分级、预警分级、应急响应三者之间 应对应、衔接。
周边环境状况
• 包括地理位置、水文特征、气象气候特征、地形地貌; • 环境敏感点:明确项目周围半径5km范围内的大气和水体保护目标,包 括环境敏感点人数、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敏感水体水文特征与环境标准 ,下游是否有取水点等。
常见问题
信息陈旧,照抄环评内容; 信息缺失; 没有明确生产、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的情况; “三废”污染物的收集、处置情况没有明确各污染物的产生量 与排放量情况,废水处理应明确重金属排放情况。 水域污染型企业:未说明周边敏感水体情况,如河流下游取水 点; 大气污染性企业:没有风向玫瑰图
优秀预案的特点 全:基本要素全面,各类关键点分析全面; 细:人员配备、各部门职责、应急设施、应急物资以及各项应急处置
措施均细化到位,布置具体,针对性强;
活:应急响应机制灵活,切实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 练:重视环境应急演练。只有通过演练才能真正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
性,才能更好的完善应急预案,把应急预案落到实处。
常见问题
(1)直接照 搬国家、省 的分级,没 有符合公司 实际情况
(2)超过 国家分级的 要求
(3)过于简 单,没有具体、 量化。
项目概况
• 包括项目的地址、员工人数、主要产品、产品数量、原材料种类及使用 数量、生产工艺或设施流程图、疏散路线、周围污染源情况等; • 生产、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的情况; • 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的收集、处置及去向情况。
常见问题
没有列表 对每种危 险品的理 化性质进 行具体识 别、分析
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中缺少以下信息
主要内容
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地方机构或者现场指挥机构、环境应急专 家组等。
相关要求:
应急指挥机构的成员、机构、岗位、职责、紧急状态下的联系方式等 应明晰、准确。职责应全面、明确、合理、不缺失、模糊或交叉。 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大小和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设置 分级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并以组织机构图的形式列出来; 应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明确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部门领导组成、 指挥部成员; 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建立应急救援专业 队伍,如应急环境监测组,环境应急专家组等。
(ⅱ)本单位的环境危险源情 况分析,主要包括环境危险 源的基本情况以及可能产生 的危害后果及严重程度; (ⅲ)应急物资储备情况,针 对单位危险源数量和性质应 储备的应急物资品名和基本 储量等。
( 4)
( 5) ( 6) ( 7) ( 8) ( 9)
应急处置
后期处置 应急保障 监督管理 附 附 则 件
缺乏衔接性:缺少与上级政府、部门预案或其他单位预案的衔接,如事
件分级标准、信息报告时限等不符合相关要求等,不利于信息及时互通, 应急时容易错过有利时机,现场应急时容易造成各行其是的局面,不利于 内外协调形成合力。
总体上,预案编制突出表现在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进一步提升
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类别和应急职责,结合企业部门职能分 工抽调预案编制人员。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涉及面广、专 业性强,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对预案编制人员进行要求 ,应包含环境、安全、消防等各方面的专家和人员。确保预 案编制人员熟悉现场的实际情况,编制出适合本企业使用的 预案。
信息陈旧
照搬环评内容, 忽略了村庄、 村庄人口的数 目变化。
信息缺失
没有敏感 点人口、 联系人、 联系方式
没有注明环 境标准
企业周边敏感源信息与企业实际不符或不全
“三废”没有明确污染物的 产生量、排放量及去向
说明超标量是多少?
说明不利影响是什么?
水文特征描述要清晰
污水厂排污口
图1.4-2 公司周边取水口及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图
预案规范性引用文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 (环发〔2010〕113号) 《广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技术评估指南》
预案基本框架与内容
113号文中明确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包 括“9+3”条内容。
( 1)
( 2) ( 3)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预防与预警机制
(ⅰ)本单位的概况、周边环 境状况、环境敏感点等;
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的风险识别分析:应列表对其危险 特性、使用量、产生量与贮存量信息进行分析; 重大危险源识别: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明确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与结果,以 及可能发生的事件后果和环境严重程度(如将导致哪些水 体或土壤等污染?哪些污染因子超标?以及超标程度、影 响等)。 最大可信事件预测结果
预案编制基本要求
(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编制指南等规定; (二)符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实际; (三)建立在环境敏感点分析基础上,与环境风险分析和突发环境 事件应急能力相适应; (四)应急人员职责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五)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明确具体、操作性强; (六)应急保障措施明确,并能满足本地区、本单位应急工作要求; (七)预案基本要素完整,附件信息正确; (八)与相关应急预案相衔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