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滑块专题练习1、如图所示,倾角α=30°的足够长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上放一长L=1.8 m、质量M =3 kg的薄木板,木板的最上端叠放一质量m=1 kg的小物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对木板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使木板沿斜面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物块与木板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1)为使物块不滑离木板,求力F应满足的条件;(2)若F=37.5 N,物块能否滑离木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求出物块滑离木板所用的时间及滑离木板后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离.2、如图甲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足够长的粗糙水平面上,木板质量为M=4kg,长为L=1.4m;木块右端放的一小滑块,小滑块质量为m=1kg,可视为质点.现用水平恒力F作用在木板M右端,恒力F取不同数值时,小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分别对应不同数值,两者的a﹣F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10m/s2.求:(1)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以及木板与地面的滑动摩擦因数.(2)若水平恒力F=27.8N,且始终作用在木板M上,当小滑块m从木板上滑落时,经历的时间为多长.3、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倾角为37°,斜面AB与水平面BC平滑连接。
质量m=1 kg可视为质点的物体置于水平面上的D点,D点距B点d=7 m,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现使物体受到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6.5 N作用,经时间t=2 s后撤去该力,物体经过B点时的速率不变,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求:(1)撤去拉力F后,物体经过多长时间经过B点?(2)物体最后停下的位置距B点多远?4、如图(a)所示,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一长为L=1m、质量为m1=0.5kg的木板A,一质量为m2=1kg的物体B以初速度v0滑上木板A上表面的同时对木板A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g=10m/s2,物体B在木板A上运动的路程s与力F的关系如图(b)所示.求v0、F1、F2.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物块和木板的v﹣t图象分别如图中的折线acd和bcd所示,a、b、c、d点的坐标为a(0,10)、b(0,0)、c(4,4)、d(12,0).根据v﹣t图象,求:(1)物块冲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木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达相同速度后一起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3;(2)物块质量m与长木板质量M之比;(3)物块相对长木板滑行的距离△s.6、质量为 10kg的物体在F=20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粗糙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斜面固定不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力F作用2秒钟后撤去,物体在斜面上继续上滑了1.25秒钟后,速度减为零.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物体的总位移S.(已知 sin37°=0.6,cos37°=0.8,g=10m/s2)7、质量为m的物体A放在倾角为θ=37°的斜面上时,恰好能匀速下滑.现用细线系住物体A,并平行于斜面向上绕过光滑的定滑轮,另一端系住物体B,物体A恰好能沿斜面匀速上滑.求物体B的质量.8、如图,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s拉至B处.(已知cos37°=0.8,sin37°=0.6.取g=10m/s2)(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用大小为30N,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9、如图所示,用一块长L1=1.0m的木板在墙和桌面间架设斜面,桌子高H=0.8m,长L2=1.5m,斜面与水平桌面的倾角θ可在0~60°间调节后固定,将质量m=0.2kg的小物块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05,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忽略物块在斜面与桌面交接处的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最大静止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求θ角增大到多少时,物块能从斜面开始下滑(用正切值表示)(2)当θ角增大到37°时,物块恰能停在桌面边缘,求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3)继续增大θ角,发现θ增大到某值时物块落地点与墙面的距离最大,求此时的角度值以及最大距离.10、如图所示,质量为m=2kg的物体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随着斜面一起沿着水平面以恒定水平加速度a=2m/s2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物体和斜面始终保持相对静止,求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g=10m/s2)1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停放着小车B,车上左端有一小物体A,A和B之间的接触面前一段光滑,后一段粗糙,且后一段的动摩擦因数,小车长,A的质量,B的质量,现用的水平力F向左拉动小车,当A到达B的最右端时,两者速度恰好相等,求A和B间光滑部分的长度()。
12、如图所示,一质量M=2kg的木楔静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楔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木楔的倾角θ=37°,有一质量m=1.0kg的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滑行路程s=2m时,求:(1)物块的速度为多少?(2)在这个过程中木楔没有移动,求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g=10m/s2,sin37°=0.6,sin53°=0.8).1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B=2 kg的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右端上表面紧靠一固定斜面轨道的底端(斜面底端与木板B右端的上表面之间有一段小圆弧平滑连接),轨道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一质量也为m A=2 kg的物块A由斜面轨道上距轨道底端x0=8 m处静止释放,物块A刚好没有从木板B的左端滑出.已知物块A与斜面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5,与木板B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sin θ=0.6,cos θ=0.8,g取10 m/s2,物块A可看作质点.请问:(1)物块A刚滑上木板B时的速度为多大?(2)物块A从刚滑上木板B到相对木板B静止共经历了多长时间?木板B有多长?14、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 37°=)的山坡C,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石板B,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土),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5所示。
假设某次暴雨中,A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B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 s末,B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
已知A开始运动时,A离B下边缘的距离l=27 m,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
求:(1)在0~2 s时间内A和B加速度的大小;(2)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
15、21.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2m,长为L=1.6m的木板,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v0=3m/s 的水平初速度冲上木板,距木板前方s= 0.6m处有倾角为θ=37°的固定斜面,物块与木板达到共速后木板与斜面碰撞并粘连,斜面足够长且左端和木板B端等高,已知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1= 0.2,物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2)2 = 0.5(sin37°=0.6,cos37°=0.8,g=10m/s(1)求物块冲上木板后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2)求碰撞前物块和木板达到的共同速度v;(3)不计物体经过木板与斜面交界时的能量损失,求物块最终停下的位置。
16、如图所示为一足够长斜面,其倾角为θ=37°,一质量m=10 kg物体,在斜面底部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的F=100 N的力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在2 s内位移为4 m,2 s末撤去力F,(sin 37°=0.6,cos 37°=0.8,g =10 m/s2)求:(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从撤掉力F开始1.5 s末物体的速度v;(3)从静止开始4 s内物体的位移和路程.17、如图,质量m=2 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 m。
用大小为30 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 s拉至B处。
(sin37º=0.6,cos37º=0.8,g取10 m/s2)(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用大小为20 N,与水平方向成53°的力斜向上拉此物体,使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求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t。
18、如图甲所示,质量m=2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过a点时给物体作用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并开始计时,选水平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通过速度传感器测出物体的瞬时速度,所得v-t图象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求:(1)物体在0~4 s内和4~10 s内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力F的大小和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10 s末物体离a点的距离.(4)10 s后撤去拉力F,求物体再过15 s离a点的距离.19、如图所示,一质量M=50kg、长L=3m的平板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平板车上表面距地面的高度h=1.8m。
一质量m=10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以v0=7.5m/s的初速度从左端滑上平板车,滑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10m/s2。
(1)分别求出滑块在平板车上滑行时,滑块与平板车的加速度大小;(2)判断滑块能否从平板车的右端滑出。
若能,求滑块落地时与平板车右端间的水平距离;若不能,试确定滑块最终相对于平板车静止时与平板车右端的距离。
20、如图所示,两木板A、B并排放在地面上,小滑块以水平速度v0=3m/s从A左端滑上木板A.已知木板A的长度l=1m,木板B足够长,木板A的质量mA=3Kg,小滑块及木板B的质量均为m=1Kg,小滑块与木板A、B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4,木板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1,取g=10m/s2.求:(1)小滑块在木板A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小滑块在木板A上运动的时间;(3)木板B获得的最大速度.21、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物块,放置在质量M=2kg足够长木板的中间,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木板放置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地面上方存在两个作用区,两作用区的宽度均为L=1m,边界距离为d,作用区只对物块有力的作用:I作用区对物块作用力方向水平向右,II作用区对物块作用力方向水平向左.作用力大小均为3N.将物块与木板从图示位置(物块在I作用区内的最左边)由静止释放,已知在整个过程中物块不会滑离木板.取g=10m/s2.(1)在物块刚离开I区域时,物块的速度多大?(2)若物块刚进入II区域时,物块与木板的速度刚好相同,求两作用区的边界距离d;(3)物块与木板最终停止运动时,求它们相对滑动的路程.22、一平台的局部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为光滑,竖直面为粗糙,右角上固定一定滑轮,在水平面上放着一质量m A=2.0kg,厚度可忽略不计的薄板A,薄板A长度L=1.5m,在板A上叠放着质量m B=1.0kg,大小可忽略的物块B,物块B与板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6,一轻绳绕过定滑轮,轻绳左端系在物块B上,右端系住物块C,物块C刚好可与竖直面接触.起始时令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绳被拉直,物块B位于板A的左端点,然后放手,设板A的右端距滑轮足够远,台面足够高,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忽略滑轮质量及其与轴之间的摩擦,g取10m/s2,求(1)若物块C质量m c=1.0kg,推理判断板A和物块B在放手后是否保持相对静止;(2)若物块C质量m c′=3.0kg,从放手开始计时,经过去=2.0s,物块C下降的高度;(3)若物块C质量m c=1.0kg,固定住物块B,物块C静止,现剪断轻绳,同时也对物块C施加力F,方向水平向左,大小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断绳时刻开始计时,经过t′=2.0s,物块C恰好停止运动,求物块C与竖直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和此过程中的最大速度.高一资料介绍高一上期中考部分1.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物理)2.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3.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数学)两份4.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物理部分1.高一物理运动学综合练习--基础2.高一物理运动学综合练习--提升3.高一物理牛顿定律综合练习--基础4.高一物理牛顿定律综合练习--提升5.传送带专题练习6.滑板滑块专题练习7.弹簧牛二连接体专题练习数学部分1.2018年数学必修二专项练习2.2018年数学必修三专项练习3.2018年数学必修四专项练习4.2018年数学必修一能力提高卷5.2018年数学必修一练习——精选高考题6.2018年数学必修四练习——精选高考题高一上期末考部分1.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2.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必修一二3.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必修一三4.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必修一四5..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英语)6.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7.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8.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9.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10.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11.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滑板滑块专题练习参考答案一、计算题1、(1) F≤30N;(2)物块能滑离木板,1.2s,s=0.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