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教案及讲稿
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教案及讲稿
适应症: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出血。 方法:以无菌敷料覆盖伤口,以绷带或三角巾绞紧包扎,情况紧急时可用手 直接压在无菌敷料上。 以上为止血的 6 种方法,在生活中应根据出血部位及现场的具体条件选择最 佳方法,有时也许是几种方法的联合使用。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指压止血 法:是临时的止血法,是现场急救最简洁的应急措施,可以为我们去寻找敷 料、衣物等包扎用物赢得时间。一旦找到了用物。如手帕、毛巾、布条等。 我们可以采取安全有效的加压包扎止血法。小伤口,只需用清水或生理盐水 冲洗干净,盖上消毒纱布、棉垫、再用绷带加压包扎即可。静脉的出血除了 上述的的方法以外还应该局部压迫伤口。用压力使血流变慢、血凝块易形成 到达止血的目的。对于较深的部位:如腋下、大腿等可以采用填塞止血法然 后加压包扎,但是要强调填塞的用物一定是无菌的!动脉的止血先用指压法、 根据具体情况改用其他的方法如——止血带止血法、结扎止血法。注意使用 止血带止血法的注意事项!对于屈曲肢体加垫止血法一般不宜首选,除非能 确认没有肢体的骨折和关节的损伤。 做好上述的止血后,我们下一步处理就是包扎——
教学难点 四大技术的方法
教学重点 四大技术的方法
外语要求 无特殊要求
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结合板书、电子幻灯,图片,进行讲解,列举实际病例,启发学生,展 开讨论,掌握现掌握四大技术的方法。
参考资料
基本教材:周秀华 急救护理学 第 2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年 主要参考书:急诊内科学 张文武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年
临床学院教案及讲稿
课程名称 急危重症护理学 年级
授课专业
教师 题目章节 教材名称 出版社
职称
授课方式 大课 学时 2
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第十二章第 4 节)
急危重症护理学
作者
周秀华
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
2007 的止血方法。 2.掌握包扎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掌握固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掌握搬运的方法。
二、包扎
包扎的主要作用有 3 个:保护: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固定敷料、药 品和骨折部位;压迫止血和减轻疼痛。
包扎的用物有:绷带、三角巾、四头带、多头带、丁字带,也可利用现场的 手帕、毛巾和衣物。绷带包扎是包扎技术的基础,也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包扎 技术,我们将对绷带包扎进行详细的学习。课本上还有对三角巾包扎操作的介绍,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课后进行自学。
胫后动脉-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
㈡止血带止血法
1.勒紧止血法 用带状布料,扎两道,第一道作为衬垫,第二道压在第一道上,并勒紧。 2.绞紧止血法 此法掌握的操作要领为一提二绞三固定,先将三角巾或是其他现场的布料平 整地绕伤口一圈,两端向前拉紧打活结,并在一头留出一小套,以小木棒、 笔杆、筷子等做绞棒,插在带圈内,提起绞棒绞紧,再将木棒一头插入活结 小套内,并拉紧小套固定。 3.橡皮止血带止血法 先加衬垫,以橡皮止血带止血法绕肢体 2~3 圈,拉紧将末端压在橡皮带下 面。左图为分解步骤,右图为效果图。 此外,还有充气止血带止血法。同学们看到应该会联想到血压袖带,它是根 据血压计原理设计,有压力表指示压力大小,压力均匀,效果较好。 止血带止血法的适应症:四肢较大动脉的止血,或采用加压包扎后不能有效 控制的大出血时才选用。除了在院外外伤止血病人应用较多以外,院内对于
㈢结扎止血法
适用于能清楚地见到喷血血管断端的止血。一般适用于手术中止血,在急救 现场操作难度较大,一般少用。 在抢救时曾经有这样一位患者,一个年轻的男性,前臂被机器绞断,在现场 给予了加压包扎处理后局部的出血仍然不止,就用动脉止血带止血。血仍然 没有止住,最后骨科医生解开断端的敷料,发现数根小动脉喷射状的出血, 马上用血管钳钳夹,立竿见影的效果,出血停止了。 注意:对于损伤组织辨认不清不能盲目钳夹,因为根据解剖上的知识我们知 道动脉旁往往伴随神经和静脉,盲目钳夹会导致神经和血管的损伤。
四大技术即——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急救人员一所必须具备的基本 技能之一,通过学习,要求大家能够熟练地掌握并独立操作。授课方式是,今天 两节课为理论讲解,下星期的两节课,同学将跟随老师一起动手练习。下面我们 开始学习第一个内容止血——止血。
一、止血
出血是创伤后的主要并发症。正常成人全身血量占体重的 7-8%。体重 60Kg 的人,血量约为 4200-4800ml,失血量≤10%(约 400ml),可能有轻度的头昏、交 感神经兴奋症状或无任何反应;失血量达 20%左右(约 800ml),会出现失血性休 克的症状,如血压下降,脉搏细速,肢端厥冷,意识模糊等;失血量≥30%,患 者发生严重的失血性休克,不及时抢救,患者很快死亡。
2
举例 引言 提问 2 分钟
投影 讲解 视频 3 分钟
图片 投影 1 分钟
将动脉压向颞骨 2.颜面部 压迫动脉:面动脉 压迫点解剖位置:下颌骨下缘,咬肌前缘 将动脉压向下颌骨 3.颈部、面深部、头部 压迫动脉:颈总动脉 压迫点解剖位置:气管外侧,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 将动脉压向第 6 颈椎 颈总动脉可以双侧压迫吗?为什么? 禁双侧压迫,以免引起脑缺血脑缺氧。 4.头后部 压迫动脉:枕动脉 压迫点解剖位置:耳后乳突下稍往后 将动脉压向乳突 5.肩、腋、上臂 压迫动脉:锁骨下动脉 压迫点解剖位置:锁骨上窝中部 将动脉压向第 1 肋骨 6.前臂 压迫动脉:肱动脉 压迫点解剖位置:肱二头肌内侧沟中部 将动脉压向肱骨 7.手 压迫动脉:尺桡动脉 压迫点解剖位置:手腕横纹稍上处, 将动脉压向尺桡骨 8.大腿 压迫动脉:股动脉 压迫点解剖位置:腹股沟中点稍下部 将动脉压向股骨 9.小腿出血 压迫动脉:腘动脉 10.足部 压迫动脉:胫前后动脉 压迫点解剖位置:胫前动脉-足背中部近脚腕处
㈣填塞止血法
方法:用无菌敷料填入伤口内,外加大块敷料加压包扎。此法应用范围较局 限。 适应症:腋窝 肩部 大腿根部出血 这是外伤止血用的。此外同学们在其 他专科护理中也学过填塞止血法,比如说妇产科中产后大出血的宫腔纱条填 塞,还有鼻出血中前鼻孔、后鼻孔的填塞止血,都属于填塞止血的具体应用。
㈤屈曲肢体加垫止血法
内科学 叶任高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年
教研室意见
教学组长: 教研室主任: 年月日
1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及时间
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叫刘文文,来自重医附一院急诊科,今天我讲课 的内容是外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来看一幅外伤病 人的图片。
图片上的伤员是在工地做工时不慎被长 1 米多的钢筋刺入到大腿的根部,各 位同学,假设你是 120 出诊的护士,这样的伤员你在现场应该怎样处理?这样的 伤员你将怎样将他安全地运送回医院?通过下面两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就能得 到正确的答案,同样,这也是我们今天四大技术的教学目标——掌握四大技术的 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能灵活运用。
3
图片 视频 4 分钟
讲解 图片 3 分钟
截肢术后的病人,我们也须在床旁配备动脉止血带,用于应急残端突发的大 出血。 止血带是应急措施,而且是危险的措施,过紧会压迫损害神经或软组织,过 松起不到止血的作用,反而增加出血。 所以在使用止血带时应注意以下事项,遵循使用原则—— 总原则: 部位准确:扎在伤口近心端,尽量靠近伤口; 压力适当:上肢为 250-300mmHg 下肢 300-500mmHg,刚才在介绍充气止血带 时提到过,充气止血带有测压装置,所以可以清楚得显示压力,但对于运用 橡皮止血带时,我们又该怎样把握压力适当的原则呢?无压力表时以刚好使 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 同学们可以想想,平时我们都有测血压的经验,当充气气囊打到 250mmHg 以 上,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气囊以下的肢体会发红、甚至发紫,另外还会有胀 痛的感觉。请大家思考——在使用止血带止血时,可以持续使用吗?前面已 经提到,止血带是应急措施,既然是应急,因此在使用的时间上肯定是有时 间限制的,时间要缩短:上止血带的时间不能超过 5 小时(冬天时间可适当 延长),并且应标记明显:记录上止血带时间。可以再手腕上做明显的标记。 因止血带远端组织缺血、坏死,产生大量组胺类毒素,突然松解时,毒素吸 收,可发生“止血带休克”或急性肾衰竭。时间过长且远端肢体已有坏死征 象,应立即行截肢术。 除了整个使用时间要小于 5 小时以外,定时要放松:每 1 小时放松 1 次,每 次 2-3 分钟,放松时以指压法止血。我曾经见到一个 9 岁的男孩,在地里帮 忙收割庄稼时不小心被割到手,血流不止,他的父母就用布条将他上肢勒紧 并用毛巾包裹伤口,由于离医院的路途遥远,加上知识的有限,男孩到达医 院时,打开毛巾一看,整个手臂已经发黑,手指甚至溃烂,最后不得已只有 做截肢手术。下加衬垫:止血带不能直接扎在皮肤上,应先用棉垫、三角巾、 毛巾或衣服等平整地垫好,防止损伤局部受压的皮肤。虽然我们强调的是就 地取材,但是因切忌用绳索或铁丝直接扎在皮肤上!用铁丝直接扎在皮肤上 比较常见于两类伤员,一类是在工地受伤,另一类是被蛇咬伤的伤员,由于 在工地上铁丝比较容易得到,送到急诊室的时候,常常发现伤员的肢体经常 被铁丝缠绕数圈,并且通常都会用钳子固定的非常牢固,就因为上述错误的 止血方法,让本来不需要截肢的病人截肢!最后,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先补充 血容量。
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可分为内出血和外出血,内出血血液流向体腔或组织间 隙,外出血指血液自创面流出,我们所说四大技术的止血,主要适用于外出血。
不同的血管出血,危险性不同,根据血管性质不同可将出血分为动脉出血、 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
毛细血管出血:呈点状或片状渗出, 色鲜红,可自行凝固止血。
静 脉 出 血: 与毛细血管出血相比静脉出血呈较缓慢流出,色暗红, 出血量逐渐增多。
绷带包扎法 1. 环形包扎法 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包扎的起始和结束以及粗细相等部位的小 伤口。将绷带做环形缠绕。左图为分解步骤,右图为效果图。所有后面介绍 的包扎法都是基于环形包扎法上演变的。 2. 螺旋形包扎法 适用于直径大小基本相同部位。 螺旋向上缠绕,每周遮盖上一周的 1/3 到 1/2。 3. 螺旋反折包扎法 适用于直径大小不等部位。如前臂、小腿等。 每周均将绷带向下反折,并遮盖其上一周的 1/3 到 1/2,反折部位应相同成 一直线。 4. 回返式包扎法 适用于没有顶端的部位,如指端、头部或截肢残端。 先将绷带以环形法缠绕数圈,由助手在后部将绷带固定,反折后绷带由后部 经肢体顶端或截肢残端向前,也可由助手在前部将绷带固定,再反折向后, 如此反复包扎,每一来回均覆盖前一次的 1/3-1/2,直到包住整个伤处顶端, 最后将绷带再环绕数圈把反折处压住固定。 近年来,尼龙网套作为新型包扎材料,应用的非常广泛,既快捷又方便,那 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最传统的绷带包扎法呢?尼龙网套是没用加压作用的! 用于固定敷料的材料可以,但如果需要加压止血的话,用尼龙网套是没用的。 5.“8”字形包扎法 适用于关节处的包扎。 在伤处上下,将绷带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做“8”字形缠绕,每周遮盖上 一周的 1/3 到 1/2,适用于关节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