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PPT课件

第4章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PPT课件

⑺相反:两种药物合用后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 用
• 芫花+甘草→毒性↑(LD50减小)。
19
相须、相使:协同、增效; 相畏、相杀:减低或消除毒副作用; 上述为用药之所求。
相恶:药效拮抗; 相反:毒副作用上升 • 为用药之所忌。 ❖ 十八反、十九畏,研究结果不一致。其科学
性有待深入观察。 20
㈡机体的因素
❖ 道地药材或定点产药材(云南三七、宁夏枸 杞、四川黄连、贝母、山西党参)。
6
⑶采收季节
茎:未老浆汁充溢; 花:将开、含苞待放-- 槐花、金银花 果实成熟后;少数如青皮,未成熟时采; 叶:新生未老,花前-青蒿、银杏叶 根:秋后。 树皮类(杜仲、厚朴等)春夏季采取,树汁
较多。
7
最佳采收时间: 人参:8月 青蒿:8月 臭梧桐:5月
性。 栀子苷转化为京尼平,促进胆汁分泌作用增
强。
24
㈢环境因素
地理、气候、饮食、时辰等。 • 乌头碱、雷公藤提取物急毒实验中午12点 死
亡率最高。 • 青藤碱相同剂量(100mg/kg,iv)7:00给药,
血浓度高于19:00给药。
25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第4章 影响中药药理 作用的因素
1
㈠药物的因素
⒈药材 ⑴品种和产地:同名异种,来源混杂 青蒿 • 菊科黄花蒿-青蒿素(抗疟) • 青蒿-无青蒿素
2
甘草 豆科植物甘草(药典收载)含甘草次酸7.2%甘
草甜素11.1% 光果甘草(药典收载) 含甘草次酸3.4%甘
草甜素4.02% 粗毛甘草(非药典收载)含甘草次酸0.72%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26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甘草甜素--
3
大黄 • 掌叶、唐古特等正品大黄ED50:326mg.kg-1 • 华北、天山等大黄: ED50:3500mg.kg-1 ❖ 相差10倍
❖ 《本草纲目》“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 ❖ 关木通与广木通
4
⑵产地 金钱草 ❖ 江西、江苏-利尿 ❖ 四川-利胆 ❖ 广西-利尿和利胆。
5
金银花-绿原酸含量 ❖ 河南-4% ❖ 山东-7.5% ❖ 非道地产:小于3%
❖ 半夏:致畸。
22
⒉病理因素
肝肾功能下降→药物代谢排泄率下降→蓄积可 能性升高。
机能状况不同→对药物反应性不同。 • 当归对松弛状态子宫呈收缩,对痉挛状况子
宫呈舒张。 • 桂枝汤,对高温动物有解热降温作用,对低
温动物可升高体温。
23
⒊肠道内微生态环境
肠道菌对中药有代谢作用。 黄芩苷分解为黄芩素, 抗过敏作用增强。 番泻苷A,B分解为大黄酸蒽酮,产生泻下活
16
⒌配伍-增强疗效,降低毒性
七情配伍 ⑴单行:一种药物单独使用。 ⑵相须:两种功用相同的药物配合使用,增强疗效 石膏(退热快,作用短而弱)+知母(起效缓,作
用持久)→作用快、强、持久。 ⑶相使:两种功效不同的药伍用,相互提高疗效。 • 黄芪(补气)+茯苓(祛湿)→利水、补气作用↑
17
⑷相畏:一种药的毒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 减轻或消除
药效不变) 苦杏仁(加热) →苦杏仁酶破坏(苦杏仁苷水
解成氢氰酸↓)
10
⑵增强疗效
延胡索(醋炮制)生物碱溶出量↑药效增强。 杜仲 (炮制)胶质破坏-有效成分溶出率上
升-药效提高。
11
⑶改变药物的性能与功效
麻黄生用辛散,解表作用较强,蜜制后辛散 作用缓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
生大黄泻下作用强,制大黄抗菌作用强。 蒲黄生用活血化瘀,炒炭后可止血。 生首乌泻下作用强,制首乌补益作用强
12
⒊制剂
⑴剂型-决定给药方法、途径, 可导致药效性质 的差别。
青皮、枳实口服液无升压作用,注射液可使 BP升高→抗休克。
❖ 吸收速度和程度:吸入〉舌下〉直肠〉肌内〉 皮下〉口服〉皮肤。
13
⑵制剂工艺-有效成分得率、崩解度
牛黄解毒片的释放速度是牛黄解毒丸的2~ 3 倍。
葛根黄豆苷元胶囊:生物利用度,分散型为 普通型的5倍;最高血浓度为普通型的12倍。
生半夏和天南星的毒性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⑸相杀:一种药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的毒性 • 甘草减轻乌头、附子毒性 • 绿豆减轻巴豆的毒性
18
⑹相恶:一种药物的功效能被另一种药物削弱 破坏、或两者功效均丧失
• 人参+莱菔子合煎→Rg1煎出率减少,耐缺 氧、抗应激能力、增强耐力作用减弱。
• 黄连、黄柏+五陪子合煎→生物碱溶出率降 低。
⒈生理因素 年龄:幼儿不宜峻补、老年驱邪攻泻之品不
宜多用,剂量相应减少。 性别:月经期间避免或少用峻泻药,活血化
瘀药。 情志精神状况: 遗传:高效性,耐受性。
21
妊娠用药禁忌:
禁用-毒性大、药性峻烈药 莪术、巴豆、水蛭、三棱、芫花、麝香、斑
蝥等。
慎用-破气、行滞、活血化瘀、攻下药 大黄、川芎、牛膝、丹皮、附子、肉桂等
14
⑶煎煮方法 先煎、后下 龙骨、牡蛎先煎久煎, 砂仁、豆蔻后下, 马钱子不入煎剂。 分煎合煎 • 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合煎,通过
化学研究,发现了新的成分:5-羟甲基-2 -糖 糠。
15
⒋剂量
特点:中药在一定范围内呈量效依赖关系(不 很规则)。有时剂量改变导致功效改变。
甘草3 ~ 6g起调和诸药作用;9~ 15g起温 胃养心,清肺利咽;15 ~ 30g有肾上腺皮 质激素样作用,解毒作用。
8
⑷贮藏
宜干燥、低温、避光贮藏 三颗针见光,避光不同条件下存放三年,小
檗碱含量分别下降54.1%和39.83% 刺五加、见光、高温(40~60℃)高湿(相
对湿度74%)存放6个月。丁香苷几乎完全 损失。
9
⒉炮制
⑴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乌头碱 (加热)→乌头次碱 (加热)→乌头
原碱(毒性为双酯型乌头碱的1/200~ 1/4000) 马钱子(砂炒) →毒性降低(消肿止痛、通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