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排比素材

高中语文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排比素材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和排比
教学内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排比
教学重点难点比喻、排比的使用和表达效果的鉴赏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一、考点透视:
高考《考试大纲》中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作了十分清晰的界定。

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8种,即比喻、排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

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

历年高考试卷中,修辞方法的考查同阅读、鉴赏结合,仍是重要的关注点;修辞方法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考查更是近年高考的发展趋势所在,这或许又是以后修辞命题的一大热点,也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二、复习旧知
(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如果是比喻句请指出其类型: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明喻)
2、爱心是出现在沙漠里的一泓清泉。

(暗喻)
3、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痛打落水狗。

(借喻)
4、一枝巨大的白丁香花开在了灰色的屋顶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博喻)
5、她很像她妈妈。

(非比喻句,“像”表比较)
小结:比喻句的特征: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情境有相似点,才可构成比喻。

类型特点:明喻,本、喻体,喻词均出现,格式:A像B
暗喻,本、喻体出现,喻词用“是”、“成为”、“变成”等代替,格
式:A是B
借喻,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格式:B代A
博喻,一个本体对应多个喻体的明喻,格式:A像B,像C,像D 句中有比喻词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如第五句),有些喻词可以表比较、猜测、想
象、列举等
(二)排比句的类型可分为复句排比、分句排比、单句排比、成分排比。

请判断下列各排比句的类型。

1延安的歌声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成分排比)
2、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分句排比)
3、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单句排比)
4、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

如果能够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

如果能够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像雄鹰
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复句排比)
小结:排比句特征,句式一致,内容相关,句数不少于三句。

三、考题示例:
(1999年全国高考题)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组趁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年诞辰。

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激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
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

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开,,
史诗还在续写。

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时代!
(参考答案:五十年像一首歌曲有低音也有高音乐曲渐趋高潮)
评析:这道题结合仿写考查比喻、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首先要根据文中的例句找一个好的喻体,为下一步对喻体的延伸拓展做好准备。

其次,注意句式的一致性和词语的使用(如:冷---暖;激---缓;痛苦---欢乐)。

第三,切合语境造句,照应前后的文意句意(本段语境感情上为积极语境,不可用消极的语句)。

小结:(1)喻体要选准,句式要一致,内容要相关,前后要呼应,感情要和谐。

(2)高考考查方向:
A 结合语境考查修辞手法的使用
B 结合诗词考查修辞手法的鉴赏
四、课堂练习: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处续写两个句子。

要求选择新的喻体,并使全段语句连贯。

青春是一首歌,她扣动我们的心弦。

青春是一只笛,她奏响我们的心声。

青春是一面旗,她张扬我们的激情。

2、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其成为语意前后呼应,句式一致,修辞恰当的一段话.
许多象形字,如“山”、“水”、“木”等是从自然界的实物抽象出来加工创造的.“山”,很像连绵起伏的群峰;“水”,;“木”,。

它们生动地体现了汉字的自然之美。

(很像波涛汹涌的长河很像根深叶茂的大树)
3、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
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
、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是
生命的落脚处。

(答案:(1)仲夏亭榭里的弄弦;(2)深秋山林中的独步;(3)是灵魂的依傍)
4、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首词的构思很灵巧,善用比喻,幻想别致,试据此作简要分析。

答:把水波比喻为美人的眼神,把山峰比喻为美人画过的眉毛,把江南春天比喻为美人的盈盈眉眼,比喻生动新颖。

后段又给行人安排了赶上江南春天的幻想,写得流畅别致。

五、巩固练习:
1 、以“温馨”为陈述对象,在下面横线处填人三个适当的语句、组成语意贯通的排比句。

温馨是初春河上飘过的第一丝草垒;
温馨是;
温馨是;
温馨是。

(答案:是暮晚天际掠过的飞鸿;是月光如水漫浸的庭院;是满城黄花间衣袖迎风少女的笑靥)
2 、根据诗里的句型特点,写出空缺的句子。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
理想是灯,;
理想是路,。

(点燃熄灭的灯;照亮夜行的路;通向胜利的彼岸)
3、在下面句子中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无论是壁立千仞的高山,
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无论是,还是;
无论是,还是。

这些都是大自然精
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的深邃、高超的智慧。

(答案:一泻千里的长江;九曲回环的黄河;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摄人心魄的黄山云海)
4、下面两首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它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说明。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余
张藉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了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答案:“比”的手法。

我国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是<诗经>中所总结的“赋比兴”,这两首诗都是用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来表达的,是典型的“比”的手法的运用。

举例说明:朱庆余诗中,以新娘自比,以“夫婿”比作张籍,以“舅姑”比作主考官;张籍诗中,以“越女”、“采菱姑娘”比作朱庆余,以“齐纨”比作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作朱庆余的优秀作品。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