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运行标准化计算
膜渗透性:渗透性又称为比滤液通量、比渗透通量。
要判断膜或膜技术的性能、确定过滤定量的水所需要的膜内外压差,就要用到渗透性这个值。
狭隘的可理解为1m 2膜面积上、1h 内、在1bar 的过膜压差下透过渗透液的体积。
p
J A ∆=
A : 膜渗透性(l/m 2/h/bar )
J : 膜通量(l/m 2/h )
Δp : 膜内外压差(bar )
由于膜渗透性和温度相关,所以要用于比较,需要借助温度校正因数,将它转化成常温(20°C )下的膜渗透性。
)
(20,20T T A A C K C ︒︒=
A 20°C :常温(20°C )下的膜渗透性(l/m 2/h/bar )
T k,20°C : 温度校正系数
微滤和超滤时膜渗透性的变化通常是由于水的粘度的变化。
因为粘度变化与温度的关系是已知的,所以可以确定出温度校正因数。
)
()20(20,T C T C K ηη︒=︒ η(20℃):20℃时水的粘度
η(T ℃):T ℃时水的粘度
η= (17.91-0.60∙T+0.013∙T 2-0.00013∙T 3)∙10-4
温度校正系数可按如下近似计算公式计算:
T k,20°C = e 0.019∙( T – 20 ) (T 为摄氏温度)
温度校正系数(T k,20°C)还可参照下表计算:
J= 1000·Q产
S
J:膜通量(l/m2/h)
Q产:产水流量(m3/h)
S: 膜面积(m2)
1000: 换算系数(1m3 = 1000 l)转化成20℃时膜渗透性计算公式为:
A20°C = 1000Q产·(17.91-0.60∙T+0.013∙T2-0.00013∙T3)
10.07·S·△p
可近似写成:
A20°C =
1000Q产S·△p·e 0.019∙( T – 20 )
式中
A20°C:常温(20°C)下的膜渗透性(l/m2/h/bar)
Q产:产水流量(m3/h)
S:膜面积(m2)
△p:过膜压差(bar)
T:进水温度(℃)
将超滤运行数据全部转换成20℃时膜渗透性数据后,可直观的看出目前超滤系统的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