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洪防汛管理制度

防洪防汛管理制度

防洪防汛管理制度
1.防汛排洪设施的管理
为了防止雨水对厂区排水的冲击和对环境的污染,必须采取分级治理的措施。

1.1上游做好雨水分流,重点将生产装置区和罐区的污染源点通过设置地势差、排污地漏、汇水井(或沟渠),必要的围堰等工程设施进行有效隔离疏导,分流洁净雨水,单独排放;对防汛工程设施每年汛前要进行检查、整改和完善,确保实用有效。

这是每年防洪防汛的关键和重点,既可以缓解汛期雨水对生产装置的冲击,又可以防止污染源扩散,保护环境。

1.2中游排水系统包括生产污水排放系统和雨水排放系统,每年汛前也要进行全面检查疏通。

对局部排水不畅的管渠要进行适当改造,扩大排水能力;对地势平缓地段,应适当扩径,增加排水流量。

1.3下游应增加水量调节和排洪设施。

污水处理场要有足够调节余量的水罐或水池,并在进水口设有排洪水泵和排洪分支线,以缓解雨水的冲击,保证汛期安全平稳地运行;地势低洼处,根据情况进行分流,并设置排洪泵(站),防止洪水汇集淹没;为防止油污随雨水排出厂外,除上游分隔外,还可在排洪沟渠出厂前,增设隔油池并定期清油。

2.防洪防汛组织管理
2.1公司抢险救灾指挥部为汛期防洪防汛指挥机构,其主要职责:
2.1.1汛前做好防汛抗灾准备,汛期做好安全渡汛和抢险救灾,讯后做好善后工作。

2.1.2协调各有关部门防洪防汛工作
2.1.3对下水井实行24小时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2.1.4编制生产与抗洪应急预案,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演练。

2.1.5安排污水场隔油池尽量提前将油收尽,降低调节水罐的水位,作为下大雨时的缓冲池备用。

2.1.6企业内部防汛力量和物资除了保障自身抗洪防污染外,还要服从政府防汛部门的统一指挥,分担支援当地的抗洪抢险任务。

2.1.7组建专门的防洪防汛队伍,主要包括防汛抢险队、生产抢险队和后勤保障队。

2.1.8大雨时防汛抢险队和生产抢险队必须全部自动到现场巡查,待命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2.1.9后勤保障队要储备足够的防汛物资和设备,主要包括:
设备:管道疏通机,潜水泵等
工具:铁镐,铁锨,管钳,雨衣,雨鞋等
材料:编织袋,草帘,麻绳,铁丝,消防带,胶管,管件及细砂和砖石等。

照明:应急灯,手电筒
通讯:对讲机等
3.汛前预防
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每年汛前要进行防汛检查,检查的重点是:
3.1雨水排放系统,泄洪排涝设施;堤防围堰工程,雨污分流
围堰。

3.2各种排水管渠是排洪疏水的基本设施。

主要检查管渠内有
无卡堵现象,特别是下水井、汇水沟渠污泥杂物等障碍清
理情况等。

3.3污水处理场:污水处理场是正常生产时污水汇集处理的设
施,汛期最容易受到雨水的冲击。

重点检查进水量、调节
罐池、洪水分流设施是否完好备用。

3.4地下式和半地下式设施
3.5建(构)筑物防汛抗灾能力及潜在隐患。

3.6生产要害部位、关键设备、生命线工程及各种物资储备库。

3.7通讯设施,紧急报警系统。

4.汛期抢险救灾
4.1根据当地政府发布的汛期范围,确定本单位汛期的起止日期,并根据企业所在地设防水位,洪涝汛情,风暴潮和暴雨情况,下达进入防汛紧急状态令,启动“防汛救灾应急预案”。

在紧急防汛期,防汛抗灾指挥成员全部到岗,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防汛部门管理人员和防汛救灾抢险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尽职尽责。

4.2在汛情紧急情况下,防汛组织有权在其管辖范围内,调用防汛抗灾急需物资、设备、交通运输机具和人力,保证安全生产的应急措施的实施,确保生产、建设系统顺利进行。

4.3遭受洪涝灾害时,防汛抗害组织应立即将灾情向上级政府和单位报告,同时向全体职工、家属紧急动员,发布有关安全禁令。

所有单位、个人必须听从防汛抗灾组织统一领导。

4.4灾害现场指挥人员和生产调度部门必须随时向防汛指挥部汇报生产系统遭灾情况,协调和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防汛抗灾指挥部要做好险区群众撤离,安排好生活、医疗卫生和巡逻保卫等事宜。

4.5对要害部位、关键设备、生命线工程、化学危险品库区和储罐加强巡查、监护。

由于自然灾害造成危险化学品溢出或泄漏,应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同时应采取积极抢险措施。

任何单位、个人若发现新的险情应及时主动上报,防汛抗灾指挥部有关人员应及时到现场实地查看,并采取相应措施。

4.6遭灾时,生产岗位工人在没有接到停止生产的指令时,应坚守岗位。

根据灾情,采取相应的自救措施。

5.善后工作
灾后,防汛抗灾指挥部应做好受灾职工、家属的生活供应及住房安置、医疗防疫、恢复生产等工作,并按照关于洪涝灾害统计报表的要求核实损失,及时上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