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一、数列的概念1.数列的定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记作a n 。
排在第一位的项叫第一项(或首项),排在第二位的项叫第二项......,排在第n 位的项叫第n 项。
数列的一般形式:a 1,a 2,a 3,.....,a n ,....简记为{}n a 。
注意:⑴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在这里,只强调有“次序”,而不强调有“规律”。
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⑵在数列中同一个数可以重复出现。
⑶项a n 与项数n 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⑷数列可以看作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但函数不一定是数列。
例:判断下列各组元素能否构成数列 (1)a ,-3,-1, 1,b ,5,7,9(2)2010年各省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
2.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即)(n f a n =. 例:(1)1,2,3,4,5,... (2)1,21,31,41,51,... 注意:(1){a n }表示数列,a n 表示数列中的第n 项,)(n f a n =表示数列的通项公式。
(2)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不一定唯一,例如:(3)不是每一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例如:1, 1.4, 1.41, 1.414,.....3.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即)(1-=n n a f a 或),(21--=n n n a a f a ,那么这个式子叫做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 如数列{}n a 中,12,11+==n n a a a ,其中12+=n n a a 是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例:a 1=1,a n =2a n-1+1(n>1)a 2=2a 1+1=3 a 3=2a 2+1=74.数列的前n 项和S n 与通项a n 的公式①n n a a a S +++= 21; ②.⎩⎨⎧≥-==-)2()1(11n S S n S a n n n例: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2n 2+3,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例: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则a 8的值为 15 5. 数列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像法、列举法、递推法。
6. 数列的分类:(1)按数列项数是有限还是无限分:有穷数列,无穷数列; (2)按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单调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数列。
例:(1)1,2,3,4,5,6,..... (2)10,9,8,7,6,..... (3)1,0,1,0,1,0,..... (4)a ,a ,a ,a ,a ,...... 练习:1、已知a n =3n 2-28n ,则在数列{}n a 的最小项为第5项2、数列{}n a 中,2n a n n λ=+,且{}n a 是递增数列,实数λ的取值范围(-3,+∞)3、数列{}n a 的前n 项和S n =n 2-4n+1,则通项公式为 .二、 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数列{}a n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等差数列的公差(用字母d 表示)。
即)2,*(1≥∈=--n N n d a a n n 且.(或)*(1N n d a a n n ∈=-+)。
例:等差数列a n =2n-1,a n -a n-1= 2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n a a n d =+-或()n m a a n m d =+-。
公式变形为:b an a n +=. 其中a=d, b= a 1-d. 变式:a 1=a n -(n -1)dd=11--n a a n d=mn aa m n -- 特征:a n=dn+(a 1-d),即a n =kn+m(k ,m 为常数),是数列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例:等差数列{}n a 中,1030a =,2050a =,则通项n a =210n +. 例:等差数列{}n a 中,a 3+a 8=22,a 6=7,则a 5= 15 .例:{}n a 是首项1a =1,公差d=3的等差数列,如果a n =2005,则n= 669 . 3、等差中项: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且2a bA +=,a ,A ,b 成等差数列是2A=a+b 的充要条件,即212+++=n n n a a a ,m n m n n a a a +-+=2 例:{}n a 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若15321=++a a a ,80321=a a a ,则=++131211a a a 105例:等差数列 {}n a 中,12012864=+++a a a a ,则11931a a -的值为 16例:等差数列 {}n a 中,1291,0S S a =>,则前 10或11 项的和最大。
4、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n S :1()2n n n a a S +=,1(1)2n n n S na d -=+。
公式变形为:n da n d S n )2(212-+=即Bn An S n +=2,其中2d A =,B=21da -.例:如果等差数列 {}n a 中,12543=++a a a ,那么=++++7321...a a a a 28例:数列 {}n a 中,*11(2,)2n n a a n n N -=+≥∈,32n a =,前n 项和152n S =-,则1a = -3 ,n = 10 .例: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11,362==a a ,则=7S 49 . 注意:(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a 、d 、n 、n a 及n S ,其中1a 、d 称作为基本元素。
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
(2)为减少运算量,要注意设元的技巧,如奇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2,,,,2a d a d a a d a d --++…(公差为d );偶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3,,,3a d a d a d a d --++,…(公差为2d ) 5、等差数列的性质:(1)在等差数列 {}n a 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是它相邻二项的等差中项; (2)在等差数列 {}n a 中,相隔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3)在等差数列 {}n a 中,)(,)(n m mn a a d d m n a a mn m n ≠--=-+=; (4)在等差数列 {}n a 中,当m n p q +=+时,则有q p n m a a a a +=+,特别地,当2m n p +=时,则有2m n p a a a +=.例: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4+a8=16,则该数列前11项和S11= 88例: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1185212,21a a a a S 则7 (5)当公差0d ≠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d ;前n 项和211(1)()222n n n d dS na d n a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6)单调性:设d 为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则d>0⇔{}a n 是递增数列;d<0⇔{}a n 是递减数列;d=0⇔{}a n 是常数数列。
(7)项数成等差,则相应的项也成等差数列,即),,...(,,*2N m k a a a m k m k k ∈++成等差,232,,n n n n n S S S S S --(公差为d n 2)也成等差数列,而{}n a a 成等比数列;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0n a >,则{lg }n a 是等差数列.例: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25,前2n 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n 和为 225 例:已知等差吃的前10项和为100,前100项和为10,则前110项和为 -110 (8)在等差数列{}n a 中, 当项数为偶数2n 时,)(1a a n n n n s ++=;nd s s =-奇偶;a a nn s s 1+=奇偶. 当项数为奇数21n -时,a n n n s )12(12-=- ;a s s 1-=-奇偶(中偶奇a a S S n ==-);n s s 1-=奇偶。
例:在等差数列中,S 11=22,则6a = 2 。
例: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n a 中,奇数项和为80,偶数项和为75,求此数列的中间项与项数 5;31(9)如果两等差数列有公共项,那么由它们的公共项顺次组成的新数列也是等差数列,且新等差数列的公差是原两等差数列公差的最小公倍数。
注意:公共项仅是公共的项,其项数不一定相同,即研究n m a b =. 6、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①定义法:)(1常数d a a n n =-+⇔{}a n 为等差数列。
②中项法: a a a n n n 212+++=⇔{}a n 为等差数列。
③通项公式法:b an a n +=(a,b 为常数)⇔{}a n 为等差数列。
④前n 项和公式法:Bn n A s n +=2(A,B 为常数)⇔{}a n 为等差数列。
例:设{}n a 是等差数列,求证:以b n =na a a n+++ 21 *n N ∈为通项公式的数列{}n b 为等差数列。
例:已知数列{}n a 中,31=a ,前n 项和1)1)(1(21-++=n n a n S ,求证:①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②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7、已知{}a n 成等差数列,求s n 的最值问题:(1)若01>a ,d<0且满足⎪⎩⎪⎨⎧≤≥+0,01a a n n,则s n 最大;(2)若01<a ,d>0且满足⎪⎩⎪⎨⎧≥≤+0,01a a n n ,则s n 最小。
“首正”的递减等差数列中,前n 项和的最大值是所有非负项之和;“首负”的递增等差数列中,前n 项和的最小值是所有非正项之和。
n S 最值得求法:①:由不等式组⎪⎪⎭⎫ ⎝⎛⎩⎨⎧≥≤⎩⎨⎧≤≥++000011n n n n a a a a 或确定出{}n a 正、负分界项; ②:因等差数列前n 项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bn an S n +=2,故可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值,但要注意数列的特殊性*n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