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球趋势。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信息化教育的基础平台,近年来在基础教育信息化中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我校在2006年宝安区村小改造时对功能室配备了第一批交互式电子白板,2010年暑假在一至四年级教室安装了第二批交互式电子白板,并配置了全新的教学平台。

2 011年9月份在六年级教室安装短焦距的电子白板。

目前,我校除了四年级三个班、五年级仍在使用背投电视外,7 1%的教室、90%的功能室都安装了鸿合交互式电子白板。

宝安区教育局2010年五月份印发了《宝安区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全员培训活动工作方案》(深宝教〔2010〕94号),学校认真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培训。

在此基础上,学校前后三次邀请鸿合公司技术人员到学校组织教师全员培训,特别针对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训,并由信息技术老师负责学校电子白板使用技术支持。

目前,学校大部分教师能够熟练使用电子白板的简单功能,例如书写操作、页面操作、平台间切换等。

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白板工具切换、插入多媒体素材等较为陌生,真正能运用电子白板创设情境、创新课堂教学的教师极少。

最为关键的是绝大部分教师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认识仍停留在作为投影屏幕、可以板书的基础层面,对电子白板能够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创造更高效更有魅力的课堂、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更有吸引力的讲授等突出优势认识不足更无从实践。

因此,无论对学校倡导的高效课堂层面,还是从教师个人的信息素养、专业发展层面,如何基于学科教学规律应用电子白板环境的教学设计研究;如何更好地掌握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

二、概念的界定:1、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电子白板又称为互动白板或交互白板(interacti ve whiteboard,IWB),是基于PC的一种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输入设备,它包括电子白板、电子笔和相应的应用软件,可广泛用于教学培训、远程教学和会议演示等领域。

2、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等,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计划过程。

3、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本课题所指的教学模式是指在电子白板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是由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三、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理论意义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2、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认为,只有学生亲自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的原有适当观念起决定作用,这种原有的适当观念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

有意义的学习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学生要具有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即把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关联起来的意向;学习材料对学习具有潜在意义,即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并可以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相联系。

(二)实践价值1、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师生互动平台,已经成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媒介”。

交互式电子白板允许教师使用多种类型资源,能够促进课堂上学生讨论,使得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早发现和纠正学生理解中的困难和错误。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板书录制功能帮助教师及时收集课堂中动态生成资源,有助于教师进行反思和和诊断教学,能够激发教师改进教学方法,鼓励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独特的多媒体工具和数字化资源,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支持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电子白板动态回放功能有助于学生处理更多的复杂概念,使得学习更清晰、更有效地表达和陈述。

电子白板知识构建平台能够优化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情感、行为、思维得到更有效的建构,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认知行为,促进学生发展。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一)国外的研究现状从文献调研中可以看到,交互式白板在国外应用研究已经开展得比较深入,很多国家和机构拥有专门的交互白板课题研究项目,如美国的Analysis of MAP Results for e-MI NTS students、South Texas Community College一Star County Campus;英国的Impact2 and Impact3 studies;加拿大的smart Kids Research;澳大利亚的Australian Capital Territory-Education and Training、Richardson Prima ry School Research等。

还建立了一些相关网站,如、等。

这些网站中不仅有交互白板的产品信息和相应软件的下载,而且有一系列针对教师的技术培训以及成功的课堂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等等,为教师更好更有效地应用白板进行授课和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国内研究现状文献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对于交互式白板的教学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目前为止,交互白板的教学应用实践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交互白板对课堂教学呈现方式的影响;对学习动机、自信心的影响;对学生思维、师生互动的影响;对教学资源建设的影响;对课堂效率及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影响等。

但是对于白板软件资源库的建设、特别是针对具体学科的资源建设;基于交互式白板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习群体的交互式白板教学应用的研究相对还不够充分。

五、研究的目标本研究的目标在于探究交互式白板环境下重构课堂教学模式与创新教学设计的方法,通过本研究实现以下目标:1、通过课题实践与研究,促进教师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2、通过创新教学设计,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与体验的机会,促进学生发展。

3、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情感、行为、思维得到更有效的建构,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认知行为。

六、研究内容1、研究在电子白板环境下不同学习群体、不同学习科目的教学设计实践案例。

2、如何利用电子白板工具、合理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更有吸引力的课堂。

3、在电子白板环境下为促进操作互动、人际互动、认知互动的学科教学策略设计研究。

七、研究的方法1、文献法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纸张和电子形式的文献进行检索,分析、整合现有研究成果,为其他形式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基础。

2、行动研究本课题计划在研究时间内收集教师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反思总结,通过计划-行动-反思-修改等行动研究的循环研究模式,获得经验。

3、案例研究本课题还将通过案例研究的形式,选择教学过程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典型案例,对基于白板技术的课堂教学模式重构现象进行案例分析与研究。

八、课题组成员结构及分工(一)各成员结构主持人:倪晓玲主要成员:皮世平、周丽、谭遵果、杨情情、任雪霞(二)各成员职责1、主持人负责课题整体方案设计,组织制订学科教师培训方案,编选有关培训材料,定期组织电子白板使用培训,与课题教师交流、学习、总结和研讨活动,及时收集、整理研究材料,撰写专题研究论文,研究指导教师收集白板课件、课例、教学设计案例,并进行反思总结。

2、课题组成员主要负责本学科教师开展研究工作的组织和指导,收集白板应用的相关资料。

(具体分工见附表)附表 九、实施计划本课题具体实施步骤如下:第一阶段(2011年6月—2011年9月):进行文献研究,做好前期调查。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3年1月):进行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

第三阶段(2013年2月—2013年5月):交流与提升阶段。

第四阶段(2013年6月—2013年10月):结题总结阶段。

十、预期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交互式电子白板与教学创新——从入门到精通》,王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

2、《教育技术学》,邬美娜编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3、《教学模式》,(美)乔伊斯等,荆建华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信息技术教育学》,周克江、张子石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

5、《教学论》,裴娣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6、《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策略设计探索》,鲍贤清,《中国电化教育》。

11 /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