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整合面临的问题及对策_李华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整合面临的问题及对策_李华

ogle、网易和 Excite 等, 我们一般以 Google 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其他网络引擎由学生自学。这 样既可节约教学时间, 又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1.3 实践性原则
首先, 文献检索理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国外学者常把文检课纳入 学习技能的范畴之中, 将它作为一种方法学学科来对待; 文检课又是一 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检索实习, 可以巩固和深化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 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实 践 中 使 学 生 提 高 自 学 能 力 和 科 研 能 力 。要 尽 可 能 地 多 给 学 生 上 机 锻 炼 的
( 1.沈阳药科大学图书馆, 辽宁沈阳, 110016; 2.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 110016; 3.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辽宁沈阳, 110136)
摘 要: 分析了高等学校教育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针对高等学校教育资源整合面临的
问题, 提出了高等学校教育资源整合的对策。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教育资源; 资源整合
2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整合面临的问题
( 1) 教育投资少, 政府能力有限。教育投资短缺是个全球问题, 由于 中国人口众多, 教育投资问题更加突出。自 1978 年以来, 我国教育经费 逐年增加。目前, 我国教育投入基本上形成了以财政拨款为主, 其他资金 来源为辅的格局。2001—2004 年, 我国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 的比例分别为 3.19%, 3.32%, 3.28%, 2.79%; 以第五次经济普查调整后 的 数 据 测 算 , 2005 年 国 家 财 政 性 教 育 经 费 支 出 占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的 比 重 为 2.8%。教育经费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世界平 均 水 平 为 4.9%, 发 达国家为 5.1%, 欠发达国家为 4.1%。可见, 我国的教育经费财政支出与 我国的国际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在我国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第六的时 候, 我们的教育经费财政支出指标却屈居低收入国家行列。高等教育资 源的整合需要经费支持, 教育投资少为资源整合带来了障碍。
李艳菊
( 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摘 要: 结合教学实践, 总结了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应掌握的原则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
问题。
关键词: 文献检索课; 教学改革; 信息意识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科 技 文 献 检 索 与 利 用 课( 简 称 文 检 课) 是 由 国 家 最 高 教 育 行 政 管 理
的前提下, 高校必须整合自身拥有的资源,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3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整合的对策
( 1) 正 视 教 育 的 产 业 性 , 发 展 民 办 教 育 。 教 育 不 仅 是 一 项 事 业 性 活 动, 也是一项产业性活动。教育的产业属性起源于有偿接受教育: 把教育 作为一项有偿的服务, 由受教育者投入适量的“人力成本支付”之后才能 获得这种有偿服务。我国民办教育的迅速发展, 正是教育产业性的充分 体现。一方面满足了经济多元化带来的社会对教育多元化的需求; 另一 方面通过市场机制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的存量, 发挥其效益性, 从而推动 了教育产业化进程,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投资不足的问题。目前, 中 国的民办教育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一是由非政府民间机构或公 民个人举办的民办教育机构; 二是公立学校设立的按民办机制运作的分 校或二级学院; 三是公办学校按“国有民办”或“公办民助”的原则改革办 学机制或运作机制; 四是多种投资主体合作办学( 有的地方称为“股份制 办学”) ; 五是各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除这几种模式外, 还可以探索更 多的办学途径来发展民办教育。
( 4) 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实施远程教育。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 远程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必要补充, 它突破了传统教育资源在人 员 、地 域 、时 间 及 教 学 设 备 等 方 面 的 多 重 限 制 。互 联 网 海 量 的 学 习 资 源 为 远程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可以利用网络和全国各地的名师直接互 动, 让每个学生足不出户就可接受名校名师点拨; 可以在网上传递作业; 可以在网上进行考试等。早在 20 世纪末, 美国 5 020 所大学中就有 34% 的高校提供远程教育, 而我国远程教育的实施相对于美国是比较落后 的。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还不是极大丰富的情况下, 可以整合开发网 上 学 习 资 源 、实 现 教 育 信 息 化 、开 展 远 程 教 育 。整 合 远 程 教 育 资 源 可 以 采 取 以 下 策 略 : 一 是 将 远 程 教 学 资 源 纳 入 统 一 的 规 划 、统 一 的 开 发 平 台 和 统一的技术标准, 以增强远程教学资源的通用性、互换性、兼容性和共享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SCI- 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2007 年 第 17 卷 第 13 期
文章编号: 1005- 6033( 2007) 13- 0237- 02
收稿日期: 2006- 12- 28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整合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李 华 1, 邢 花 2, 闫 琦 3
“ 掌 握 文 献 检 索 、资 料 查 阅 的 基 本 方 法 ”或“ 掌 握 资 料 查 询 、文 献 检 索 及 利
点内容像众星捧月一样加以突出, 这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只有突出重
用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获 取 相 关 信 息 的 基 本 方 法 ”。
点, 使教学紧凑精炼, 才能使学生便于学习和理解。为了突出重点, 首先,
( 3) 整合高校内部人力物力资源, 实现合理调配。高校要围绕自身的 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构建起精简高效的学校组织框架, 在此框架下优 化人力资源组合,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每名教职员工工作的 积极性、创造性、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热情,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在人 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同时, 要根据需要, 将部分财力资源科学合 理地转换成急需的物力资源, 及时增添急需的物资和调配利用率低下的 物资, 包括充分利用已有的物力资源和及时淘汰没有使用价值的物资, 使所有物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 2) 资源分散, 缺乏统一规划。我国高校独立性很强, 不可避免地出 现 高 校 间 学 科 重 复 建 设 、师 资 重 复 建 设 、设 备 重 复 建 设 等 情 况 。高 校 个 体 的 实 力 不 强 又 导 致 了 建 设 力 度 不 够 、规 模 小 、层 次 低 的 状 况 发 生 。我 国 很 多高校已认识到这个问题, 在政府的推动下, 一些院校以各种方式合并 重组, 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实现了有限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然而, 我国 还有很多高校是没有进行资源重组的, 还是处于各自独立发展的状态。 如果能在条件允许下, 统一规划高校的资源建设, 无疑将对我国高等教 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摄取知识和掌握检索技能, 以达到事半功倍
部门多次印发文件( [ 84] 教高一司字 004 号、[ 85] 教高一司字 065 号、教
的教学效果。
高司[ 1992] 44 号) 予以规范, 并要求各 高 校 开 设 、开 好 的 课 程 , 这 充 分 说
1.2 重点突出原则
( 3) 高校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有些高校在人力、物力的管理上存在 着漏洞。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 或者存在不公平分 配现象, 导致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 科研热情不高, 从而人才流动性 大, 引进人才频率高, 甚至造成人才浪费。在物力资源的管理上, 统一调 配力度不够, 尽管学校统一管理资产, 但仍存在着管理死角。例如实验室 分 配 不 合 理 , 存 在 有 的 实 验 室 被 闲 置 、有 的 实 验 室 规 模 过 小 不 能 满 足 师 生需求的情况。利用率低下的物资不能及时被淘汰更新, 导致急需利用 的物资无法引进, 从而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无法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 2) 继续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优化资源配置。1998 年, 政府 机构改革推动了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 高等教育告别了部门办 学 的 模 式 。 高 校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改 变 了 部 门 和 地 方 条 块 分 割 、重 复 办 学 的 局 面 , 基 本 形 成 了“ 中 央 和 省 级 人 民 政 府 两 级 管 理 、以 省 级 政 府 管 理 为 主”的新体制, 扩大了高校的办学的自主权, 优化了高等学校的教育资源 配置。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在这种 形势下, 要继续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 整合进程。
新疆农业大学自 1986 年以来, 已为近百个班的学生开设了《科技文
教 师 在 备 课 时 要 吃 透 教 材 , 瞄 准 重 点 , 精 心 设 计 ; 其 次 , 考 虑 如 何“ 精 讲 ”
献检索与利用》课, 我们在教学中总结出一些经验, 现阐述如下。
重点内容。所谓“精讲”, 就是把重点内容讲深讲细, 使学生学深学细。“精
237
科技情报开发与Leabharlann 济SCI- 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2007 年 第 17 卷 第 13 期
文章编号: 1005- 6033( 2007) 13- 0238- 02
收稿日期: 2007- 01- 09
《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学的“三原则”和“五结合”
1 文检课教学中的“三原则”
讲”往往需要“细讲”, 不详细学生就听不明白。讲深讲细应是“言简而义 达, 话少而意深”。此外, 对于类似的教学内容, 可重点地讲透一个, 类及
1.1 艺术性原则 文检课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 由于其属于选修课, 往往又开在大
四第一或第二学期, 这时许多学生或者忙于考研, 或者忙于找工作, 或者 忙于写毕业论文, 使得许多学生对这门课不重视, 有些学生只听开头第 一节课, 认为对自己无用或者教学效果不合口味, 以后就不来上课, 使这 门课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文检课教学应改变教学形式, 在教 学中融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教师为实现教育目标必须充分施展自己 的个性和才华, 注重开头形式美、知识内容美、引导思维美、衔接自然美、 语 言 音 调 美 、风 度 姿 态 美 、课 堂 结 构 美 、结 束 概 括 美 和 教 学 境 界 美 , 从 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