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物理个性化教学辅导方案

中考物理个性化教学辅导方案

三、按课程标准达到相应的程度(包括懂得、了解、理解、掌握、学会、形成等等)
具 体 内 容
知识技能要求
过程性要求
(1)
(2)
(3)
(4)
(5)
(6)
(7)
机械功和机械能
怎样才叫“做功”

怎样比较做功快慢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疑难解答


认识动能和势能

内能和热机
认识内能


热量与热值

研究物质比热容


能量守恒定律


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备注:
知识技能要求:
(1)了解: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2)理解:能描述对象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4、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活学活用,锻炼举一反三能力(拓展思维)
5、学校、家庭、个人及辅导中心共同努力解决学员的疑惑(通过适当的压力从而激发内在动力)。
6、学生和家长要积极反馈辅导的效果、多提建议。学习管理师全程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及时与一线老师沟通对学员的问题作必要的调整与处理。
7、适当时找心理咨询师与孩子沟通,调节心态,克服畏难情绪和懒惰情绪。
2怎样比较做功快慢
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4机械效率疑难解答
5认识动能和势能
1认识内能
2热量与热值
3研究物质比热容
4热机与社会发展
1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2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
3欧姆定律的应用
4电能与电功
5探究灯泡的电功率
6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的关系
7家用电路
1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2探究电动机转动原理
3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四、拟采用的方法或措施
1、教育咨询师和一线任课老师从基础知识点入手、循环渐进,让学生明确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以分数为目标)。
2、老师授课要活跃课堂气氛,重新调整学习动向,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建立错题本)。
3、梳理初初中中知识点,查漏补缺,针对必考知识及常考试题强化讲解和训练同时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性总结(总结归纳)。


热机与社会发展


探究简单电路
从闪电谈起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怎么认识和测量电流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


怎么认识和测量电压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


欧姆定律以及电能和电功率
怎样认识电阻

探究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应用


电能与电动

探究灯泡的电功率


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的关系

怎样使电器正常工作


家用电路

测算家庭电费


怎样用电才安全

电能与社会发展


电动机与发电机
关于电动机转动的猜想

关于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电动机为什么能发电


探究电动机转动原理

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破最快的“信使”√ Nhomakorabea广播电视与通信

走进互联网

能量守恒定律
存在能源危机吗

开发新能源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个性化教学辅导方案
一.学生及其教师概况
学生
冷若海
性别

年 级
九年级
就读学校
五中
教 师
罗紫浩
性别

学 科
物理
教材版本
粤沪版
班主任
性别
咨询师
二、学生个性点分析(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与应试能力;学习类型与性格特点;学科知识实际掌握情况与缺漏之处)
在与冷若海同学的短暂交流中,感受到其性格较开朗,初中阶段物理基础不牢固,针对他个人这种情况,结合初中阶段物理知识考点及重难点,辅导教师将对其进行初中阶段物理知识点进行精讲和串讲,一是系统性初步复习,让冷若海同学对初中阶段物理知识架构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另外,在串讲过程中,辅导教师及时了解冷若海同学对各个考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其薄弱环节,进行查漏补缺,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训练,理解型记忆,使其掌握好各种物理题型的解题方法,提高其学习效率,为备战初中阶段物理考试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
1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2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机械功与机械能
欧姆定律
电学电路图
电路故障解答
电能和电功率
电和磁
动态电路
1
1
2
3
2
1
2
2
1
2
4
2
2
4
2
1
1
2
1
2
1
2
3
3
3
4
4
4
方案制定人:罗紫浩(老师)2012年12月5日
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8、教育咨询师全程跟踪。
五、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总课时__;辅导时间:2012年10月——2013年6月,次/周:2 )
阶段
(章节、单元、模块)
内 容
(包括阶段检测)
课时数
教学目标
机械功与机械能
内能与热机
探究简单电路
电动机与发电机
能量守恒定律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专题六
专题七
1怎样才叫“做功”
(4)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物理任务。
过程性要求:
(5)经历(感受):在特定的物理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感受。
(6)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物理活动,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7)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物理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