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解题
地理过程(地质作用):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堆积 (优化答案)参考答案: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 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 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 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推导出本题的答案:
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上游穿行于峡谷, 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 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总结归纳:描述“地貌景观形成过程” 的四个要求:
1.遵循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 2.明确因果联系; 3.保证过程的连贯性,环节的完整性; 4.答案的精细化。
【典例呈现】
(2012·湖北武汉二月联考文综卷)材料一:早期的石羊河和弱水流域面 积较现在大很多,是祁连山北麓的两大水渠。 材料二: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 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并且两者均来自于祁连山北麓高 山作用(风化剥蚀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
地理答题辅导之三 《地质作用过程的分析与描述》
一、内外力作用下的各种地貌景观的演变过程
1.回顼主要的地貌景观类型:
风化地貌、各种侵蚀和堆积地貌及主要的构造地貌。
2.考点解读 本小考点一直是考生的得分瓶颈,多以问答题考查 方式呈现,答题要求考生从“地质作用过程”角度,按各 种地貌在形成过程中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有因 果联系地描述地质作用过程,要保证过程的连贯性,环节 的完整性,答案的精细化。
(优化答案)参考答案: 祁连山北麓的碎屑物质被河流(石羊河和弱水)带至下游地区(阿拉善高 (1)说明祁连山北麓的沙土被搬运到黄土高原的过程。(8分) 原)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和洪积平原;(2分) 西北干旱的大环境下,近地面风(西北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平原较细小 【分析】地理过程:祁连山(岩石风化作用)——河流(侵蚀、搬运、 堆积作用)——西北风(风力侵蚀、搬运、堆积)——腾格里沙漠(风 的颗粒物质带离原地,形成(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沙漠,(2分) 化、侵蚀作用)——西北风(搬运作用、堆积)——黄土高原 西北风将粉尘继续向东南方向搬运,(2分)
3.知识回顼:案例分析(河谷的演变)
演变过程: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 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 “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这时河流 蚀为主,使河谷丌断加深和延长。这时的河谷深 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 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 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 更为弯曲,河谷拓宽。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 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
【分析】这是属于 “地理过程”类的 考查,提问方式具 有隐性特点,把这 次地质灾害“形成 过程”分析清楚, 即表达清楚了“发 生原因”。
滑坡形成过程: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
本题分析:滑坡形成过程:蠕动变形(公路施工、打“锚” (优化答案)参考答案: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 固定)—>急剧滑动(暴雨或地震)—>渐趋稳定(公路 “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降水、地震 被毁) 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 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公路被毁。
途中受太行山、秦岭等山的阻挡,大量的粉尘沉积在黄土高原。(2分)
本问题类型与解题技巧
1.分析地貌景观的位置和地理环境特点,明确 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 2.按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罗列提纲,保证地理 过程合乎逡辑; 3.依据“地理过程要求”完善答案。
地质作用过程问题设问方式:
一、“直 问 式” 特点:问题呈现的直接性,问题表达语句中 直接带有“过程”二字。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8分)
(2)分析乙 地葡萄种植园 地表鹅卵石堆 积的原因。 (8分)
【分析】: 观察图中乙地的位置,位于河流出山口处,而乙 地有大量鹅卵石堆积,应属于流水沉积地貌景观,这不山麓冲 积扇的形成过程非常相似。解题可以从山麓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方面突破。
回顼:山麓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三、“间 接 式”
特点:问题的指向并未明确地理过程,看似一般的 原因分析类问题。但要回答好这类问题,必须明确 地理过程。这类题目具有间接考查地理过程的特点。
如2008年全国文综卷1“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 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要求考生能在理解三角洲形 成过程的基础上进行逆向思维来反证,如果不明确三角 洲的形成过程,只会造成答案的片面性而大量失分。
(2008年全国文综卷1)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分析】先考虑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再分析G河没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三角洲形成过程: 地理过程:流水侵蚀——流水搬 运——流水沉积
(优化答案)参考答案:当携带 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 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 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 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 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分析:上游地区“流水侵蚀”强,一般与流速 大、植被覆盖率低相关,很明显,G河没有形 成明显三角洲必与“植被覆盖率”有关(水土 保持好);“流水搬运”是全程都发生的,而 搬运泥沙量多少与三角洲形成关系密切,而搬 运量与水土流失和流速有关,很容易想到在刚 果盆地内部由于地势低平,流速小,搬运作用 减弱,故又能想到一个得分点;“流水沉积” 一般发生在山口处、河口处、河流下游及流速 小的河段,故很容易把目标转移到G河河口处, 河口处流速大,沉积作用弱,这样又能多想到 一个得分点。
(优化答案)参考答案:两大板块相互挤压,边界处地壳比较破碎,使 得熔融状态的岩浆喷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二、“隐 性 式”----注意审题
特点:问题呈现丌带有“过程”二字,但其实质问的 是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因此对该类题型要仔细审 题。
问题的表达方式常见为“分析(说明、解释、简述、 推测等)XX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多XX地貌景 观,试分析(说明、解释、简述、推测等)形成原 因” 。 表述了过程,即明白了其形成原因
(2005· 全国文综卷1)图8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喀拉喀托火山于 1853年8月26日从水深305米的海底猛烈喷发,引发的海啸导致澳大利亚 36000多人丧生。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多次喷发。 现今该火山海拔813米。
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 喷发的原因。
构造火山地理过程: 板块运动——地壳破碎(或地壳生成裂隙)——岩浆活动— —火山喷发
•即时训练 (2012·湖北第二次八校联考)根据图文
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从成因上分别说出张家界武陵源峰林不黄山峰 林的岩石类型。并从地质作用的角度,简述张 家界武陵源峰林的形成过程。
【分析】石英砂岩属于沉积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优化答案)参考答案:沉积岩 岩浆岩
地理过程: 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地壳缓慢(或间歇性)抬升,经流水长期侵蚀切割而形成。
本题参考答案: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丌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 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 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③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 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例一(2010·新课标版全国文综卷1)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 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图8所示。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 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 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 毁。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即时训练:
(2011· 湖南联考)图8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 参考答案: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 斜,地势高处露出海面形成岛屿。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甲谷地位于背斜顶部,在背斜形成过程中受张力作用,岩层 疏松容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等外力的长期侵蚀作用下形成谷地。
【典例呈现】 (2010·大纲版全国文综卷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 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不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 图5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 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