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初中升高中衔接-物理:牛顿第二定律

新课标初中升高中衔接-物理:牛顿第二定律

第二节牛顿第二定律一、牛顿第二定律正交分解后,列出方程F x =ma ,F y =0.①特殊情况下,若物体的受力都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也可将坐标轴建立在力的方向上,正交分解加速度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x =ma x F y =ma y 及F =F 2x +F 2y 求合外力.例题1.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 =ma 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由F =ma 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B .由m =F a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C .由a =F m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D .由m =F a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到的合外力求出 【参考答案】CD【试题解析】a =Fm是加速度的决定式,a 与F 成正比,与m 成反比;F =ma 说明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但不能说F 与m 成正比,与a 成正比;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F 、a 皆无关.例题2.力F1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a 1=3 m/s 2,力F 2作用在该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a 2=4 m/s 2,则F 1和F 2同时作用在该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 )A .7 m/s 2B .5 m/s 2C .1 m/s 2D .8 m/s 2【参考答案】ABC【试题解析】加速度a 1、a 2的方向不确定,故合加速度a 的范围为|a 1-a 2|≤a ≤a 1+a 2,即1 m/s 2≤a ≤7 m/s 2,故A 、B 、C 项符合题意例题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8 kg 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用一水平力F =20 N 拉物体由A 点开始运动,经过8 s 后撤去拉力F ,再经过一段时间物体到达B 点停止.求:(g =10 m/s 2)(1)在拉力F 作用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撤去拉力时物体的速度大小;(3)撤去拉力F 后物体运动的距离.【参考答案】(1)0.5 m/s 2 (2)4 m/s (3)4 m【试题解析】(1)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竖直方向mg =F N水平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F N =ma 1解得a 1=F -μF N m=0.5 m/s 2 (2)撤去拉力时物体的速度v =a 1t解得v =4 m/s(3)撤去拉力F 后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ma 2解得a 2=-μg =-2 m/s 2由0-v 2=2a 2x解得x =02-v 22a 2=4 m例题4.如图所示,质量为1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物体受到大小为20 N 、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下的推力F 作用时,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物体加速度的大小.(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参考答案】5 m/s 2【试题解析】取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在水平方向上:F cos 37°-F f =ma ①在竖直方向上:F N =mg +F sin 37°②又因为:F f =μF N ③联立①②③得:a =5 m/s 21.关于牛顿第二定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大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大B .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质量大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小C .由F =ma 可知,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D .对同一物体而言,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而且在任何情况下,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一致【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加速度是由合外力和质量共同决定的,故加速度大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一定大,质量大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小,选项A 、B 错误;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故C 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并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故D 选项正确.2..初始时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逐渐减小的水平力的作用,则这个物体运动情况为()A.速度不断增大,但增大得越来越慢B.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减小C.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不断增大D.加速度不变,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参考答案】AC【试题解析】水平面光滑,说明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物体所受到的水平力即为其合外力.力逐渐减小,合外力也逐渐减小,由公式F=ma可知:当F逐渐减小时,a也逐渐减小,但速度逐渐增大3..如图所示,两个人同时用大小分别为F1=120 N、F2=80 N的水平力拉放在水平光滑地面的小车,如果小车的质量m=20 kg,则小车的加速度()A.方向向左,大小为10 m/s2B.方向向左,大小为2 m/s2C.方向向右,大小为10 m/s2D.方向向右,大小为2 m/s2【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小车受到的合力为:F=F1-F2=120 N-80 N=40 N,方向向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解得小车的加速度为:a=Fm=4020m/s2=2 m/s2,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方向向左.4..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木块A、B,水平推力F作用在A上,用F AB代表A、B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地面是光滑的,则F AB=FB.若地面是光滑的,则F AB=C.若地面是粗糙的,且A、B被推动,则F AB=D.若地面是粗糙的,且A、B未被推动,F AB可能为【参考答案】BCD【试题解析】A、B、若地面是完全光滑的,A、B将以共同的加速度运动,因木块AB完全相同设质量为m、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AB整体:F=2ma,得a=;对B:F AB=ma=.故A错误,B正确;C、若地面是有摩擦的,且A、B被推动,A、B也将以共同的加速度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AB整体:F﹣μ(m+m)g=2ma 解得:a==,对B:F AB﹣μmg=ma 故:F AB=ma+μmg=m(a+μg)=,故C正确;D、若地面是有摩擦的,且A、B未被推动,则可能是F小于A所受的摩擦力未被推动,此时AB之间无作用力F AB=0,也可能是F大于A所受的摩擦力,但小于AB所受的摩擦力之和未被推动,此时AB之间有作用力F AB大于零,但要小于,因为根据C项可知,当F AB=时,AB就滑动了.即F AB可以等于0﹣之间的任意值.故D正确;5.用相同材料做成的A、B两木块的质量之比为3:2,初速度之比为2:3,它们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同时开始沿直线滑行,直至停止,则它们()A.滑行中的加速度之比为1:1B.滑行的时间之比为1:1C.滑行的距离之比为4:9D.滑行的距离之比为3:2【参考答案】AC【试题解析】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木块滑行的加速度a=,因为两木块的材料相同,则滑行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A正确.B、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t=,因为初速度之比为2:3,则滑行的时间之比为2:3,故B错误.C、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滑行的距离,因为初速度之比为2:3,则滑行的距离之比为4:9,故C正确,D错误.6.我国发射的“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在重返大气层时,速度可达几千米每秒.为保证飞船安全着陆,在即将落地时要利用制动火箭使飞船减速到某一安全值,在这段时间内()A.飞船处于超重状态B.飞船处于失重状态C.宇航员受到的重力变大了D.宇航员受到的重力变小【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AB、飞船减速则飞船的有向上的加速度;故飞船处于超重状态;故A正确,B错误;CD、无论超重,还是失重,物体的重力不变,质量也不变,故CD错误;故选:A.7.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5个共点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若同时撤消其中大小分别为15N和10N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此时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A.2m/s2 B.3m/s2 C.13m/s2 D.15m/s2【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撤掉的两个力的合力范围为:15N﹣10N≤F≤15N+10N,即:5N≤F≤25N.物体受共点力保持静止,可知合力为零,撤掉大小分别为15N和10N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则其余力的合力与撤掉的两个力等大反向,故剩余力的合力范围为:5N≤F′≤25N.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故加速度范围为:2.5m/s2≤a≤12.5m/s2由选项给的数据可知,B正确,ACD错误.8.如图所示,质量为4 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现用大小为40 N,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的斜向上的力拉物体,使物体沿水平面做匀加速运动(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1)若水平面光滑,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2)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参考答案】(1)8 m/s2(2)6 m/s2【试题解析】(1)水平面光滑时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F cos 37°=ma 1①解得a1=8 m/s2②(2)水平面不光滑时,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F cos 37°-F f=ma2③F N′+F sin 37°=mg④F f=μF N′⑤由③④⑤得:a2=6 m/s21.关于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恒定的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B.物体受到不为零的合力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的合力的方向可能相同【参考答案】BD【试题解析】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只要物体受力(合力不为零),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会改变,A 错误、B正确;C、物体不受力或合力为零,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错误;D、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它所受合力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不在一条直线上,D正确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位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静止在长木块上,两物块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现对物块m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若恒力F使长木板与物块出现相对滑动.则恒力F的最小值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两者之间的滑动摩擦力)()A.μmg(1+) B.μmg(1+) C.μmg D.μMg【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对A、B整体进行受力分析:F=(M+m)a对A进行受力分析:F f B=ma对B进行受力分析:f A=Ma当AB即将相对滑动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f A=μmg.求解上面方程组,F最小=μmg(1+),故A正确、BCD错误.3.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时间t通过的位移是s.如果水平恒力变为2F,物体仍由静止开始运动,经时间2t通过的位移是()A.s B.2s C.4s D.8s【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当水平恒力为F时,则有s===①当水平恒力为2F时,则有s′===②由①②得,s′=8s4.用牛顿运动定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走路时,地对脚的力大于脚蹬地的力,所以人才能往前走B.不论站着不动,还是走动过程,人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C.人站在沼泽地下陷时,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D.以卵击石,石头完好而鸡蛋破了,说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A、人走路时,地对脚的力与脚蹬地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错误;B、不论站着不动,还是走动过程中,人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故B正确;C、人站在沼泽地下陷时,人对沼泽地的压力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故C错误;D、以卵击石,石头完好而鸡蛋破了,但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仍等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故D错误;5.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有一重10N的物块,被平行于斜面,大小为8N的恒力F推着沿斜面匀速上升,如图所示,在推力F突然撤去的瞬间,物块受到的合力为()A .3N ,方向沿斜面向上B .5N ,方向沿斜面向下C .8N ,方向沿斜面向上D .8N ,方向沿斜面向下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由于物体匀速上升,合力为零;撤去推力F 后,物体由于惯性继续上滑,重力不变,支持力等于重力垂直斜面方向的分力,也不变,滑动摩擦力也不变,原先三个力的合力与推力平衡,故三个力的合力为8N ,沿斜面向下;6.质量为3kg 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在10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开始沿水平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4N .求:(1)物体在3s 末的速度大小. (2)物体在3s 内发生的位移大小.【参考答案】(1)6m/s .(2)9m【试题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m/s 2=2m/s 2. 则3s 末的速度v=at=2×3m/s=6m/s .前3s 内的位移x=at 2=×2×32=9m .7.如图所示,物体的质量m=4kg ,在倾角为37°,F=20N 的恒力作用下,作匀速直线运动(g=10m/s 2, sin37°=0.6,cos37°=0.8)。

相关主题